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印尼劳务移民政策及其对华人影响的评析

印尼劳务移民政策及其对华人影响的评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市政府严格控制人口,要求劳务移民在抵达以后六个月内必须找到工作,否则只能返回原居住地。劳务移民若要取得居住许可,甚至必须先预存一部分现金。在国际移民方面,苏哈托时期对华人公开化、合法化的歧视以及反华骚乱的发生,也曾在印尼华人心中留下创伤。

印尼劳务移民政策及其对华人影响的评析

印尼劳务移民社会治理制度变迁的历程,为后发国家的移民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

(一)必须有利经济发展

印尼的移民治理,实际上早在荷兰殖民者统治时期便已开始,其劳务移民出现的最初动因是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19世纪以后,印尼逐渐开始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开始建立种植园。由于荷兰殖民者的军事扩张,外岛也开始了资本积累,开始使用契约劳工。进入20世纪以后,荷兰殖民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移民的政策。比如给予20荷兰盾(guilders)的补助、免费交通、在头两年每天补助0.4荷兰盾等。[7]20世纪30—40年代开启工业化进程后,1937年,殖民当局又成立本土迁移和殖民中央委员会,通过全面调查、移民宣传和移民遴选,激励种地者、年轻人以及没有太多小孩的家庭,实现传统社区的整体迁移。[8]今天印尼促进移民的诸多举措,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二)必须适应本国国情(www.daowen.com)

早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印尼就确立了保护妇女的立法,比如限制妇女上夜班、不许妇女下矿井工作、妇女享有三个月的带薪产假和每个月两天的月经假等。这些规定,与印尼妇女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国情是适应的,因而直到苏哈托时期完善移民制度时也没有废除。[9]但是,印尼移民制度也有不适应国情的一面。例如,印尼存在周期性的移民,在等待粮食收获的期间,农村人口只是临时性地居住在城市,大部分人选择在城市贫民窟租住。他们会将所得收入寄回农村,而不会用于改善所住区域的生活物质条件。[10]这种现象,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值得庆幸的是,2005年,印尼政府实施全国城市发展的政策与战略,强化全国、省和地方层次的人力资源和制度能力建设,改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相关机制,建设全国、省级和地方级的城市信息系统[11]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移民聚居区的生活物质条件。此外,世界银行、亚洲银行也有众多项目用于改善印尼城市贫民窟的生活条件,减少城市贫困现象的发生。根据专家预测,印尼的城市人口比重在2030年前将超过65%,增长至1.87亿人。[12]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有大批农村务工型移民涌入城市。由此看来,印尼政府劳务移民市民化社会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三)必须坚持善待移民

印尼在善待移民方面有值得反思之处。在移民治理体制方面,1947到1965年间,移民管理当局就变动了八次;而且移民管理当局与其他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合作,统筹协调机制亟待建立健全。[13]在善待国内移民方面,东加里曼丹省的打拉根市自然资源丰富,再加上有良好的公共设施,吸引了不少劳务移民。但市政府严格控制人口,要求劳务移民在抵达以后六个月内必须找到工作,否则只能返回原居住地。劳务移民若要取得居住许可,甚至必须先预存一部分现金。[14]这就会令移民不悦。在国际移民方面,苏哈托时期对华人公开化、合法化的歧视以及反华骚乱的发生,也曾在印尼华人心中留下创伤。庆幸的是,苏哈托垮台以来,在哈比比、尼瓦希德、梅加瓦蒂、苏西诺、佐科等历届总统的大力推动下,印尼政府已逐步取消了对华人的歧视性政策,华人现在已经有较好的创业发展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