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节选

幽梦影节选

——(清)张潮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译文] 读经书最好在寒冷清冽的冬夜,因为冬夜读经书可以聚精会神,仔细琢磨。读史书最好在漫漫悠长的夏天,因为夏天读史书更能体味历史的悠长无序。读各具特色、、百家争鸣的诸子著作最适宜在清高肃杀的秋季,因为天清气爽的秋夜可以更好地领会不同思想的诸子精神。读精彩纷呈的诗文集最适宜在万象更新的春天,因为生气盎然的春季更能显示出诗歌散文的生动活泼、才情横溢。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译文] 《诗》《书》《礼》《易》《春秋》等经书以及它们的经典注解之作,最好是一个人独自阅读,这样可以仔细体味其深邃的内涵。《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最好是三两个知己好友一起阅读,这样可以讨论辨析,更透彻地了解历史。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译文] 少年时侯读书,像从缝隙中窥视明月只见一斑;而中年时侯读书,则像从庭院里仰望明月;到老年时侯读书,就像在高台上从容地观赏明月。都是凭着经历过的事情多少、领悟到的人生经验多少,从而决定能从所读的书中得到多少知识和见解。

●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宏功。

[译文] 能够写出一部倾注自己的心血、融入了自己真知卓见的新著作,那就是可以流芳千古的大事业;能够注解一部古人所写的著作,也可以说是有益子孙后代的大功劳。

●延名师训子弟;入名山习举止,丐名士代捉刀,三者都无是处。陈康畴曰:大抵名而已矣,好歹原未必着意。

[译文] 延请有名望的老师教育子弟,跑进著名的大山准备应举的学业,乞求有才能的名士代自己做文章,这三件事没有一件是值得称道的。

●积画以成字,积字以成句,积句以成篇,谓之文。文体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如古文,如诗、如赋,如词,如曲,如说部,如传奇小说,皆自无而有。方其未有之时,固不料后来之有此一体也;逮既有此一体之后,又若天造地设,为世必应有之物。然自明以来,未见有创一体裁新人耳目者。遥计百年之后,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见耳!

[译文] 由简单的记事笔画而逐渐形成可以表情达意的文字,由简单的表意象形文字而联成可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句子,由可以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而形成整篇抒发感情、表现思想的文章,这就是文章的形成过程。从最初简单稀少的文体,逐渐丰富完善,到如今的八股文就停止了。像古文、诗、赋、词、曲、小说、传奇,都是从没有到有。当这种文体没有出现的时候,当然不会想到后来会有这种文体出现;一旦出现了这种文体后,又象是天造地设,世界上一定应该有的文体一样。然而从明代至今,没有见到谁新创设一种文体,可以使人耳目一新,传之后世的。估计在百年之后,一定会有人创造新文体,只可惜我不能见到了。

●大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愿学之;名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不敢学之。学大家而不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名家而不得,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狗矣。

[译文] 大家创作的文章,我喜爱它羡慕它,我愿学着它的模式去创作;名家的文章,我也喜爱它羡慕它,但我不敢学着它的模式去创作。学习大家的文章而达不到大家的水平,还可以达到描绘天鹅不成也像一只鸭子的程度;模仿名家的文章而达不到名家的程度,就会如画虎不成反像狗那样可笑了。

●一日之计种蕉,一岁之计种竹,十年之计种柳,百年之计种松。

[译文] 栽种植物,如果只从一两天考虑,就种植芭蕉一类;如果从一年考虑,就种植竹子,如果从十年着想,就种植柳树;从一百年着想,就种植松树。

●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二者上也;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次之也;止知其一,恶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周星远曰:兼听则聪,心斋所以深于知也。倪永清曰:圣贤大学问,不意于清淡得之。

