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楼梯文化传承:综合楼一号的秘密

楼梯文化传承:综合楼一号的秘密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眼中,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糖画被正式列为中国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楼梯文化传承:综合楼一号的秘密

龙的传人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龙的形成过程,可以说就是中华民族多元融合的过程,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标志。在我国封建时代,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威力,所以常被作为帝王的象征,现今常用于表达祥瑞之意。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龙元素已经渗透在各个领域,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对一个华夏儿女而言,龙代表着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龙的传人。

京剧,又称评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经过和昆曲秦腔等剧种的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更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由艺人在背后操作,用隔亮布进行演戏,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朝。汉服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具有独特的汉民族风貌性格,承载了中国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中国也因此被称为瓷器之乡。宋朝时期,我国瓷业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瓷器之都景德镇的青花瓷更是蜚声中外。

旗袍,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中国传统服装,是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为20世纪20年代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眼中,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其中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我国四大名绣。

山西剪纸,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画,中国画的一种,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www.daowen.com)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各种雕塑工艺,如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竹刻等,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源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清朝成为盛传于民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装饰、亲友间的馈赠及个人随身饰物。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中国传统装饰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寓意团结幸福平安

泥人,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创始人叫张明山,因此又叫“泥人张”,他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独特的风格,是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

国画,又称中国画,古时称丹青,我国传统绘画形式,按照技法可分为写实国画、写意国画、工笔画、抽象国画、内画等。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重神似不重形似,重意境不重场景,常见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糖画,又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等,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糖画是一种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表现手法丰富多彩,造型多样,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融物质与精神文化享受于一体,观之若画,食之有味,主要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巴蜀大地城市乡村周边地区。2008年,糖画被正式列为中国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编,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