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强区域产业协作

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强区域产业协作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点发展“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积极发展航天器、飞行器、航空发动机等相关设备,形成覆盖研发、生产、服务、运营多领域的航空航天产业,打造世界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推动京津冀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品牌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先进制造国际合作载体。强化与河北唐山、沧州合作,实现资源有效对接,要素优势互补,打造国家级海洋经济产业基地。

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强区域产业协作

强化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作用,充分发挥滨海新区金融创新先行先试优势,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创新策源地资源和河北省丰富的要素资源,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理顺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产业发展互补,形成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河北产业化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对接。传统产业。依托北京的科技研发优势,加强与北京在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现代冶金等传统产业领域合作,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快产业提档升级,主动引导不适合新区发展定位的部分产业向河北转移,延伸产业链航空航天。重点发展“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积极发展航天器、飞行器、航空发动机等相关设备,形成覆盖研发、生产、服务、运营多领域的航空航天产业,打造世界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推动京津冀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建设。装备制造。强化与周边顺义石家庄曹妃甸等装备生产基地的合作,重点在交通运输、石化、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领域进行突破,逐步向河北延伸汽车产业链,积极发展一批成套设备,提升系统集成能力,打造国家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推进中科院—高新区共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北大和新区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加强与京冀在网络安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合作,重点突破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领域,打造国家级网络安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基地。生物医药。建设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和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鼓励新区生物医药企业与京冀地区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重点强化新型疫苗抗体、诊断试剂化学新药和中药等领域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能源新材料。鼓励构建多领域、多形式的新能源、新材料京津冀产业联盟。重点提升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技术研发,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搭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要积极借鉴德国工业4.0经验,利用北京资源密集、科技含量高的优势,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并推动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中的应用,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电子信息技术与各类智能终端和产业有机结合,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高端化、网络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粮油轻纺等八大优势产业,以开发区和特色街镇为承接平台,以龙头企业和互补链项目为重点,吸引北京等地高端制造向新区转移,构建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条,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南港石化、空港航空航天、临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重大产业基地。同时,与沧州、唐山等地在石化、冶金等领域搞好项目配套和上下游衔接,加快区域协同,促进共同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对接。随着北京功能定位的转变,制造业企业大量外迁,直接为制造业提供服务保障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必将随之外移。滨海新区应提前谋划,在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同时,发挥新区在高端服务业领域研发、设计、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在高端服务业和特色旅游业上做好对接工作。高端服务业。主动承接北京转移的服务业,重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和民营金融、文化创意、网络游戏、会展经济健康养老、消费购物、餐饮休闲及文化娱乐等领域,优化新区产业结构,建设中国北方国际名品展示和高端消费中心。特色旅游业。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和客源互动融合,联手开发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邮轮、游艇、低空飞行、海洋康体等旅游新产品,继续深入开展“乘高铁,游京津”活动。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合作,推广应用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业务。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和央企二级总部入驻新区,提升新区商务环境和服务能力。(www.daowen.com)

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发挥新区科技、人才优势,参与共同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创立特色农产品名牌,带动周边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与京冀联合重点发展现代渔业、高效种植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动植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瞄准北京、天津等毗邻城市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做精做强滨海新区的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渔业)、观光农业等与旅游业融合的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加快品牌产业园区建设。品牌园区建设能够为滨海新区的发展带来持续动力,要大力支持品牌园区建设,提高品牌园区的带动效应。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协同创新载体。落实《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工作方案(2016—2018)》,设立中关村产业园区发展基金,完善管理架构联席会议制度,叠加中关村和滨海新区各类优惠政策,开展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创新试点,引导北京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科研机构、金融服务平台等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推进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先进制造国际合作载体。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设立中欧合作产业基金,积极筹办中欧合作论坛活动,诚邀欧洲先进制企业到新区考察洽谈,推动中欧合作与项目引进。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国内外合作,增强滨海新区的创新力与吸引力,进而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活力与影响力。

推动海洋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提升南港石化产业基地,打造石化产业发展载体。重点吸引北京的涉海机构落户新区,发展海水淡化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功能食品、工程材料、科技服务、信息等新兴产业,提升海洋油气、矿产开采与深加工产业的聚集能力,推进渤化“两化”搬迁、中石化天津LNG等项目尽快投产。强化与河北唐山、沧州合作,实现资源有效对接,要素优势互补,打造国家级海洋经济产业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