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国发射的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国发射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满目战争疮痍的前苏联就着手研制洲际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也许是由于战后美苏对峙、冷战浓云密布的原因,当时的苏联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然而要搞导弹和火箭,需要有资金、技术和人才。最困难的是资金。由于前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战争破坏最严重的国家,损失了几乎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有1700个城镇和数万个乡村要重建;而且还有数百万人住在战时防空洞内,生活困苦,需要安置。因此,资金奇缺。尽管如此,当局还是拨出巨款,一定要搞导弹和火箭。他们采取的第二个有效措施,就是调集全国的资源和技术力量,保证导弹与火箭研制工作的进行,特别是集中一些权威性的专家,进行研制大威力火箭的攻关。由于俄罗斯是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故乡,不乏优秀的火箭人才,研制工作在对外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各项工作取得进展的同时,加强了组织协调、技术协调的工作。当时曾正式宣布,在科学院天文委员会的范畴之内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星际通信协调委员会,以实现对研究工作的协调和监督。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搞导弹、火箭并发射卫星,是一项极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局的技术协调,往往比研制工作更难、更费时。

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不仅使前苏联能够成功发射洲际导弹,而且使卫星上天成为可能。1953年11月,前苏联人在日内瓦世界和平大会上宣布:“制造人造地球卫星是完全可能的。”这就预示前苏联要研制人造地球卫星以及它的运载工具。但是并未引起人们多大注意。1955年,美国宣布要在1957~1958年期间发射尖兵号地球人造卫星,当时没有人怀疑美国的能力和信心。但是,1956年,前苏联的代表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又提出在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将把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当时没人注意这事。一些西方记者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心理宣传而已。实际上,前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已接近尾声,正准备把洲际导弹改装成运载工具,供发射卫星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人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P-7洲际导弹改装的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轨道,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

img26

现代人造卫星

“斯普特尼克”1号是个铝制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有4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用以测量227~941千米轨道之间的大气密度、温度和电离层的电子浓度。卫星在轨道上共运行92天,绕地球约1400圈,并在1958年1月4日坠入大气层烧毁。

前苏联紧紧抓住发展大威力火箭这一关键,又向着把人送上太空的目标努力。把载人宇宙飞船送入空间,要求运载火箭有把数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轨道的能力,这又是一次飞跃。

前苏联人不断增大运载火箭的推力,在发射了重83.6千克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短期内将发射的“斯普特尼克”2号卫星重量大幅度增至508.3千克,“斯普特尼克”3号则重达1327千克。大威力运载火箭如此快速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技术窍门帮助并显著加速了载人航天飞船的准备工作。因此,前苏联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后不到4年时间,在1961年4月12日就成功地将4.73吨重的“东方号”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地球轨道,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太空人。这时,世界又一次受到震动。从此开始了人类在太空的活动。纵观前苏联的初期航天活动,给人一种比较顺利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