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儒商精神:振兴中华的民族担当

新儒商精神:振兴中华的民族担当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社会责任。作为一个企业或者商业部门,民营企业更应该传承儒家普世价值观念,结合时代精神,遵纪守法,敢于担当,塑造新时代儒商文化,凝练企业儒商精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新儒商精神:振兴中华的民族担当

民营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担当着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的最基本经济单位,企业的员工来自社会,企业的产品要推向市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社会环境。所以企业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需要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仁爱”源于“人本”,儒家思想将“人”放在宇宙和人类世界的中心,进而衍生出“由此及彼”的“仁爱”思想,这也是中国儒商所秉承的核心经营理念。只有处处以人为本,多为顾客与生意伙伴着想,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传承儒商文化“仁者爱人”的人本经商理念,培育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精神。儒商文化仁爱的人本经商理念对现代企业人本精神培育有着重要意义。事实上,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的企业也必然会成为优秀企业。所有员工包括企业管理者在内,都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任何一个企业想要获得良好发展都离不开每位员工的辛勤与努力。因此,企业应当以儒商文化中“仁者爱人”理念塑造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精神,时刻关注员工利益,使员工真正以企业为家,为企业发展尽力。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招聘员工,不只是给予一个就业机会,要保证员工有合理的劳动报酬,尽量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的稳定性,为员工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社会保障,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提升的机会,从而激发员工最大的劳动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所以,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企业或者商业部门,民营企业更应该传承儒家普世价值观念,结合时代精神,遵纪守法,敢于担当,塑造新时代儒商文化,凝练企业儒商精神。企业儒商精神可以作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仁者爱人”的人本经商理念,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内化、践行仁爱精神,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助力当今职业院校的文明校园和优质院校建设。

“以义取利”的商业道德,培养学生的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义利的关系,以及当二者矛盾的时候,重视道义和集体、国家利益,舍弃个人的私人利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家的行为热情。

诚信经商”的行为理念,培养学生践行经济社会诚信的经商行为准则。更重要的是每一位学生都要学会坚守诚信,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互惠互利”的商业智慧,培育学生“协同、合作、共赢”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团结互助、协作合作的重要意义。只有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才能够把学习、工作和生活处理得更加得当。(www.daowen.com)

“笃行务实”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中养成勤奋务实的作风,明白扎扎实实、脚踏实地才能够学有所长,做有所得。摒弃浮躁心理,立足学校、个人、社会需求实际,掌握技能。

传承与发展儒商文化,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企业提升竞争力就是要求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同时这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消费者希望购买到质优物美价廉的商品,质量是核心。因为质量问题关系生命财产的安全。然而有许多企业较多注重价廉,却没有严格把控好产品质量关。或因技术工艺存在问题,或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或因原材料短缺和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一些企业偷工减料,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和危害。

(二)倾情回报社会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财富的积累,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致富思源,回报社会是情理之中的事。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率先发展富裕起来的民营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现实中已经有许多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热心社会慈善事业,积极支持公益事业,踊跃投身光彩事业,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如资助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学生,向慈善机构捐款,出资建希望小学,修建公路、桥梁,向受灾地区捐献钱物,等等。这些行为是做好事、做善事,但更为重要的是担当一种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是企业家高素质的表现。一家企业只图利润,其不关心员工利益,只图一时快速发展,不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只图自身财富积累,置社会弱势群体于不顾,这样的企业必定不能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是硬道理,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强国富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果企业为了一时发展,不惜浪费大量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有悖于发展的初衷,而且必然会制约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包括尊重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成为当今提倡绿色、环保的重要法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