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简介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简介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合同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为了项目长期运行稳定,PPP合同可能会比较严格,灵活性不够。3.PPP模式适用范围PPP模式适用范围广泛,突破了目前的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简介

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建的项目公司(也称为特殊目的公司,SPV,special purpose venture,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共同持股组建)签订特许合同。由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指特殊目的的载体,也称为特殊目的机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SPV签订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1.PPP模式的优点

(1)使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即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结合在一起。

(2)消除费用的超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

(3)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4)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6)风险分配合理,与BOT等模式不同,PPP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的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www.daowen.com)

2.PPP模式的缺点

(1)私营机构融资成本较高,与公共部门相比,金融市场对私营机构信用水平的认可度通常略低,导致私营机构的融资成本通常要高于公共机构的融资成本。

(2)采用的特许经营制度可能导致垄断,PPP模式下较高的投标成本和交易费用以及复杂的长期合同,导致很多规模较小的私营机构无法加入PPP项目,因此减少了政府部门对社会资本的选择空间,招投标过程不能实现良好的竞争性,另外PPP模式采用的特许经营制度,实际上也使中标的投资运营商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性。

(3)复杂的交易结构可能降低效率,众多的参与方可能使项目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特别是在未来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件时,可能会在合同条款的争议方面耗费过多的时间。

(4)长期合同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为了项目长期运行稳定,PPP合同可能会比较严格,灵活性不够。

(5)公众使用公共产品/服务的成本表面上可能提高,在PPP模式的定价机制下,私营机构需要补偿项目的全部成本,并获得合理水平的投资收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化的定价,可能增加公众的直接使用成本。

3.PPP模式适用范围

PPP模式适用范围广泛,突破了目前的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