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议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建议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5打造“放心云南农产品”的全域品牌形象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基于我省独特的地理优势、突出的气候优势和物种优势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良好的生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多民族文化是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宝贵财富。

建议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3.1 打造优质农产品及服务供给与目标客户的直通车

通过实施优质农产品提升计划,认真分析不同农产品及服务的消费群体差异,鼓励企业进行客户细分体验,将优质农产品及服务与目标市场进行对接,将有效市场供给与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紧密联系。进行农产品市场定位,在我省全面实施“高原直通车”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建立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社区店,连接“田园到餐桌”,将我省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的特色生态农产品输送给“爱心消费者”,连接爱心与扶贫;大力推进“山区新干线”建设,将云南优质农产品及服务与中高端客户进行无缝链接,实现农产品从“山区”到“社区”的转化;依托农业数据中心,实施农业大数据分析,深入分析和挖掘不同农产品需求的消费心理和习惯,搭建优质农产品及服务供给与目标客户的直通车。

3.2 建立“优质—优价—高效”的农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点是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循环体系,这就是“优质—优价—高效”的农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体系。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确保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的背景下,能够结合生态条件、产品技术及市场消费群体,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做到有效供给,让“放心看得见,让健康看得见”。这些优质的农产品,由于生态、高端、健康的市场认可,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认同,实现高价,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群众“不吃亏,不流泪”。通过市场嵌入农业,农业依从自然的制度安排,优质优价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增加,必然要求增加更多的供给,从而生产出可以更高效的农产品。这种循环模式兼顾了农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现代农业的“优质—优价—高效”的多功能目标。

3.3 完善“三权分置”改革力度,支持供给侧生产要素优化

加快推进我省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农业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力度,为有效农产品供给核心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农产品供给侧要素进行优化、支持与协调。在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及持续降低的趋势下,要大力培养职业农民、种养大户(能人)和家庭农场,促进劳动力的专业化和本地化;要实施有效的土地流转,让土地在农产品供给中实现适度规模和发挥最大的种养效益,并通过严格土地利用监管,对非农化的土地流转进行强制退出;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优质工商资本进村入户,打通城市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障碍;要以生态健康为目标,鼓励创新创业,实施农业技术和品种创新,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和安心的农产品,强化优质农产品的品牌管理,引入“互联网+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等新兴市场营销手段进行创新。(www.daowen.com)

3.4 从源头上管控有害性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供给

追求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重视。在优质农产品的供给中,必须加强产中和产后环节的监管,但源头管控更加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复杂,涉及因素众多,要实现农产品的安全保障不仅需要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还特别需要全面管控有害性农业生产经营技术。通过建立技术准入法规,建设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管理等信息系统平台,在线申报研发技术及成果转化,统一签发技术标签信息;在技术使用地建立技术准入法规,经过审查合格的非有害性农业技术才能准入;加强技术使用地的农业技术监督检查,从源头遏制有害农业技术的流入和不合格农产品的流出。

3.5 打造“放心云南农产品”的全域品牌形象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基于我省独特的地理优势、突出的气候优势和物种优势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良好的生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多民族文化是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宝贵财富。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充分挖掘各自的自然和文化内涵,把“蓝天、碧水”的生态特色物化为相关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并进一步形成这些农产品的市场优势,让云南所产的农产品承载起生态、安全、优质、特色的市场美誉。让我省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与特色农产品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使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不仅表现出特殊地域、气候和品质的一般物质属性,更由于赋予了更多文化含义和精神满足而表现出独具魅力的品牌吸引力,最终打造成为“放心云南农产品”的全域品牌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