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系统韧性:风险化解与恢复重建加速

加强系统韧性:风险化解与恢复重建加速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防范灾害回流、灾后修复和重建是风险治理后期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技术必然是加快恢复重建,增强系统韧性的重要力量。其次,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供电、通信、道路疏散、食品供应和医疗等基础设施融合建设,实现全天候风险检测,提高未来自动化应对能力,强化整体系统韧性,并为灾后的经济复苏提供新的驱动力。

加强系统韧性:风险化解与恢复重建加速

防范灾害回流、灾后修复和重建是风险治理后期不可缺少的环节。《大灾之后》(After Great Disasters)这一著作提出,“所有的灾害发生地都应从其他地方的灾后重建中汲取经验与教训”。虽然我们几乎不可能绝对地消除风险,但可总结经验教训,形成风险治理的系统闭环,以增强社会面对灾害时的韧性,即抗干扰和迅速恢复能力,并为未来做好准备。这样一来,无论灾害如何发生,社会都能承受其冲击而不至于陷入失序状态或遭受永久性伤害[36]。

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技术必然是加快恢复重建,增强系统韧性的重要力量。首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对历年汇聚的风险信息、本区域发展情况、其他区域治理经验等重要数据进行智能化计算分析,为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例如,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可为地震洪灾等灾后精准评估和恢复重建提供“全貌图”,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新评估建设规划科学性

其次,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供电、通信、道路疏散、食品供应和医疗等基础设施融合建设,实现全天候风险检测,提高未来自动化应对能力,强化整体系统韧性,并为灾后的经济复苏提供新的驱动力。如“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通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累计完成投资188.8亿元,灾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专用超短波应急通信网,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平台、应急资源数据库、应急通信保障基地,民兵应急通信保障大队纷纷建立起来,能够保证在基础通信、电力中断的情况下快速恢复通信[37]。(www.daowen.com)

最后,恢复与重建往往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以新兴技术为赋能动力的在线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能够帮助受公共安全风险影响的人们尽快回到生活轨道。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构建起的强大统筹协调力和智能算力,推进了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有超过八成自然人和企业法人办事者的手机端添加了各类应用小程序,功能包括口罩购买、预约登记、返沪人员闭环服务管理、推送招聘岗位信息等,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政策篮”[38]。

此外,通过对重大灾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前后的社会情绪和情感监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灾区人群的情感和利益诉求进行实时监测,对灾后社会心态进行评估与疏导[39];也可依托信息聚合系统平台,将社交大数据纳入相应灾害或社会风险的反思总结过程,以民间数据的视角审视防灾救灾的长处与不足[40],为今后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