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邮政特快专递和海外仓库是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物流的两种重要模式。邮政特快专递在跨境出口物流所占比例已超过70%,这是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主要物流手段。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也必须承担额外的损失。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倾向于根据自己选取的B2B和B2C出口模式来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我国高校目前并未有独立的跨境电商专业,只有跨境电商方向。

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1.物流渠道建设落后

物流在跨境电商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物流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用户的产品体验。目前,邮政特快专递和海外仓库是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物流的两种重要模式。邮政特快专递在跨境出口物流所占比例已超过70%,这是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主要物流手段。然而,现阶段跨境物流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也对电商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1)通关政策繁杂

一方面是由于跨境运输本身的局限性,不能像国内物流一样便捷和快速。据调查,ePosto发送到欧洲和美国所需的时间为7天到12天,物流的时间大大考验了海外消费者的耐心,也是制约中国外贸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跨境物流远距离运输还需通过出入口海关,海关货物检验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到跨境物流的到达时间。目前,中国海关在通关监管和放行领域做了大量工作,要求海关每年365天在线全时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服务,并在货物抵达海关监管区后24小时内通关。也就是说,现阶段绝大多数通关障碍都集中在目的地国家。据调查,目的地清关确实是造成跨境物流及时性不稳定的原因之一。例如,巴西海关几乎对所有包裹都进行检查,对商业发票和检验文件的检查非常仔细。一旦海关拒绝商品进入关税区域,将不可避免地拖延跨境物流运输,若直接没收或退货会给企业造成原本不必要的严重损失。

(2)物流追踪不够成熟

跨境电商物流跟踪和查询分为国内和离岸两部分。目前中国的物流基本实现了实时跟踪和定位,但是在包裹离开中国后,很难进行货物的追踪和检索。在跨境物流系统中,从快递到货物运输,必须经过数次转运,容易发生包裹的损坏和丢失。这给客户带来了糟糕的购物体验。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也必须承担额外的损失。

(3)退货成本高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般商品贸易都支持退货服务。但是在跨境贸易中退货服务尤为困难。一是由于跨境物流运输时间长期不稳定,二是退货成本过高,退货成本可能超过货物本身价值。这导致一些海外消费者不得不放弃选择跨境电商,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潜在客户的流失。

(4)海外仓发展不成熟

海外仓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其运作方式非常适合部分产品的特点。但是海外仓储要求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将所有货物运送到第三方货物运输代理商,在海外仓储业务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巨大汇率文化政治风险。

2.第三方支付体系不完善

中国基于跨境电商的支付方式因贸易方式而异。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倾向于根据自己选取的B2B和B2C出口模式来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在跨境电商交易过程中,产品选购、付款等环节均在网上完成。线下的收付款主要依赖于网上支付来实现。

(1)结算流程复杂

当跨境电商出口企业选取B2C贸易模式时,通常都会选用其他支付平台来完成,因为绝大多数的跨境B2C都为小额交易,涉及交易款较少,如果按照传统的收付款方式来完成交易,那么就会使得企业经营成本提升。所以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企业更倾向于使用B2C贸易来维持企业的发展,即通过专门的支付平台来完成小额产品交易。

(2)交易安全难以保证

企业主要的难题在于用户的账户的安全问题,据调查90%以上进行跨境出口的企业往往会对支付安全产生忧虑,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得支付平台往往担心在线支付的安全性,或是担心消费者交易信息遭窃。

(3)使用海外支付平台门槛高

目前中国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主要选择一些海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根据不完全统计,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开展跨境零售业务的利润率在5%至10%之间,但即使有多种可选支付平台,支付平台抽取的费用也在2.5%至3%之间,这使得企业盈利水平受到了一定影响。

(4)缺乏海外监管体系

我国现阶段对第三方支付方面依然缺乏海外监管体系,无法规范海外国家的组织运作,追踪和监控海外消费群体尚不可实现,这也造成我国许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承担相应的风险。依照海外一些金融管理部门的规定,单笔贸易必须控制在3万美元之内,这也使得海外电商交易难度增大。此外,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通常会选用海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支付,这些跨境支付机构往往涉及相对较大的资金,因此也需要额外的审批程序,这些程序也增加了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收汇的时间。

3.高素质的跨境电商人才缺失

跨境电商企业人才素质良莠不齐,专业性人才匮乏。有学者估算,仅仅青岛一个城市,跨境电商人才的缺口就在10万以上,整个山东省缺口在50万上下,而全国的跨境电商人才缺口,约莫在500万左右。[4]跨境电商企业的领导人及管理者往往不具备跨境电商发展视野,这就导致企业的发展难以满足目前国际市场之需。

