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零售店滞销商品原因及应对策略

零售店滞销商品原因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滞销品的出现直接反映店铺的营运水平,滞销品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供应商的商品质量有问题,且零售商进货和收货过程把关不严,顾客购买以后发生退货,造成门店商品积压而成为滞销品。总之,零售商在淘汰滞销品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滞销商品的原因,不论是外在消费环境的影响还是内在管理的问题,都需要正确面对,不要忽略有销售潜力的商品。

零售店滞销商品原因及应对策略

进入10家小店会发现至少有8家的货架上放着半年前就看见过的商品,至少有4家放着你一年前看到的商品,至少有2家放着已经超过保质期很久的商品——它们甚至还保持着当初上架时的样子。但糟糕的是,很多规模更大的零售商,表现得并不比这些小店好多少。滞销品的出现直接反映店铺的营运水平,滞销品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质量问题导致的滞销。供应商的商品质量有问题,且零售商进货和收货过程把关不严,顾客购买以后发生退货,造成门店商品积压而成为滞销品。

在管理不善的店铺有两种情况:一是采购明知道商品质量不行,但为了高收益(高毛利、进场费或个人贿赂),将商品硬塞进卖场;一是配送中心或门店收货部门工作不认真,没发现掺杂在好商品里的劣质品。

店铺如果确定商品质量出现问题,应当第一时间从货架上将所有商品下架,并与供应商和厂商联系商品的退货处理和召回,以及谈判相关的赔偿问题。

②进价问题导致的滞销。商品进价过高或物流等采购费用过高,导致商品定价高过市场同期水平,从而影响商品畅销度。常有的现象是:采购人员对本地和其他地区的商品价格不熟,但为增加商品丰富性,专门从外地现金购入新商品。进入门店销售后,才发现原本本地就有供应商,并且价格也有一定的优势,使得商品变成了滞销品。此时,店铺只有吃哑巴亏,估计当地顾客心理价位,修改商品的零售价格。

③商品过季导致的滞销。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或者零售商内部商品运营混乱,延误了销售时机,使得季节性商品成为过季商品。例如在中秋节前一天,某个门店的一些畅销品牌的月饼已经大面积断货,而供应商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当天供货,而在中秋节下午才将大量的商品送至门店,此时门店如果无法退货,就只能面对中秋节后的月饼滞销了。

如果该类商品能够及早发现(临近过季),而店铺经营者又足够强势,则可将商品及时退给供应商或者拒绝收货,由其进行商品调剂或者将商品调拨给其他的门店。(www.daowen.com)

④被供应商压货导致的滞销。很多采购员对于制造商商品的销售情况没有进行全面分析,仅仅看重厂家所给予的买赠、数量折扣或者现金折扣。其实,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只有在两种商品品牌和价格定位相似、质量和数量相同时,附赠商品才能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是所有带赠品的商品就都是畅销商品的。相反,供应商特别爽快答应买赠的,反而代表这很可能是“准滞销品”——采购一定要小心,要注意顾客是否会对此有不良反应。

⑤统一采购下的决策失误导致滞销。总部没有准确把握各个门店的存货和销售情况,没有掌握商品畅销和滞销的状况,盲目订货,或者自动补货系统出错,导致库存突然增加。货架上的大量陈列不仅没有给消费者带来购物冲动,反而加强了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怀疑,影响了其正常的商品销售。

如果库存销售信息收集出现延迟或偏差,首先需要调整的是零售企业的MIS信息系统,对其进行必要的升级和正常维护。

⑥分类/陈列不善导致的滞销。门店里商品分类不清楚,商品陈列位置不好或不固定,促销方式不佳,都会导致滞销。这种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

⑦突发的需求变化导致滞销。例如禽流感事件时期,某店铺根据春节的一贯习惯,大量采购了禽蛋类商品,但禽流感严重影响了这些商品的销售,使得店铺所有相关类型的商品销售严重下滑甚至长期出现零销售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增加对市场的供需情况的跟踪分析,另一方面店铺要有危机管理意识,对于外部市场动态要实时做出市场反映,将店铺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例如家乐福就迅速在禽蛋肉类商品上加贴卫生检验标记,以促进部分销售。

总之,零售商在淘汰滞销品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滞销商品的原因,不论是外在消费环境的影响还是内在管理的问题,都需要正确面对,不要忽略有销售潜力的商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