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在党的关怀培养下不断前行

在党的关怀培养下不断前行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中,日军实行“三光”政策,盐阜地区损失最大,城市房屋基本上被烧了。三个“生”表示三个年青人合伙经营,实际上不止三个人,最多时6个人。直到退休,我的工资关系仍在城区政协。但究其根本原因,却离不开党对我的长期培养与教育。在筹备期间,市政府落实政策给了工商联15万元,又在老商会旧址,盐城繁华地段核实了一块地。对老会员和遗孀进行走访,了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在过年过节时对其中的特困户进行慰问。

在党的关怀培养下不断前行

张佳彬

▼人物简介

张佳彬,男,1925年出生于盐城。1949年创办合伙企业生甡布店并任经理,1953年任盐城县工商联副主委。1956年带头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1982年起任城区政协副主席,1985年筹建盐城市工商联并兼任第一届、第二届主委,兼任盐城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于1994年退休。

新中国成立前,盐城是个小城市。抗日战争中,日军实行“三光”政策,盐阜地区损失最大,城市房屋基本上被烧了。盐城解放后,我从上海回来与几个人合伙开了家“生甡布店”,我任经理。三个“生”表示三个年青人合伙经营,实际上不止三个人,最多时6个人。1956年开始公私合营,经全体股东主动申请,生甡布店转入国营,随后我担任国营公司副经理长达1年。1952年,盐城县工商联筹备委员会成立,我任副主任。1953年1月,盐城县工商联成立,我当选副主委。“文革”开始后,盐城县工商联停止活动。我先到“五七”干校劳动3年,后被下放到新兴公社,“文革”结束后到五交化公司当副经理。1983年,盐城撤县建市,各地政协相继恢复,安排我任城区政协驻会副主席。1984年10月成立盐城市工商联筹备小组,我是主要成员,与另一个老会员的儿子跑前跑后。1985年底召开代表大会,我当选第一任主委。这期间我的头衔比较多,除了市工商联主委外,还挂职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但都是兼职。直到退休,我的工资关系仍在城区政协。

我爷爷是老中医,我父亲开一家毛笔店,文化程度相当于私塾先生。当时父亲要求自家的男孩子一要身体好,二要有文化。打小开始,上午练毛笔字,下午看读古文,看四书五经,还要学习写文章。抗战爆发,逃难时很多东西都丢了,只有书和笔砚父亲始终不舍得丢弃。后来我能从一个普通的私营商业业主走上县处级干部岗位,幼时受到的教育功不可没。但究其根本原因,却离不开党对我的长期培养与教育。正是党对我们原工商业者的信任,通过与我们开诚布公的交往,给予我们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我们的特长,让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原工商业者逐渐成长起来。

开布店时,我们不请雇工、也不请烧饭师傅,几个合伙人亲自上阵。站店、进货、管帐,杂务,全是自己。我们观察到晚上生意少,便调整了作息时间。同行开门迟,我们开门早;同行关门迟,我们关门早,生意没少做,管理成本却降了下来。再加上诚信经营,所以布店在同行一枝独秀,第一家印花税累交,享受国营企业待遇;第一家税收自报查账。(当时按照企业规模大小有三种征税方式,自报查账、民主评议和定额征收。最小的企业定额征收,自报查账需要有一定规模,并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后才有资格。)1952年“五反”的时候,生甡布店作为“大老虎”被打了。

我认为共产党的政策,就是实事求是。“五反”运动中,有人造谣,说我跟与业务科长内外勾结,窃取国家经济情报。发动群众开批斗大会,数百人在场外高呼口号“打倒张佳彬”。一般人早就吓坏了,我没怕。我始终不承认,说没有这回事,我不能说谎话,更不能栽赃陷害别人。后来就是因为坚持实事求是,没有瞎讲,党委政府认为我这个年轻人人还不错,经得住考验。没几天,就宣布吸收我参加增产节约委员会。“五反”结束后在作党外人士政治安排时,给了我不少荣誉,先后任县人大代表、工商联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委员、城区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等等。(www.daowen.com)

