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子 选

老 子 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木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有了丑了;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有了恶了。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替它开始,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才不犯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 要求圆满,不如不干。尖利锋芒,难保久常。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自寻灾害。功咸身退,是天的“道”。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译文] 大“道”被废弃,才有所谓“仁义”。出现了聪明智慧,才有严重的虚伪。家庭陷于纠纷,才有所谓孝慈。国家陷于昏乱,才有所谓忠臣。抛弃了聪明和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人民才能回到孝慈;抛弃了巧和利,盗贼才能消灭。以上三条[消极的原则]作为理论是不够的,所以要[正面指出]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那就是]:外表单纯、内心朴素,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所谓文化学问,才能免于忧患。应诺与斥诃,相差有好多?善良与罪恶,又差得好多?别人所怕的,就不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