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视频网站:野蛮的扩张与核心业务

视频网站:野蛮的扩张与核心业务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YouTube虽然比乐视网成立的晚,但是因其巨额估值的示范性,使得视频分享网站模式成为风口。2005年上半年,土豆网、56网、激动网、PPTV、PPS等相继上线,构成了我国视频网站群体发展初期的主要成员。对于UGC类视频网站来说,广告收入是其主打收入。早年视频网站把钱花在带宽、服务器及线上推广上,极为重视PV和广告收入,内容投入并不是重要部门。版权分销是乐视网早期的一项重要盈利业务。

视频网站:野蛮的扩张与核心业务

网络视频运营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P2P模式、Hulu(正版视频)模式以及Netflix(流媒体播放服务商)模式四种。

2005年2月15日,美籍华人陈士骏和查德·赫利(ChadHurley)等人创立了YouTube。最初两个人身在加利福尼亚,想与旧金山的6个朋友分享一次晚餐聚会的录像,于是发送电子邮件,但由于文件过于庞大,邮件总被退回。又尝试他们在线传递视频,同样遭遇困难。两人决心设计出更简单的解决方案——YouTube网站诞生了。这个被中国网民戏称为“油管”的网站以用户产生并上传的内容为主,用户可以下载、观看及分享影片或短片,网站创立后大受追捧。2006年2月,YouTube每天播放3000万条视频,吸引了910万人次访问网站。自2006年4月以来,每天上传到YouTube的新视频达3.5万条,每日观看量更是高达3500万条,高居全球网络视频业榜首。2006年11月,YouTube被谷歌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在谷歌的助力下,YouTube开疆拓土,其提出的“Broadcast Yourself(广播你自己)”口号深得用户之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

YouTube虽然比乐视网成立的晚,但是因其巨额估值的示范性,使得视频分享网站模式成为风口。2005年上半年,土豆网、56网、激动网、PPTV、PPS等相继上线,构成了我国视频网站群体发展初期的主要成员。其中,乐视网的定位仍是以影视剧分销为主的长视频网站;土豆网、56网和激动网是与YouTube类似的视频分享网站;PPS、PPTV是运用P2P的工具性计算机软件;各家不同的定位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

土豆网在成立之初就获得IDG资本(IDGC apital Partners)投资的50万美元,在YouTube高估值的刺激下,整个视频网站行业步入快车道,软银、红杉、凯雷、SIG、DCM等一批国际顶级VC(VentureCapital,风险投资)不约而同地进入P2P网络视频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视频网站数量在高峰期有上千家,包括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在内的门户网站也开始涉足视频领域,另外,包括优酷、酷6、六间房爆米花等视频网站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2006年12月21日,优酷网正式上线。优酷团队擅长的是在门户网站就已经驾轻就熟的方法——跟踪热点、记录社会、媒体合作、引爆传播,并将“快”作为主打特性,凭借“快速播放,快速发布,快速搜索”的产品特性,将UGC的模式发挥到极致,聚集了大批“拍客”,在行业内首次提出“拍客无处不在”,倡导“谁都可以做拍客”,逐渐发展成为互联网拍客聚集的阵营。优酷网在财务高手古永锵的运作下,于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12月8日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比乐视网上市晚了将近4个月。在融得大量资金后,优酷网发展成为中国视频网站中的第一名。

YouTube模式的优势是可以很快获得巨大的流量和用户数量,劣势是盈利模式单一、成本开支大。对于UGC类视频网站来说,广告收入是其主打收入。到现在,YouTube拥有10亿活跃用户和谷歌的高效广告体系支撑,营收达到40亿美元,却整体仍处在盈亏线上。这一结果与UGC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一是UGC视频一般质量相对较差,青少年用户居多,广告效果受局限。二是UGC模式越成功、流量越高,维持这种运营所需要花费的带宽等成本就越高,为了激励UGC,还要给内容制作者一定的分成费用,YouTube视频中所产生的55%的收入都归视频创作者。三是商业模式比较单一,以广告模式为主。综合这三点,巨大的支出吃掉了几乎全部营收。

对于以优酷、土豆为代表的国内UGC类视频网站来说,虽然拥有奇高的流量,但一旦融资跟不上就有倒掉的风险。

Hulu模式是传统媒体巨头数字化的新阵地。Hulu由传统媒体集团投资,其投资方包括美国四大广播公司中的三席,即通用旗下的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FOX)、迪士尼集团旗下的美国广播公司(ABC),提供的是三家公司自己的正版高清内容,供网友免费观看,主要依靠广告收入。三大广播公司品牌背书和海量节目内容的注入,2008年Hulu全年广告收入近4500万美元;2009年美国交互式广告局(IAB)发布统计数据,2009年上半年,Hulu的广告收入为7500万美元,占据美国所有视频网站广告收入20%的份额;2010年,交互式广告局的最新数据显示,Hulu的视频总流量在全美视频网站中排名第二。

