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四大措施

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四大措施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四大举措补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中国制造2025》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全球 IT产业出现重要转折,“摩尔定律”面临挑战,发展动力由技术驱动正逐步向市场、效能驱动转变,发达国家强化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实施战略和倡议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四大措施

1.电子信息产业支撑能力在三方面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提升,也相应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多数一些城市已经具备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并且形成了独具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这些城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总值占据较大比例。然而,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存在较多发展问题。

一是电子基础产业核心竞争力亟待增强。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电子领域的追赶和跨越进展缓慢,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关键专用设备长期依赖进口。这是造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不牢、根植性弱的根本因素,同时也造成了我国智能制造所必备的工控设备、机器人、智能信息系统等产品水平偏低,高端基本依赖进口。

二是系统集成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创新是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器件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都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受制于核心技术缺失、资本人才储备不足、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弱等因素,我国电子信息骨干企业当前仍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主,而对要求更高的系统集成产品如数控机床、智能装备、机器人等投入力量明显不足,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需求。除了核心电子元件自给能力不足外,软硬件系统集成运用的能力偏弱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

三是产用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虽然政府部门在电子信息产业当中加大扶持力度,然而由于各项政策体系的不完善问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混乱现象。在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制造业部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更多的是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就整个制造业而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程度还偏低,尤其是原材料调配、生产控制、产品转运全流程制造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突出问题之一就是产用脱节现象较为严重,信息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没有发挥协同作用,导致信息技术产品针对性不强、应用企业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部分需要联合攻关的核心技术瓶颈依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

2.四大举措补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中国制造2025》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全球 IT产业出现重要转折,“摩尔定律”面临挑战,发展动力由技术驱动正逐步向市场、效能驱动转变,发达国家强化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实施战略和倡议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围绕“构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支撑服务《中国制造2025》这一中心任务,通过“强基础、促融合、推合作、保安全”四大举措,实现软硬融合、两化融合、产业与服务融合,助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www.daowen.com)

强基础。强化自主创新,围绕产业核心领域薄弱和瓶颈环节,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集成电路、传感器、信息存储设备等关键产品,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着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领域的创新能力,夯实产业支撑《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基础。制造和供应结合在一起,能够寻找新的创新机会,这是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加大技术创新,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投入,缩短在设计,制造与封装技术上的差距,还要积极布局未来,加强基础研究。当今世界上采取的先进的封装技术 fanout满足了多方面的技术需求已被大量应用于多个领域,成为手机芯片汽车电子模块等电子信息领域的热门产品,并且在知识产权上的竞争也成了集成电路产业的高层次竞争,我国应加强自身创新技术,抢占主导权,拥有核心竞争力。2018年3月,国务院推出《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对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且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存托凭证试点。

促融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新兴领域创新与国际速度显现落差,亟须加速合力凝成协同创新体系。把握产业融合趋势,推动产业模式创新,围绕产业链促进融合配套发展,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大力提升机器人、工控设备、信息系统等智能硬件发展水平,提升数控机床、智能生产设备、全自动生产线等,以5G、智能制造、消费电子转型升级为导向,着力推动软硬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网络与产品融合,打造产业新兴增长极。探索神经元计算、量子计算等新型计算技术应用,拓展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智慧家庭、智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发展空间。

推合作。抓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机遇,引导和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对接,加强官产学研用结合,推动应用电子产品和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安全可靠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以用兴业、促进两化深度融合。除了各种复杂的技术,理念的转变也非常关键。经营理念,发展模式,产品途径的创新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开发,合作,共赢”为目标,加强合作,共同发展。2017年11月,国务院推出《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到203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到21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保安全。大力发展基于自主技术的信息安全产业,支持安全芯片、数据安全等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安全可靠通信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网络设备等终端产品和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要夯实电子材料、核心元器件、关键设备等基础产业领域,为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和安全保障。提高产业保障《中国制造2025》战略信息安全的能力。

从全球产业发展态势看,手机、计算机等传统电子信息产品出货量增速放缓乃至下滑的趋势难以根本逆转。相当数量的中小品牌乃至昔日的大品牌厂商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负重裁员、被收购重组或逐渐消失的危机。从新兴领域动能看,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新兴领域尚处于孕育期或爆发前夕,现阶段还未发挥根本性的提振作用。从创新势能看,品牌巨头的颠覆性创新水平与消费者成长速度的矛盾日益凸显,尚难有效激发消费主体换机意愿。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应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力求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