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香港转口贸易港的制度保障与发展

香港转口贸易港的制度保障与发展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香港转口贸易港及转口贸易的形成,除了香港的地理位置,与英国对香港的定位及对香港实施的殖民统治方式有关。此外,轩尼诗还准许香港华人归化英籍,成为英国公民。1843年4月5日,维多利亚女王签署《英王制诰》正式批准成立香港殖民地,对香港的政治经济制度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宣布女王委任的总督为香港的最高军政长官,另设立行政局与立法局辅佐总督。

香港转口贸易港的制度保障与发展

香港转口贸易港及转口贸易的形成,除了香港的地理位置,与英国对香港的定位及对香港实施的殖民统治方式有关。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帝国和比利时等殖民国家不同。后者采用的是直接统治的方式,将殖民地从政治经济上纳入宗主国整体统治体系,英国则采用间接统治方式。所谓间接统治方式即通过代理人管治的方式,即:英王是殖民地最高统帅,英王委任总督负责殖民地事务,总督又委任在殖民地培养的既得利益集团及代理人负责具体事务。英国在殖民地的统治基本上不干预传统的宗法制度、社会结构,以及传统文化习俗。

英国在香港的统治方式也采用这种代理制度。只是鉴于香港最初的人口、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特点,在培养香港代理人方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至20世纪初,随着香港华商集团的崛起,华人利益集团及华人代理人才逐步形成。因此,英国在香港实施的代理人管治制度的具体执行人依然长期由英人把控。

英国在香港的代理人管治的两大特点是:

特点之一,权力集中在英王委任的港督。《英王制诰》强调所有文武官员和香港居民都应服从港督。根据《英王制诰》,港督被授予广泛的统治权,主要包括:1)港督享有经咨询立法局咨询后制定香港法律与法规的全权,2)港督有执掌和使用香港殖民地公章及授予私人或团地土地的全权,3)港督有权委任法官和太平绅士及停职任何香港官员,4)港督有权赦免罪犯及决定豁免50英镑以下的罚金。[29]其中,“港督有权豁免50英镑以下的罚金”这种表述,显示是予民众港督不以权压人的良好印象,塑造港督高大上形象,充分地显示了英国殖民统治高超的技巧。港督任期5年。

特点之二,港人从未享有民主权。与《英王制诰》地位相当的《皇家训令》,对港督与行政局、立法局的关系作了具体的规定,确保港督在两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两份被视为香港“宪法”的文件,只字未提港人的公民权,更遑论港人的民主权。1877年以前,港英当局对华人实施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政策。1864年香港政府颁布公园章程,其中第三条规定中国技工与劳工不准在园内穿行,第四条规定轿车与轿夫不得进入公园。特别是在第六任港督麦当奴、第七任港督坚尼地时期,歧视华人的种族主义空前猖獗。直至第八任港督轩尼诗1877年上台,才抛弃前任政策,主张给华人较为合理的待遇,强调尊重华人的风俗习惯,保障华人的合法权利。此外,轩尼诗还准许香港华人归化英籍,成为英国公民。并于1880年委任伍廷芳出任定例局(立法局、立法会的前身)首位华人议员,此举打破自1842年以来华人不准参政的局面。尽管香港的街名有以历任港督命名的惯例;但是,香港岛主干道轩尼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或许也是轩尼诗温和作风赢得了香港民众尊重的一种象征。

从1843年至19世纪末,先后共有12名港督。从1843年至1997年,先后共有28位港督。在155年中,港督都是英国政府派来的,从未就港督人选咨询香港人的意见,也从未咨询英国民众的意见。因而,对于香港而言,资本主义经济历史悠久;但是,资本主义民主却恍若隔世。

结合英国在港代理人管治的如上特点,对于末代港督彭定康突然热衷于推动民主被质疑为别有用心就可以理解了。英国殖民者撤离印度后遗留下了印巴问题,撤离中东后遗留下阿以问题,撤离香港后会遗留什么?

英国资本主义革命不同于法国,英国的特点是循序渐进的改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开始到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由此可见,英国革命的手段是温和的,过程是渐进的,结果是新旧势力与各方政治力量的妥协。

香港九七回归为香港民主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按照《基本法》推进香港民主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本原则。香港民主进程,是采用法国疾风骤雨般的大革命,还是英国和风细雨般渐进式发展?在法国风格与英国风格的比较中,香港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后者。

(一)推行殖民地管理与市场经济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开始在香港岛驻兵,建立军事设施。海军在港岛西北角一处港湾修建永久性船坞,陆军也在港岛各处建立兵营、炮台和弹药库。同时,着手建立殖民统治机构,设计香港的经济制度。

第一,在香港的政治制度方面:1841年1月25日,拜尔舰长率领英军占领香港上环坑口街。1841年1月26日英国与清地方当局签订《穿鼻条约》,承认了英国对香港的实际控制。其后一个星期,即在1841年2月2日,香港首位管治者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发表公告宣布废除清政府的酷刑,但是,延续传统的宗法制度及民间习俗。1843年1月,英国初步决定将香港划归为殖民地部领导的“直属殖民地”。 1843年4月5日,维多利亚女王签署《英王制诰》正式批准成立香港殖民地,对香港的政治经济制度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宣布女王委任的总督为香港的最高军政长官,另设立行政局与立法局辅佐总督。1845年通过第6号法例规定,英国本土的许多法律直接适用于香港,香港采纳普通法,香港高等法院以英国法院为蓝本,采取判例法。

