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政策及其内在规律

金融政策及其内在规律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政策,有时又称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调整货币发行和信贷业务来调节经济活动的公共经济政策。不过,纸币和信用货币需求量的变化有其内在的经济规律,金融政策的作用受制于这种经济规律。同时,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大量购买,提升了有价证券的价格,相应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刺激了借贷水平和社会总需求的提高。

金融政策及其内在规律

金融政策,有时又称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调整货币发行和信贷业务来调节经济活动的公共经济政策。

现代市场经济的流通手段是货币符号(纸币)和信用货币(支付凭证)。后者标记前者的一定数量。在国际贸易的特殊情况下,也会使用货币本身即黄金。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和信贷利率偏低就容易造成纸币和信用货币的需求增长,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并带来一定的通货膨胀,反之则反。不过,纸币和信用货币需求量的变化有其内在的经济规律,金融政策的作用受制于这种经济规律。例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美联储商业银行系统注入了数千亿美元纸币,但是,注入的大部分纸币因为没有有利可图的去处又从商业银行系统返回了美联储。

一般而言,现代市场经济中,纸币的调节主要通过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以及调节物资储备和外汇储备来进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贴现贷款也能增加纸币的投放。当中央银行用印制的纸币购买包括政府债券央行票据企业债券在内的有价证券,或购买贵金属等大宗商品进行物资储备和购买外汇进行外汇储备时,就会在市场投放相应数量的纸币,增加本国纸币的供给,而这些纸币又能衍生出大量的信用货币,从而也为增加信用货币的供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大量购买,提升了有价证券的价格,相应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刺激了借贷水平和社会总需求的提高。但是,纸币供给过度,特别是中央银行购买的有价证券和外汇发生贬值或作废,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就导致美元相对世界货币黄金的大幅贬值,并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外汇和美元资产如美国国债大幅贬值。[20](www.daowen.com)

需要指出的是,物价(指数)不上涨,不等于没有通货膨胀,不等于纸币的发行没有过量。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21]显然,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单个商品的价值必然下降。如果单个商品的价值尤其是其变形后的生产价格,已经下降了,而它的(纸币)价格却保持不变,特别是当这种情况发生在物价指数所包含的许多商品上时,尽管物价指数不变,但通货膨胀却已然发生了。实际上,金融寡头也常常利用经济危机导致物价下跌的时候,滥发纸币,就像今天的美联储所做的那样。这时,一方面由于物价没有超过危机前的水平,从而在西方经济学的误导下,人们以为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另一方面,商品卖不出去的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也会误以为这是由于纸币的缺乏造成的,从而饮鸠止渴地听任金融寡头滥发纸币。但是,手头持有多余纸币的精明的资本家们则会购买黄金来保值。此时,黄金的纸币价格就会上涨。[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