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结构转换对潜在产出的影响机理分析

产业结构转换对潜在产出的影响机理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结构转换影响潜在产出是通过不断调整不同产业的占比,又由于不同产业的生产率不用,而导致整体的生产率发生变化。

产业结构转换对潜在产出的影响机理分析

一国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必然也在不断地转换升级之中,总量与结构之间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不断促进资源在部门和产业之间的有效配置和转移,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促进潜在产出的提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往的产业结构不再适应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时,产业结构就有转换的动力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实现在经济增长中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经济能够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调结构”可以说是要解决的最根本的、核心的问题。产业结构转换影响潜在产出是通过不断调整不同产业的占比,又由于不同产业的生产率不用,而导致整体的生产率发生变化。它不但能够影响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且对于整个经济增长的结构和稳定性、国民福利及资源生态多个方面都会有巨大的影响(任保平,2010)。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换影响潜在产出的内在机理主要表现在:

第一,产业结构的转换有利于改善资源的配置状况,降低经济运行的无谓消耗,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促进了潜在产出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动必定伴随着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的转移,因此产业转换能够有效防止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被占据着过多资源的低效部门或产业拉低。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转换,资源配置结构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吕铁等(1999)认为不同产业的生产流程水平和生产增长率各不相同,当资源在产业之间进行再配置时就会产生资源再配置效应,从而构成总生产率增长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而成为影响潜在产出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对于资本、人力等资源也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优化配置,从而加大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有效提高潜在产出。

第二,产业结构的转换有利于调整结构偏差,减少总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通过改善供给结构影响潜在产出。我国现今的产业结构的特征主要是工业比重过高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整体社会资源配置偏重于工业品的生产,而长久以来的市场需求饱和使得由工业增长支撑的经济增长难以得到有质量的提升。另外,我国第三产业中消费性服务行业的规模和质量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变化,进一步阻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进而对潜在产出的提升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只有通过改善失衡的产业结构来调整偏差,才能够通过协调的三产间关系缓解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需求结构,使所有生产要素都最大化地发挥作用,从根本上影响潜在产出。(www.daowen.com)

第三,产业结构的转换和优化有助于抑制经济增长的波动,维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从而为潜在产出的提升提供保障。产业结构的均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三次产业的发展不均衡将使得工农业资源要素和产值配比严重失衡,进而引发供求总量方面的矛盾。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年均增速虽然很快,但年际间的增长差异即经济增长的波动也很大,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经济运行中缺乏产业结构的自动调节机制。经济运行之中通常需要第三产业来起到稳定作用,因而经济增长出现较大的波动大多是由于较高的工业比重造成的。只有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发展相互协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经济波动才将会被进一步弱化,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加强,从而为潜在产出的提升提供保障。

第四,产业结构的转换有利于增进居民福利,改善经济成果分配结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潜在产出。二元经济结构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医疗保障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凸显,占我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并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而通过产业转换和升级,第一产业将不再是单纯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基础保障的低技术含量的产业,传统的农业部门将更有效地与现代部门的技术和资本相结合,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福利水平的改善。同时,产业转换将大规模引进高新技术,使得经济发展进一步由粗放向集约型转变,进而通过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升潜在产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