可以说,这两种模式主导了国内视频网站的想象力。YouTube的UGC模式强调的是视频“平台”,上传内容和消费内容都由用户自行完成;Hulu模式强调的是网站单向发布优质内容,用户只是内容的消费者。

Netflix是付费收看的网站,观众每月支付10美元左右的费用,就可以在Netflix的影视库里任意、随时随地观看它的所有节目。

乐视网上市初期的运营模式是Hulu+Netflix。一方面以正版影视、标清质量的节目内容吸引用户访问网站,盈利模式以广告收入为主;另一方面以高清、超高清视频节目吸引用户直接付费收看。(www.daowen.com)

早年视频网站把钱花在带宽、服务器及线上推广上,极为重视PV和广告收入,内容投入并不是重要部门。然而,乐视网却以“白菜价”大量收购版权内容。根据招股文件,2007年采购电影电视剧的均价为1.74万元/部,2008年为2.68万元/部,2009年采购量为前两年总和的7倍,均价只有1.47万元/部。乐视网招股文件显示,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三年的版权采购费用加起来只有5850万元。截至2010年4月,乐视拥有电影版权2324部,电视剧版权4.31万集。

刘弘认为,正是乐视网在国内网络版权意识较低、网络版权市场还处在低位时,用较低的成本拿到了数量巨大的影视剧版权,几乎拥有国内六成的热门电影、电视剧的独家网络版权,构筑了极高的版权壁垒。当其他视频网站需要影视版权时,不得不向乐视网购买。版权分销是乐视网早期的一项重要盈利业务。随着版权的价值被逐渐认可,早年积累的版权成为乐视的核心资源,版权分销收入为乐视网创造的价值在2011年达到极致,这一年3.56亿元的版权分销收入占其总营收的59%!

随着乐视网品牌知名度的上升和广告营销能力的增强,从2013年开始,乐视网的广告收入开始超过版权分销。但是,版权内容的采购、分销还是作为乐视网的核心能力之一延续了下来。2014年和2015年,版权分销收入分别为7.05亿元和7.76亿元,虽然占营收的比例越来越小,但是对净利润仍有极大贡献。

与土豆网等视频分享类网站不同,乐视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影视剧发行门户网站。经过摸索,乐视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盈利模式:“将付费与免费相结合,付费模式主要由影视剧线上发行收入和企业会员服务费收入组成,免费模式主要由互联网广告收入和网游联合运营收入组成。”

其中,影视剧线上发行相当于乐视买下版权后再零售出去,赚的是差价。企业会员服务是把视频服务功能化,企业可以把乐视的播放窗口嵌入到企业的网页当中。这可以视为2B(To Business,面向企业)业务,面向的是机构。

第二部分收入——互联网广告和网游联合运营是2C(To Consumer,面向消费者)业务,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它面向的是普通网民,基本形式都是广告属性。互联网广告比较好理解,网游联营在这里解释一下。对于很多UGC类的视频网站来说,网游企业是第一大广告客户,这些网站上有大量的搞笑、猎奇和低俗的视频内容,这类视频用户多由“低龄、低消费、低学历”的受众群体组成。像宝马万科甚至可口可乐这类注重品牌的广告主投这样的广告基本没有意义,但却正中一些网游企业的下怀,因为客户契合度高。一般是从1900—0200是视频网站流量最大的时段,同时也是玩家玩网络游戏的高峰时段,也正是网游企业广告投放量最大的时段。网游联营的收入占据视频网站相当大的广告收入份额,对一些UGC为主的视频网站,甚至占到所有收入的一半以上。

2-1 乐视优土收入比较

(引自长江商学院EMBA案例《乐视生态相关多元化?》)

尽管网游企业对视频是不是正版可能不太在乎,但是大型品牌企业一般不会投放广告到涉嫌侵权的视频内容;相反,乐视的广告收入占比较大。刘弘曾对媒体介绍:“如果乐视网想要去吸引像诺基亚三星、IBM这类的跨国公司或者品牌客户,就要非常注意网站内容,不仅绝不能有不合法的内容,甚至连低俗都是不被允许的。”显然,拥有正版版权视频资源的乐视是把广告收入放在首要位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