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方稻米产区的端午粽子文化来源和演变

南方稻米产区的端午粽子文化来源和演变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汉之前,荆楚、江浙一带地方人稀,而且水热资源丰富,在此发展出与中原各诸侯国粟麦产区所不同的水稻产区,并衍生出相应的水稻文化。粽子的主要食材就是稻米,当是晋朝以后随着南方稻米产区的扩大,粽子才由祭祀供品转为民间食品。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现在,人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

南方稻米产区的端午粽子文化来源和演变

秦汉之前,荆楚、江浙一带地方人稀,而且水热资源丰富,在此发展出与中原各诸侯国粟麦产区所不同的水稻产区,并衍生出相应的水稻文化粽子的主要食材就是稻米,当是晋朝以后随着南方稻米产区的扩大,粽子才由祭祀供品转为民间食品。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式。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并在房门上插艾叶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黏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经成为极普通的食物,市场上常有粽子出售。

现在,人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牡蛎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红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www.daowen.com)

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于一种信仰,即五月为“恶月”,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在这一天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所产生的观念,因为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古代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此外,选择端午节举行龙船竞渡,是因端午前后水稻插秧完毕,农时相对较闲,这时的龙王已在天上,农民利用这段时间举行龙船竞渡,正是祭龙、娱龙的好时光。现在的龙舟竞赛,大多已取消了祭祀仪式,变成单纯的文娱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