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防震准备

1.日常防震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赢得与地震之间战斗的胜利,更是如此。检查房屋建筑质量,充分做好应急物品的准备,及时排除隐患等,都将是获得救生机会的致胜“兵法”。

检查房子的抗震性

汶川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所造成的严重伤亡,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自己日夜栖身的各种建筑抗震性的关注。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的。

仔细检查房屋各方面情况,或请专家进行评估,确定其抗震状况和使用寿命,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和维修,对于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是很有必要的。检查时如发现大裂缝应请专业人员加以检视或维修;对不牢固的地方进行加固,长久失修的房子更要提高警惕;一定不能任意违法加盖,或拆除墙、柱、梁、板,以免破坏房屋结构,降低房屋的抗震性能。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所居住的房屋,由于高度和用途以及建筑时间的不同,造成了结构的不同,同时也决定了房屋的抗震能力也不尽相同。房屋结构与抗震度的关系可用下表予以说明。

img84

此外还要注意一点的是,在装修中砸掉承重墙是极其危险的做法。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楼的居民将承重墙大面积拆除,将导致该楼的抗震性能减弱,使其负荷应力出现异常,如果此时发生八级地震,楼体很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另外,承重墙也不能随意凿洞,这也有损于房屋的抗震性。一般成人的一拳厚也就是10厘米的薄墙不是承重墙,如有需要可以进行适当改造,但是对于20厘米的厚墙,是绝对不允许改造的,有的人从墙的外表无法判断剪力墙和砖混墙,专家提示,如果在砸墙过程中看到墙体里面有钢筋就说明这面墙是剪力墙,是不允许改动的。另外,有的人为了室内美观,把钢筋锯断的做法是极为不正确的。

家庭防震应急百宝箱

(1)食物

储备大约5日左右的饮水和粮食。选择食品应注意三点:能够长期储存、能够入口即食、体积小且能量高。储备食物要以能量高、易储藏、保质期长、不易腐败的食物为主。首选饼干、巧克力、方便面、火腿肠、坚果、糖果等食物;面包、馒头、蛋糕由于水分活度高一些,因此储藏时间较短,但也可列为备选食物。

此时,不应过多考虑它的维生素C有多少,纤维有多高,保健因子多么丰富,是否有利于控制体重等等。便于打开,能够即刻食用,供应能量,补充体能,才是第一位的要求。所以,方便面、馍块、罐头八宝粥、各种饼干、谷物脆片、巧克力、水果干之类都是比较好的选择。蜜饯、包装豆腐干、奶片、坚果等能够提供更多的矿物质,是甜味食物的良好补充。假如再备点复合维生素,当然更好,因为人在高度紧张恐惧时,水溶性维生素的消耗量会大大上升,及时补充可以帮助维持体能。

关于食物的存放地点:现在大多百姓住的是楼房,而洗手间、厨房、储物间等房屋跨度小、安全系数高的地方是公认的躲避灾害较好的地方。出现地震时再寻找、搬运食物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储备的食物可直接放在事先选择好的家人进入最方便的“避难间”,以防万一。另外,进入避难间的第一件事应是切断电闸,关掉煤气!切记避难间并非保险箱,它只是相比别的房间稍安全些,只能暂时躲避灾害,储存食物也只是以防万一,而非长时间躲在里面。震后若能撤离则应迅速撤离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以防强余震。

(2)工具

选择工具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在地震中能帮助我们避震和自救逃生的工具,有了它们,我们的自救之路才会更加畅通。主要有:

①手电筒:地震发生后,停电是难免的,而手电筒却可以照亮我们的逃生之路。

②火柴或打火机:火,无论是对人类的进化,还是野外生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地震时的自救也是必不可少的。火,既可以为我们赶走黑暗和潮湿,又可以为我们提供热能,火对于地震逃生时的我们意义重大。

③蜡烛:延续光亮和火种的工具。

④铁锥或斧头:往往有很多障碍物横亘在我们的逃生路上,有了铁锥或斧子,清除障碍物就有了可能。

⑤收音机:地震时电视机的接收线路极有可能中断,而调频收音机则不受其影响,有了收音机就可以收听到外界的讯息,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指导和参考。

⑥结实的绳索:对于住楼上的人来说,当通道阻塞,无路可走时,绳子可以成为另一条逃生之路,是重回平地的良策。

(3)急救药品箱

急救药品箱主要包括:

①酒精棉:急救前用来给双手或钳子等工具消毒。

②手套、口罩:可以防止施救者被感染。

③0.9%的生理盐水:用来清洗伤口。

基于卫生要求,生理盐水最好选择独立的小包装或中型瓶装的。需要注意的是,开封后用剩的应该扔掉,不要再放进急救箱。如果没有,可用未开封的蒸馏水或矿泉水代替。

④消毒纱布和绷带:消毒纱布用来覆盖伤口。它既不像棉花一样有可能将棉丝留在伤口上,移开时,也不会牵动伤口;绷带具有弹性,用来包扎伤口,不会妨碍血液循环。2寸的适合手部,3寸的适合脚部。

⑤三角巾:又叫三角绷带,具多种用途,可承托受伤的上肢、固定敷料或骨折处等。

⑥安全扣针:固定三角巾或绷带。

⑦胶布和创可贴:纸胶布可以固定纱布,由于不刺激皮肤,适合一般人使用;氧化锌胶布则可以固定绷带;创可贴覆盖小伤口时用。

⑧保鲜纸:利用它不会紧贴伤口的特性,在送医院前包裹烧伤、烫伤部位。

⑨袋装面罩或人工呼吸面膜:施以人工呼吸时,防止感染。

⑩圆头剪刀、钳子:圆头剪刀比较安全,可用来剪开胶布或绷带。必要时,也可用来剪开衣物。钳子可代替双手持敷料,或者钳去伤口上的污物等。

img85冰袋:置于淤伤、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的部位,令微血管收缩,可帮助减少肿胀。流鼻血时,置于伤者额部,能帮助止血。

另外,药箱应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季节来配备:春天备些抗过敏药,夏季备些中暑及防蚊虫叮咬药,秋天备些止泻药,冬季备些防治感冒、哮喘、胃病的药品。药箱中还应该有一些常用的小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

(4)特殊人群的特殊用品

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散席子等其他小孩子用品;有老人的家庭要准备老人所需药品。家中成员患有特殊疾病的,应备有适量的药物及其他所需物品。总之,要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进行储备。

室内隐患大扫除

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特别是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了地震预报的地区,每个家庭都应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室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整理,认认真真地做好家庭防御准备。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往往会因居室内大型家具倾倒,重物从高处下落而造成伤亡。唐山大地震中,就有儿童被大衣柜挤压而死的事例。为消除居室内的隐患,应做到:

①把墙壁上、屋顶上装饰、悬挂的重物取下,或设法固定。以免震时重物从高处滑下伤人,或挡住逃跑路线。

②高大沉重的衣柜、书橱应设法固定在墙壁或地上,增加稳定性,减小滑动;或将里面的重物放在最底层,降低重心。因为地震发生时,书柜橱柜里的物品也可能掉出来伤人。

③床的位置应尽量避开外墙、房梁;床的正上方不要悬挂吊灯等重物;床下尽量不要放东西;必要时可在床上加设抗震架。

④要妥善处理煤气罐、酒精、汽油等易然、易爆和有毒物品。定期检查瓦斯、电线管路,瓦斯桶应予固定。

⑤平时应将居民楼道等逃生通道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以备紧急避震时用。现在很多居民住宅楼的楼道里和出口处都堆放了一些物品,尤其是晚上在一楼出口还停满了自行车。这无论从防火还是防震的角度看,都是不合适的,都将影响人们及时、安全地撤离。

家庭内可能的隐患很多,大家应该根据各自的情况,认真全面地进行检查,尽量考虑得周到一些。

制定“家庭地震应急计划”

为防止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行动慌乱,可以事先拟定一个“家庭地震应急计划”。计划应明确规定每一名家庭成员在地震时应该做的事项。由于地震发生于瞬间,规定的内容不宜过多。计划内容应包括:

①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的通道。

②紧急情况下可供躲避的小开间、坚实家具及每个人躲避的位置。

③每个家庭成员在紧急躲避时应带的物品,儿童应确定专人负责。

④明确紧急关闭电器、煤气的责任人。

⑤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增减。

为使“家庭地震应急计划”记得牢、做得到,不妨搞一两次家庭避震演习,全家一起演练一下,既增加了家庭团结抗震的决心,也可以及时发现和弥补计划中的漏洞。经常举行避难演习,进行情景模拟,演习不同情况下的避震逃生方法,以防地震时惊慌失措。

发生大地震时,可以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