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演进:MRP/MRPⅡ/ERP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演进:MRP/MRPⅡ/ERP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物料毛需求量、期初库存量、提前期等信息编制各阶层的MRP计划表,并在MRP计划表基础上,生成明细采购计划和明细加工计划,由企业生产、物流、销售等部门协作完成MRP计划。图8-7MRP原理MRP与传统的存货管理比较。③ 当企业的主生产计划发生变化时,MRP系统将根据主生产计划的最新数据进行调整,及时提供物料联动需求和存货计划,企业可以据此安排相关工作采取必要措施。MRPⅡ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运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演进:MRP/MRPⅡ/ERP

1.物料需求计划MRP

(1)MRP的原理。任何一种物料都是由于某种需要而存在的。一种物料的消耗量受另一种物料的需求量的制约,购进原材料是为了加工成零件,而生产零件又是为了装配成产品。从大范围来讲,一个企业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料,这种相关需求不但有品种、规格、性能、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而且有时间的要求。在不需要某种物料的时候,要减少或避免过早地保留库存;相反,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又必须有足够的库存满足需求。这就是以物料为中心的MRP系统计划与控制生产物流的基本出发点,体现了为客户服务、按需定产的宗旨。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是按照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和产品结构规定生产计划,即根据产品结构的层次从属关系,以产品零件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日期为计划基准倒排计划,按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周期反推出它们的生产与投入的时间和数量,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料下达订单的优先级,从而保证在生产需要时所有物料都能配套齐备,不到需要的时候不要过早积压,以达到减少库存量和减少占用资金的目的。

按照MRP的基本原理,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从自制零件的加工到外协零件的供应,从工具和工艺的准备到设备的维修,从人员的安排到资金的筹措与运用等,都要围绕MRP进行,从而形成一整套新的生产管理方法体系。

(2)MRP制订计划的程序。用MRP来制订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一般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

① 编制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在生产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已接收的顾客订单和销售预测,确定在一定计划期间要生产的最终产品(即独立需求的产品)的生产数量和完成日期,即编制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的计划期应根据最终产品的完工日期、加工时间以及所需各种原材料、零部件等的提前时间等因素确定。计划期的时间单位一般按周或天计算,称为时间段。

② 根据主生产计划和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核算各阶层物料需用量。所谓物料清单BOM,是指最终产品的用料结构。例如,产品X的物料清单结构见图8-6。

图8-6 产品X的物料清单结构

图8-6中列出了产品X使用哪些物料装配而成及相应的数量(即括号中数字)。从图中可以看出,阶层0的产品X是由部件X1(1件)与部件X2(2件)组装而成。部件X1是外购件,而部件X2是自制件,它由阶层2的零件X21(2个)与零件X22(1个)组装而成。零件X21也是外购件,而零件X22是自制件,它由阶层3的材料M1(2千克)制成。

根据主生产计划和物料清单,就可以分阶层核算每种物料的毛需用量,再结合库存情况就可以确定其采购量和生产量。

③ 建立各物料项目库存信息。每种最终产品及其所需各种物料项目,应分别设立库存信息数据库,记录和提供它们每时段(天或周)的补充订货、收货、出货和结存数量的动态信息。

④ 确定采购和加工装配的提前期。外购零部件、材料的提前期,是指从发出订单到收到物料并能投入生产使用的时间;企业自制零部件的提前期则指从发出生产计划到该物料送到生产线投入生产使用的时间。根据物料清单只能获得物料需用量信息,而什么时候订购或生产则取决于主生产进度计划及提前期。

⑤ 制定MRP计划。根据物料毛需求量、期初库存量、提前期等信息编制各阶层的MRP计划表,并在MRP计划表基础上,生成明细采购计划和明细加工计划,由企业生产、物流、销售等部门协作完成MRP计划。

MRP原理见图8-7。

图8-7 MRP原理

(3)MRP与传统的存货管理比较。MRP与传统的存货管理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① 传统的存货管理用单项确定的办法解决生产中的物料联动需求,难免相互脱节,同时采取人工处理,工作量大。而MRP系统用联动需求规划,使各项物料相互依存、相互衔接,使需求计划更加客观可靠,也大大减少计划的工作量。