第二,在香港的经济制度方面:香港参照英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从1847年开始,依次颁布了《市场贩物牌照条例》( 1847) 、1854年《市场条例》(1854)、《购买地产条例》(1856) 、《银行票据诈骗法修正条例》和《受托人欺诈治罪条例》(1860)等一系列法规……发展市场经济与自由贸易,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私有产权资本主义制度在香港逐步建立起来。

(二)依赖自由港与土地拍卖政策(www.daowen.com)

香港开埠之初,港口政策与土地政策是两项至关重要的事务。

第一,港口政策:1841年6月7日,查理·义律宣布香港是自由港,不向英国政府缴纳任何款项。 自由港政策是英国殖民者在海港型殖民地实施的一项有效政策。英属直布罗陀、马耳他都实施了自由港政策。 自由港低税政策有助于吸引更多商家参与转口贸易,是香港转口港及转口贸易起步的必备条件。

第二,土地政策:香港另外一项重要的政策是土地拍卖政策。为了吸引在广州的英商来港投资,查理·义律宣布香港实施土地拍卖政策,“以最多不超过两年的租金出售,或者以象征性出租土地”[30]。 1841年6月14日,香港33幅沿海土地在澳门首次成功拍卖。截至1846年,除英军和港英政府用地以外,维多利亚城其他土地全部成功拍卖。1846年底,香港已建成各种楼宇1874栋,包括西人住宅、西式店铺、办公楼、仓库以及一些工厂如糖厂、酒厂、水泥厂、制冰厂、面粉厂等。[31]

尽管查理·义律在香港的管治是短命的,他本人也未能料到维多利亚港海岸的几幢棚屋能够开启香港日后成为国际大都会的历史;但是,自由港政策与土地拍卖政策就一直作为香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及特色保留下来。1841年8月11日,璞鼎查接替查理·义律职务。8月12日即发表公报,宣布查理·义律颁布的政策继续有效。 自由港与土地拍卖成为其后历任港督遵循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港口政策与土地政策吸引了物流、人流、资金流涌向香港,香港优良的海港资源因政策被“激活”。香港转口港禀赋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示,奠定转口贸易在香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香港的土地政策及制度值得深入研究。鸦片战争之后,港岛被割让给英国,港岛的土地就成了英国皇家的财产,1843年《英皇制诰》宣布港岛土地皆为“官地”,这些土地与英国本土的皇家土地一样,可以批租给民间。由于香港远离英国,港英政府财政需要自立,因而港岛的“批租权”就由英王交给了港英政府,“批租”所得归港英的库房。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及香港的土地是“批租”而不是“卖断”,这与美国的土地制度完全不同。英国及港英的土地转移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美国转移的是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香港这种独特的土地政策与制度决定了香港经济发展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香港九七回归之前,港岛及九龙半岛的基建与发展明显领先于新界。这是因为在英国及港英当局眼中,港岛及九龙半岛是割占的,而新界是租借的。租借就有一个归还的年限,因而港英当局对香港的投资集中在港岛及九龙半岛,这就自然造成了香港区域发展的严重失衡。

第二,港岛及九龙半岛被割占的土地“批租”期限最长可达999年,而新界租借的土地“批租”只能在99年之内。1898年,港英政府认识到“批租”时间太长不利于政府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因而“批租”时间改为75年标准期。承租人在租期届满后需要补交新的土地租金。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新界租借即将届满导致港英政府“批租”时间过短,促使英国主动与中方商议香港问题。

第三,香港的商业用地、住房用地均是通过这种“批租”形式获得的;但是,港英政府对于公立学校、公立医院、教堂、庙宇、慈善机构,也采取无偿批地方式,或者只是象征性收取低价。香港“批租”的方式主要采用公开拍卖、招标,所得全部归政府库房。

第四,港英政府制《收回土地条例》,规定可以在“批租”期内以“公共利益”为由,提前收回土地,当然需要给予“公正的土地补偿”。业主如有异议,可以申请“土地审裁处”裁决。

第五,香港“批租”政策与制度所构成的“土地财政”决定了香港经济的特色。政府库房主要收入就是来自于土地拍卖,自然希望土地“批租”价越来越高;地产商拍买土地之后,自然希望面包(住房)比面粉(土地)贵。只要“土地财政”不变,香港房地产价格“有短期调整却无长期大跌”的态势不会变。

综上所述,对于“香港土地资源稀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反映了香港土地资源的真实情况,而更多是“土地财政”的影子在作祟。

对于“土地财政”也要一分为二。一方面,其并非一无是处,反而充分体现了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资源价格可以通过政策而升值,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容易导致“高地价,高楼价”,从而压迫实体经济的发展,“土地财政”一旦脱缰,形成经济泡沫,危害不容轻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