1956年盐城掀起对私改造,我们棉布业是第一个申请公私合营的行业。我发动同业开了两三天的会,统一了大家的思想。递交申请报告的那一天,棉布业所有商店全部拉起横幅——全行业申请公私合营。记得当时我们集合列队,举着旗帜、拉着横幅去递交申请,从大街上走过,每人手里举着一份申请书,到了政府,受到了领导的热情接待。公私合营后,我被盐城专员公署任命为国营花纱布公司副经理,定行政20级。对我的任命安排,引起了社会上一些争议。工商界中说我名利双收,得了便宜;有店员议论,改造对象怎么能当领导?“改造改造,反当领导,翻身翻身,还当工人”,不服气。而当时的我,也很自卑。直到今天,政府的任命书,我还保存着。当了公司副经理后,开会的机会多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多了,慢慢地,自己的思想觉悟也跟得上形势了。

“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近3年,后下放到亭湖区新兴公社,1971年安排我到新兴医院当院长。当时公社医院没钱没权,是个烂摊子,没人愿意去。我服从党的安排,从头干起,我做了不少工作,也吃了不少苦。自从当了医院院长,我连续6年没能回家过年。在我的带动和大家的努力下,医院新建了食堂、一座地下水井、10间病房和2座公共厕所,添置了新的医疗设备,整个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医院工作也渐渐有了起色,从第2年开始公社医院就被评为县卫生部门先进单位。后来安排我做城区政协副主席时,县委组织部来公社及医院进行考察,大家对我的为人和工作能力交口称赞。

1984年底,时任市委统战部部长洪家璧找我出面筹建成立市工商联。1985年春天,省里给了市工商联4个编制。在筹备期间,市政府落实政策给了工商联15万元,又在老商会旧址,盐城繁华地段核实了一块地。那时国家允许并鼓励工商联办企业,我们发动了一批老会员,凑了注册资金,办了工商联合实业公司和盐阜化工机械厂,一个工业、一个商业,搞了6年,从利润里拿出了20万元,共凑了35万元新建了工商联办公楼,就是在浠沧巷的那个三层楼。市工商联成立后,城区工商联尚未恢复,我们广泛发动老会员,开展了老会员调查摸底,从各行各业已退休的人员中挑选推荐了一些骨干代表,把城区会员网络逐步建立起来。对老会员和遗孀进行走访,了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在过年过节时对其中的特困户进行慰问。我们将困难户名单整理汇总后报到市民政局,由市民政局每年拿出一些钱,交由市工商联按期发放。我们在吸收新会员、建立企业档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定期组织召开会员座谈会等。与区街道办事处先后合办了3期商业会计培训班、2期工业会计培训班,为社会和企业培训会计。

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商人,原来只懂得将本逐利,养家糊口,其它什么都不懂。进入新中国,处处感到新鲜。回想当初,地方党政领导对我们这些人不但没有嫌弃,没有鄙视,还组织我们定期参加政治学习,经常听政治报告。印象最深的,是荣幸参加了二期省委主办的各界人士政治学校,1954年为期半年、1957年为期10个月,吃住都在南京的学校,伙食特别供应,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我们在政治上的关心和生活上的照顾。1980年前后,盐城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我被推选为江苏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先后5次去南京参加省人代会。在领导的关心下,1952年始,我逐步参加多个社会团体的活动,与党员干部接触多了,他们的正派、坦率、热情,成了我的良师益友。1956年全国完成了“三大改造”,我被安排到国营花纱布公司工作,从此与生甡布店彻底脱离,真正开始脱胎换骨、自食其力的新生活,直到70岁退休。现在我已经92岁,回忆往事,感慨良多。从一开始受着风雨侵扰、枝桠零乱的幼苗,正是党的帮助,给了我充足的阳光和雨露,才没有枯萎,才能够成材。40多年的社会实践,一路走到今天,共产党是我最大的恩人。

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乐观开朗。邻居们都说我乐观,笑口常开。我的家庭是后组合的,现在的夫人是南京人,下放到盐城来的,我们结婚32年了,她3个孩子,我6个孩子。我们家庭气氛很好,和孩子们在一起吃饭,往往分不清她的还是我的。一大家子52口人,第四代现在已经上大学了。过年过节就订饭店,五桌人欢欢喜喜喜,尽享天伦之乐。我们身体健康也与家庭和睦有关,老伴的身体也好,对我照顾得很好,平时两人吃饭四菜一汤。我家门口有个市里发的牌子,是“五好文明家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