[译文] 一个人如果不是圣贤,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呢?(即使圣贤也非全知)只知道其中一点,惟恐不只是这一点,而想方设法去寻求另外的内容,这是最聪明的求知者;只知其一,因为听人说明才知道还有另外的含义,这是差一点的求知者;只知其一,别人说还有另外的意思却不敢相信的,这是很差劲的;只知其一,讨厌别人说还有另外意思的,这是最下等的了。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洪去芜曰:心斋以能记次于能用之后,想亦苦记性不如耳。世固有能记而不能用者。王端人曰:能记能用,方是真藏书人。张竹坡曰:能记固难,能行尢难。

[译文] 收藏书籍并不困难,难的是花时间去看他们;看书也不很难,能点读吟诵才比较难,点读吟诵也不难。能够运用才是不容易的;能够运用也不难,能够记住才是困难的。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译文] 《水浒传》是一部怒吼、怒骂、怒目、怒斥、怒目横眉的书;《西游记》是一部悟空、悟戒、悟净、悟禅、悟彻天地神佛的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伤,哀婉、哀怨、哀叹、哀感顽艳的书。

●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

张竹坡曰:读到喜怒俱忘,是大乐境。

陆云士曰:余尝有句云:“读《三国志》,无人不为刘;读南宋书,无人不冤岳。”第人不知怒处亦乐处耳。怒而能乐,惟善读史者知之。

[译文] 读书是一件最快乐的事,读记载历史的书则高兴的时候少,愤怒愤慨的时候多。忠臣被谗遭屈、奸臣误国、昏君亡国、酷吏残民等等都是令人愤恨扼腕的事。不过仔细考察体味,就会发现,因史臣直书而引起的愤激也是心情痛快淋漓的表现,也是一种快乐。

●予尝集诸法帖字为诗,字之不复而多者,莫善于《千字文》。然诗家目前常用之字,犹苦其未备。如天文之烟霞风雪,地理之江山塘岸,时令之春宵晓暮,人物之翁僧渔樵,花木之花柳苔萍,鸟曾之蜂蝶莺燕,宫室之台槛轩窗,器用之舟船壶杖,人事之梦忆愁恨,衣服之裙袖锦绮,饮食之茶浆饮酌,身体之须眉韵态,声色之红绿香艳,文史之骚赋题吟,数目之一三双半,皆无其字。《千字文》且然,况其他乎?

黄仙裳曰:山老此种诗,竟似为我而设。

顾天石曰:使其皆备,则《千字文》不为奇矣。吾尝于千字之外,另集千字而已不可复得,更奇。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余谈心曰:读书不可不刻,请去一读字,移以赠我何如?

张竹坡曰:我为刻书累,请并去一不字。

杨圣藻曰:行善不痴,是邀名矣。

●不独诵其诗读其书,是尚友古人,即观其字画,亦是尚友古人处。

[译文] 不仅仅只有吟诵古人的诗歌、拜读古人的著作这样的事可以上与古人结为知心朋友,即使是观赏古人的书画,也是上与古人结为朋友的途径。

●创新庵不若修古庙,读生书不若温旧业。

[译文] 创建新的寺庙,不如用心将已有的古庙旧观重新修缮一新;诵读还不熟悉的书籍,不如温习曾经读过的书籍。

●字与画同出一原。.观六书始于象形,则可知已。

[译文] 汉字和画是出自同一个根源的,这从汉字的六书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就可以知道。

●许氏《说文》,分部有止有其部而无所属之字者,下必注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赘句殊觉可笑,何不省此一句乎?

