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本领先策略与高生产率的关系

成本领先策略与高生产率的关系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高生产率通常伴随成本领先战略。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通常采用高生产率的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按对象专业化布局,从事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

成本领先策略与高生产率的关系

运营管理的目标可概括为: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高效是指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迅速地生产出满足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灵活是指能很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准时是指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清洁是指在产品生产、流通、使用和报废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少。2.1.5.1 生产率的定义

对生产率的传统定义是产出除以投入。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率=产出/投入

生产率是对一个国家、产业、企业的资源利用率的重要的衡量指标。在生产运营管理中,生产率等于产出的产品或者服务与生产运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之比,用于衡量企业生产运营的效率。产出价值与投入成本之比应该大于1。一般来说,高生产率总是与高竞争力相伴产生。因此,生产率也是衡量企业运营系统效率以及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从生产率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提高生产率,就是提高产出和投入之比,方法是以不变的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或者在保持产出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投入的资源量。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从生产运营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优化生产运营系统来实现。2.1.5.2 生产率的评价和计算

1.生产率的评价

生产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常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对企业的生产率作出评价。一种方法是在同行业中,与其他企业的生产率相比,得到本企业的生产率地位。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可以得到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相关数据。另一种方法是按时间顺序,将企业现在的生产率水平与过去某一时间的生产率水平相比较,从而对企业生产率作出评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据比较容易获得,缺点是无法得出企业生产率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水平。(www.daowen.com)

2.生产率的计算

生产率可以根据投入是单要素或者是多要素来分别计算。衡量某一种投入和产出的生产率为单要素计算;衡量一部分投入和产出的生产率为多要素计算。例如,用“产出/能源”计算出的生产率就是单要素生产率;用“产出/(劳动力+能源)”计算出来的生产率就是多要素生产率。国际上度量生产率大多是以基于单位劳动成本在指定的时间周期内的产出这个单因素指标来度量的。现在美国逐渐开始应用多因素指标来度量生产率,包括了投入的劳动、资本和其他非劳动性投入。资本包括土地、设备和存货;非劳动性投入主要包括原材料、能源和购买的服务。一般来说,多因素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度量总的效率。

在计算企业生产率时还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点是,产出和投入的单位必须统一。例如,表示价格的货币单位“元”和表示重量的“kg”要换成统一的单位“元”或者“kg”表示;或者,在表示资源的投入时,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不能简单相加,应该按照一定的产品折算系数折算成统一的资源来表示,因此,在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2.1.5.3 生产率与企业战略

除了培训、技术升级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外,一般情况下,企业提高生产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大规模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因此,高生产率通常伴随成本领先战略。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通常采用高生产率的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按对象专业化布局,从事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但是,大规模单一品种的生产方式,其适用的前提是市场需求稳定。在当今多变的需求中,这种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生存法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