② 实施MRP要求企业制订详细、可靠的主生产计划,提供可靠的存货记录,迫使企业分析生产能力和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把计划工作做得更细。MRP系统提供的物料需求计划又是企业编制现金需求计划的依据。

③ 当企业的主生产计划发生变化时,MRP系统将根据主生产计划的最新数据进行调整,及时提供物料联动需求和存货计划,企业可以据此安排相关工作采取必要措施。(www.daowen.com)

④ 在MRP环境下,可以做到在降低库存成本、减少库存资金占用的同时,保证物料按计划流动,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需求及生产的正常运行,从而使产品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

2.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1)MRPⅡ的思想。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Ⅱ)是由美国著名生产管理专家奥利夫·怀特(Oliver Wight)在1977年提出来的,是对制造企业全部资源进行系统综合计划的一种方法。由于它与MRP有着同样的字母缩写,同时又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有所区别,所以在MRP后加上一个罗马数字Ⅱ。

MRPⅡ的基本思想是把MRP同其他所有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工作和资源,以及财务计划连成一个整体,实现企业管理的系统化。从系统来看,MRPⅡ是一个闭环系统,一方面它不单纯考虑MRP,还将与之有关的能力需求计划、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和采购计划等方面考虑进去,使整个问题形成“闭环”;另一方面从控制论的观点,计划制订实施之后,需要不断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变化提供的信息反馈,适时做出调整,从而使整个系统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所以它实质上是一个面向企业内部信息集成与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即将企业的经营计划、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能力计划、现金流动计划以及物料需求和生产能力需求计划的实施执行等通过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由企业各功能子系统有机结合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使各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运行。这样通过计算机模拟功能,系统输出按实物量表示的业务活动计划和以货币表示的财务报表集成,从而实现物流与现金流的统一。

(2)MRPⅡ的特点。MRPⅡ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新系统资金信息集成。即把传统的账务处理同发生账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仅说明账务的资金现状,而且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例如,将体现债务债权关系的应付账、应收账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集成起来、同供应商或客户的业绩或信誉集成起来、同销售和生产计划集成起来等,按照物料位置、数量或价值变化,定义“事务处理”,使与生产相关的财务信息直接由生产活动生成。在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科目之间,按设定的借款关系,自动转账登录,保证了资金流(财务账)与物流(实物账)的同步一致,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做出决策

3.企业资源计划ERP

(1)ERP的思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其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即在MRPⅡ的基础上通过反馈的物流与反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它强调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强调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高度柔性的战略管理以及降低风险成本、实现高收益目标等优势,从集成化的角度管理供应链问题。

(2)ERP与MRPⅡ的区别。根据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及其应用领域,可以总结出ERP与MRPⅡ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六个方面:

① 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MRPⅡ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提出了供应链的概念,即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

② 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MRPⅡ系统把企业分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针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ERP则能很好支持和管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混合型制造环境,体现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的思想,满足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求。

③ 在管理功能方面。ERP除了MRPⅡ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④ 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MRP Ⅱ 是通过滚动计划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的,相对而言,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足度、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此外在MRP Ⅱ 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功能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整个供应链上,如在生产计划系统中,除了保留原有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外,还扩展了销售执行计划和利润计划。

⑤ 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现代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运用完善的组织架构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⑥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ERP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电子商务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相互操作。

4.MRP/MRPⅡ/ERP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上述三种系统为指导的生产物流运作方式,可以看到,MRP是在产品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计划原理,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料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料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日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料,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利。它不仅说明了供需之间品种和数量的关系,而且说明了供需之间的时间关系。MRP Ⅱ 是在MRP基础上考虑了其他所有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工作和资源(如财务计划),把物料流动和资金流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生产信息系统,即人力、物料、设备、能源、资金、空间和时间等各种资源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并通过信息集成,对企业优先的各种制造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合理运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管理的系统化。而ERP又是在MRP Ⅱ的基础上,通过反馈的物流与反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它强调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强调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高度柔性的战略管理以及降低风险成本、实现高收益目标等优势,从集成化的角度管理供应链问题。

另外,三种原理的提出也体现出不同时期人们对生产物流的认知和发展,归纳起来是基于一种推动生产物流的管理理念,即从构成一个产品的所有物料出发,通过产品结构,一级一级地制定不同阶段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扩大运用范围。控制手段上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反映出生产物流的计划与控制和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的计划和控制息息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