(1)跨境电商从业者素质普遍较低

现阶段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期。经营管理及物流人才是最受欢迎的人才,综合性管理从业者将更受青睐。因为对综合高级人才之需迫在眉睫,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培养自身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依照我国电商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既懂经营管理又懂得电商运作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这也是现阶段跨境电商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高校目前并未有独立的跨境电商专业,只有跨境电商方向。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刚刚被列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这对培养高素质的跨境电商从业者还是远远不够的。

(2)人才招聘和培养机制不健全(www.daowen.com)

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要为之付出更多的成本,这样就使得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一方面,招聘成本越高招聘成本高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应有的宣传,企业难以招聘到适合的人才。在未来海外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企业还需要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合自身所需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以此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

4.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力度不足

与传统的对外贸易模式相比,跨境电商具有电子化、跨区域和跨文化的特点,因此交易过程复杂且风险较高。由于跨境电商平台仍处于发展成长阶段,存在发展规范缺失、市场定位模糊、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

(1)行业发展规范缺失

跨境电商平台在跨境电商行业中扮演着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为平台用户提供订单信息、结算、物流等综合服务。中国尚未就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发布权威法律文件。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尽管提出了“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平台平台”、“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一批有竞争力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但跨境电商服务和跨境电商平台如何有序发展,需要政府进一步的引领。

(2)市场定位模糊不清

目前,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资源禀赋,但在跨境电商的“蓝海”争端中,企业忙于占据市场份额,因而忽视了市场定位。近年来,国内传统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入局,各个行业巨头也纷纷加入,同时跨境电商平台也呈爆炸式增长,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形成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盈利模式,同类商品过度集中,导致同质化竞争下的价格战,使得用户流失率增高。

(3)综合服务能力薄弱

跨境电商平台不同于传统的外贸企业,它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综合服务商。它需要直接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和卖家提供产品信息、订购、结算、清关、物流、融资等综合服务。但是从目前跨境电商发展阶段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上述复杂的综合服务需求。一些平台仍然缺乏跨境电商基本服务,如语言本地化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如兰亭集势,速卖通和敦煌网,均存在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物流,售后/退货等客户体验较差、流量和运营成本高、核心类别不够突出等缺点。

(4)平台缺乏系统规划和建设

与传统的对外贸易相比,跨境电商平台具有门槛低、利润高、渠道短的优点,但也将过去出口商所承受的交易风险转移给普通消费者。可以看出,跨境电商平台的用户已经意识到了跨境电商中的环境风险、过程风险、结果风险。目前,中国大多数跨境电商平台的工作重点仍集中在丰富商品、扩大用户、抢占市场、增加利润、改善支付和物流系统等基本服务上。对平台的安全性、便利性、系统性并未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地规划和构建。因此,所提供的平台服务往往不能令人满意,难以做到规范化、便利化、流程化。上述跨境电商平台所面临的困境有的是受到行业环境的制约,有的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但是,跨境电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5.出口退(免)税相关机制不健全

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的税收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出口商品的退税(免税)问题。跨境电商和传统贸易在税收政策报关单、业务流程和物流配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税收管理水平较低

在加强出口退税评估和预警机制建设方面,我国的税收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跨境电商管理动态缺乏全面分析,使得一些异常情况无法发现及时,因而时长导致税务欺诈问题。其次,由于跨境电商流动性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大。单靠函调方式难以实现征退衔接,特别是从异地购买货物和报关的订单,征税及退税部门并没有很好地配合起来

(2)各监管职能部门配合脱节

出口退税(免税)税涉及海关,税务,外汇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部门之间缺乏密切联系将导致管理上出现偏差,让犯罪分子有机会利用这些漏洞。由于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报关方式,《出口货物报关单》的信息已按照海关监管要求依据同一位海关商品编码、同一申报计量单位、同一法定计量单位、同一币值规则进行归并汇总。如果出口货物有相同的海关商品编码,与导入税务机关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内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数据内容不对应,这将导致部门之间系统应用中出现灰色区域。

6.跨境电商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跨境电商平台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例如监管机制还需要逐步进行完善。一跨境电商操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1)立法存在滞后性

目前我国电商方面的立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对电商经营活动的监管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在跨境电商合作层面上,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法律体系。然而由于跨境电商业务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至跨境电商之中,因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现行的行业法律法规难以与之保持同步发展。此外,在海外市场中,由于各国贸易司法机制的不同,跨境电商监管上也有这非常大的差别,行业标准上更是千差万别,这就使得产品监管上缺乏统一的标准,进而影响跨境电商在海外市场上的发展。

(2)失信行为监管不力

因为目前电商业务种类趋于多元化,而且发展重点也有所差异,盈利状况也不尽相同,同时政府机构在监管上缺乏有效的手段,也不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加之电商种类多种多样,这就使得政府监管乏力,造成管理难度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