[译文] 许慎的《说文解字》,在所分立的部首中只有一个分立的部首而没有属于这个部首的字,在这个部首下一定注释说:“凡属某部的字都从某。’这种多余的句子使人觉得很想笑,为什么不省略掉这一句话呢?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译文] 善于读书的人,天底下万事万物没有不是可以百读不厌的好书:千形万状的山山水水是书,棋、酒是书,观花赏月也是书;善于游山玩水的人,宇宙中万事万物没有不是可以令你流连忘返的山水:经、史、子、集等所有的书籍是山水,诗、酒是山水,观花赏月也是一种山水。

●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饮者不以寒暑改量。喜读书者不以忙闲作缀。

[译文] 看重感情的人,不会因自己的所爱生死存亡而改变自己的心意;喜爱喝酒的人,不会因天气的寒暑冷热而改变自己的酒量;喜欢读书的人,不会因事务繁忙没有空闲便放弃读书。

●立品须发乎宋人之道学,涉世须参以晋代之风流。

方宝臣曰:真道学,未有不风流者。

张竹坡曰:夫子自道也。

胡静夫曰:予赠金陵前辈赵客庵句云:“文章鼎立庄骚外,杖履风流晋宋间。”今当移赠山老。

倪永清曰:等闲地位,却是个双料圣人。

陆云士曰:有不风流之道学,有风流之道学;有不道学之风流,有道学之风流。毫厘千里。

●豪杰易于圣贤,文人多如才子。

[译文] 做一个才智出众的豪杰要比做一个道德智能都极其出众的圣贤容易得多;世上普通的文人要比才华横溢的才子多得多。

●古今至文,皆血泪所致。

[译文] 古往今来凡属是最好的诗文,都是作者用自己的血泪写成的。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吴雨若曰:世界原从情字生出;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兄弟,有兄弟然后有朋友,有朋友然后有君臣。

释中洲曰:情与才缺一不可。

●作文之法,意之曲折者,宜写之以显浅之词;理之显浅者,宜运之以曲折之笔;题之熟者,参之以新奇之想;题之庸者,深之以关系之论。至于窘者舒之使长,缛者删之使简,俚者文之使雅,闹者摄之使静,皆所谓裁制也。

[译文] 写作文章的方法:思想复杂曲折的,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来;道理浅显易懂的,要用曲折多样的笔触写出来;题目比较陈旧的,就用新颖奇异的思想去充实;题目比较平庸的,就用统摄全文的重要论点去深化。至于浅短的加以发挥扩充使它广长,繁杂的进行删节淘汰使它简短,通俗的加以修辞比喻使它文雅,热闹繁盛的进行整理收敛使它宁静,这都是作文时布局谋篇的方法。

●笋为蔬中尤物,荔枝为果中尤物,蟹为水族中尤物,酒为饮食中尤物,月为天文中尤物,西湖为山水中尤物,词曲为文字中尤物。

[译文] 竹笋是蔬菜中最特异的物品,荔技是水果中最珍奇的物品,蟹是水族中最珍贵的物品。酒是饮食中最独特的物品,月亮是宇宙中最奇特的天体,西湖是山水中最美丽的胜景,词曲是文学作品中最独异的文体。

●貌有丑而可观者,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文有不通而可爱者,有虽通而极可厌者,此未易与浅人道也。

[译文] 容貌有虽然丑陋但可以观看的,也有虽然不丑陋但不值得观看的;文章有虽然不通畅但质朴可爱的,也有即使通顺但令人非常厌恶的。其中的道理不容易向粗浅的人说清楚。

●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枯叶带虫飞”,其一为“乡月大于城”。姑存之,以俟异日。“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之妙境;“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二句,极泛舟之妙境;“胡然而天,胡然而帝”二句,极美人之妙境。

[译文] 我曾经偶尔想到一些诗句,也很可喜,可惜没有比较好的下联作对,所以没有能写成诗。如其中一句是“枯叶带虫飞·,一句是“乡月大于城”就是。暂且保存在手里,以便等到日后也许能得到佳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将琴声倾诉出的美妙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将下棋的最佳境界表现得很透彻;“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二句,将泛舟水上时的奇异境界表现得很完美;“胡然而天,胡然而帝”二句,将美人的美好心境表现得很完整。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译文] 首先阅读经典著作,然后再读史书,那么评论起事情来就不会背离圣贤思想,在已经读了史书之后,再回过头来读经典之书,那么读书就不会仅仅只是分章析句地解说古书而已。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盖穷则语多感慨,易于见长耳。若富贵中人,既不可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苟思所变,惟有出游一法,即以所见之山川风土物产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馀,或值旱涝灾枝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

