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

10.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地震,震中距离神户市西南方23千米的淡路岛,属日本关西地区的兵库县。由于神户是日本屈指的大城市,人口密集,地震时间又在清晨,因此造成相当多伤亡(官方统计约有6500人死亡,房屋受创而必须住到组合屋的有32万人)。大阪市也受到严重影响。这次地震造成大阪市5400多人丧生,3.4万多人受伤,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神户市两座人工岛沙土液化严重,几乎所有岸壁崩塌,滑向大海,连接神户市和人工岛的跨海大桥也损坏严重,使日本第二大港神户港顿失生机。由于电线短路和煤气泄漏,灾区震后发生500多处火灾,在火灾最严重的地方,烈火蔓延了1000多米。这次地震死伤人员多、建筑物破坏多和经济损失大,是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7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

img72

地震后被破坏的阪神高速公路

阪神大地震在日本地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引起了日本对于地震科学、都市建筑、交通防范的重视。当时一般日本学者认为关西一带不可能有大地震发生,导致该地区缺乏足够的防范措施和救灾系统,特别是神户周围有相当多交通要道都通过隧道或高架桥,在地震时隧道受损严重,影响了搜救速度。神户市中更因瓦斯外泄、木造房屋密集而引起快速的连锁性大火,如神户长田区,全部的木造房屋都付之一炬。

img73

阪神地震中受损的三菱银行大楼

从生命安全的观点来看,影响最大的是因震灾引起的住房破坏,90%的死亡者都是被不抗震的住房夺去了生命。同时,使灾害扩大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城市总体框架问题,而是市民完全忘记了对于日常随身用品的抗震贮备。此外,日本在地震中还总结出重要一点,那就是不能单纯依靠中央政府的行政力量和自卫队救援的“公救”,受灾者自身要超越受灾意识,主动团结起来,互助“共救”。正是依靠这种共救意识,日本才克服了救灾和重建等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