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

1.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

作为灾害的地震难以避免,针对地震的预报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防震减灾意识的有无往往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的大小。其实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前,学者已经做出过在几年之内四川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预测。对于地处地震发生概率极高地区的学校,加强学校建筑质量维护和进行防震安全演练是应该采取的最基本措施。然而,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我们发现,大批的学校校舍发生倒塌,学校没有能够有效地进行撤离组织,导致师生伤亡数字巨大。

地震给我们带来最大的警示和思考就是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流传在汶川大地震中的两个人的两个故事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一是北川刘汉希望小学捐助人、汉龙集团老板刘汉打造的“最坚固小学”令500余名师生安然无恙;一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奇迹般地让2200余名师生毫发未伤。

北川刘汉希望小学500余名师生及时疏散,安然无恙,源于他们这座小学三层教学楼的坚固。当时虽然在一二楼的学生及时跑到操场,但在三楼原地蹲下的学生也未有危险,其原因是这座楼经受住了大震的检验。在投资这座希望小学时,做建材和贸易起家的刘汉对建筑进行了严格把关,保证了资金全部用于建筑上,保证了建筑质量的可靠,最终也保证了师生的安全。

img106

刘汉希望小学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常年坚持对教学房屋进行加固,定期演练紧急情况下师生疏散。5·12地震发生时,全校共2200名学生、上百名教职员工全部按平时演习路线冲到操场以班级为方队集中,毫发未损,整个过程仅用时1分36秒。

img107

震后的桑枣中学宿舍

灾区在重建过程中更应该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上述两人的做法值得推广。作为个人,无论是发生过地震的地区,还是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区,都应该从这次地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要树立一种防震减灾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用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当然并不限于地震。

img108

日本岩手地震造成公路中断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对于保护自己至关重要。就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日本东北地区的岩手县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但伤亡非常小。我们从这个例子中就能看出拥有防震减灾意识有多么重要。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其成功的地震减灾对策,对民众进行的防震知识教育对于减小地震损失起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的防震减灾教育真正做到了从娃娃抓起,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进行这类训练。一般的日本人都具备这些知识:家里常备一瓶水、一点食品,放在容易取到的位置;地震来了不坐电梯;楼层太高的话,就不跑楼梯,而是躲进厕所这种结构较小的房间里。另外,适时进行的防震演习活动也对减小损失有帮助。地震演习主要是在演习中发现问题,提高整个社会在地震到来时的行动、救灾效率。实践已经表明,地震真正发生时,这种模拟演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提高地震预测、预警的准确性,也是防震减灾的重点。日本在这次强震中新使用的一套预警速报系统,抢先几秒钟预报了地震的发生,从而也减小了一些损失。以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现实来看,加强防震减灾的意识,以减灾为主,比依靠尚难实现的准确预报要好得多。

青少年要注意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掌握防震减灾和次生灾害防范的常识,掌握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保护自己,在保证自己安全的状况下,学会施救别人。青少年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上组织的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参与公共场合的演练演习来提高自己的抗震水平。总之,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能否拥有防震减灾意识和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和素质修养的重要标志。提高防震减灾提示,懂得保护自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