[译文] 古人说:“作诗一定要在经历贫穷困窘之后才能写得真诚感人。”这是因为穷困之后的话语饱含无限的感慨,容易表达内心真实动人的感受。像富贵中生长的人,既然没有贫穷卑贱的经历值得忧伤感叹,所谈论的当然不外乎是一些风云月露、花鸟虫鱼而已,诗又怎么可能写得好呢?如果想有所改变,惟一的办法只有出外游览。就将游览所看到的山川物产、风土人情写入诗中;或者正当兵火破坏之后的满目疮痍、民生凋敝,或者正遇干旱、洪水、无灾人祸之后所见的悲惨景象,都可以在诗中表现出来。借用别人的贫穷忧愁来给我提供歌吟咏叹的真实材料,那么作诗也不一定非要等到自己经历穷困后才写得真诚感人。

●学者但不见今日有过可改,有善可迁,便是昏惰一日。

——《颜习斋先生年谱》

[译文] 求学的人只要不见到自己今天有错误可以改正,有善事可以去做,便是稀里糊涂地混了一天。

●学贵速改过。人非积厚养深,孰能无过。诸凡存心制行、应事接物间,一时检点不到,便有百过交集,幸而知之,当速改之,绝不可有一毫畏难之心,而苟且以自安也。才说姑待明日,过便愈益深至,日为潜滋暗长而不自觉矣。故夫子曰:“过则勿惮改。”又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又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改过而日内自讼,更不啻刑罚刀锯驱之于前,其吃紧示人如此。人能猛省若是,庶几私可由之以去,理可由之以存,于以渐臻无过地位无难矣。人到无过地位,圣学之始终全矣,故以是终焉。

——(清)窦克勤:《寻乐堂学规》

[译文] 做学问贵在迅速改正过错。人不是道德高尚的圣人,怎么能够没有过错?在一些需要注意行为、应酬事情之中,一时检查不到,就会有很多过错交叉出现。如果侥幸地发现了,就应该很快地改正过来,决不能有一点点畏难的思想,而用自我安慰来苟且。如果说姑且等到明天再说吧,过错就会更加严重,它每天会在隐伏中暗暗扩大、发展而自己难以察觉。所以,孔子说:“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又说:“有了过错却不愿改正,这等于是过错。”又说:“算了吧!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就自我检查的人。”改正过错而且当天就自我检查,无异于用刑罚刀锯逼迫驱赶自己,使自己紧张万分。一个人假如能这样猛烈醒悟,他的私心就差不多可以去掉,道德可以保持,以至于逐渐达到没有错误的程度。一个人达到了没有错误的程度,高尚的学问对他来说,也就从头到尾具备齐全了,所以,他最终还是高尚的人。

●学者之病莫大于妒忌。妒忌者,忮求之所从生也。有技彦圣,视若己出,休休有容,虽为相不过是矣。若闻人之善则妒之,见人之才则忌之,观其成而欲其败,畏其显而挤之晦,究于一己何裨哉?他日得志,必为妨贤病国之小人。此过不悛者,逐之。

——(清)兰鼎之:《棉阳学准》

[译文] 求取学问的人,最大的毛病是妒忌。妒忌,是忌恨自己的目的达不到而产生的。把别人高明美好的才能,竞看成是自己的东西,那么悠然自得、容光焕发,似乎做了宰相也不过是这样哩。如果听到别人的美好就妒忌他;看到别人的才干就妒忌他;看到别人的成功却想要他失败;害怕别人显赫就显扬他的缺点,那么,这对于自己究竟又有什么补益呢?这种人如果以后得志居位,必然会成为妨碍贤能哲人,危害国家利益的小人。有这错而不悔改的人,要把他赶出书院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