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论—南京,西安,荆州,平遥古城墙及其恢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论—南京,西安,荆州,平遥古城墙及其恢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建筑有南京古城墙、西安古城墙、荆州古城墙、平遥古城墙等。现南京市正积极对明城墙及周边地带进行整治,恢复旧观。安徽省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池。城墙内侧东北和西北各有一涵,系砖石结构的圆筒状坝墙,称为“月坝”,与城墙等高,用于内水外泄,使城内免遭洪水侵袭。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论—南京,西安,荆州,平遥古城墙及其恢复

一、古城墙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建筑城墙即成为城市建设的定式,并形成城郭之制。几千年来,城墙实际上和“城市”是同义语[1]。只是到了现代社会,城墙的防御功能渐失,对交通又形成一定的障碍,加之人们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古城墙被拆除殆尽,仅存的几座较完整的古城墙便成了其所在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建筑有南京古城墙、西安古城墙、荆州古城墙、平遥古城墙等。

南京城墙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完工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历经21年,原长37.676千米,为古代世界之最,开13门,现存尚有21千米多,城门4座,水门1座。南京城墙一反以往都城墙方矩形的古制,因山川地势蜿蜒起伏,呈不规则形。现存中华门是明城墙13门中最大的一座,原名聚宝门,有3道瓮城,27个藏兵洞,雄姿巍峨,恢宏壮观,世所罕见,是南京市的标志建筑之一。现南京市正积极对明城墙及周边地带进行整治,恢复旧观。

西安城墙是全国古城墙中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建于明洪武年间,在唐长安城皇城城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周长13.7千米,内为夯土,外包青砖,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四门各有三重门楼,城外有护城河,整个城墙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民国以后为方便交通新辟12座城门,城墙东北角因修建火车站打开缺口。从1982年起,西安进行环城公园建设,对城墙进行加固补修,疏浚护城河,植造环城绿色林带,拆迁城墙附近的高层建筑,重现城墙古朴、厚重的雄姿。西安城墙已成为西安古城最显著的标志。

据江湖之会、镇巴蜀之险的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古城数次被毁,现存城墙为清顺治三年(1646)依明代旧城基重建,唯东南角、西南角和小北门等处遭乾隆五十三年(1788)大水冲毁后,在次年修缮时退入十数丈,因而城池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10.5千米。墙角及墙底下过水洞以条石垒砌,墙体以大青砖砌筑,城周围绕10米宽的护城河。古城有城门6座,均有瓮城并曾建有城楼,现存清道光十八年(1838)重建之大北门朝宗楼古朴依然,东门宾阳楼是20世纪80年代按照原貌复建的。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南方保存较完整的古城,被称为“不可多得的江南完璧”,古色古香的城池与城标“金凤腾飞”成为该市的象征。

现存平遥古城墙筑于明洪武三年(1370),嘉靖、万历及清代有过补修,周长6 163米。该城墙不仅保存完整,而且富有文化寓意,是北方汉族地区城池的标本。城墙上建有3 000个垛口、72座敌楼,象征孔子的3 000弟子、72贤人。城墙有6座城门,各有瓮城,形如龟,有“龟城”之说,寓意“固若金汤,吉祥长寿”。南门为头,门外水井两口,似龟眼;北门外形向东弯曲,似龟尾东甩;东西四门中下西门、上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分别向头的方向弯曲,如龟正在爬行,唯正对京城官道的下东门向东直开,便于交通,又寓意恐龟跑脱宝地,故拴于城东北8里处的麓台塔上。

保存于名城中的古城墙片段、城门为数多一些,它们是古城沧桑的见证物,在名城的物质构成中占据比较突出的地位。如:

赣州城墙。位于章、贡两江沿岸,自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开始以砖石砌筑,经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形成环绕赣州城长6.5千米的砖城墙,现仍存东、北、西临江部分共3 600米,是古老的宋城赣州代表建筑之一。(www.daowen.com)

寿县古城墙。安徽省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池。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一直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加之城址地势低平,常有水患,故历代对城垣的修建十分重视。现存城墙为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重建,经明清多次整修,周长7 147米,有四门,各有瓮城。四门外侧均有青石云梯,为涨水堵门时城内外上下船的通道。城墙内侧东北和西北各有一涵,系砖石结构的圆筒状坝墙,称为“月坝”,与城墙等高,用于内水外泄,使城内免遭洪水侵袭。

临海台州府古城墙。周长实测6 000米,原有7门,现存较完整的西、南两面,计2 200多米,城门尚存4处,是浙江省唯一保存较好的城池,也是该市仅有的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潮州府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增筑,周长5 817.9米,随着朝代变迁,南、西、北三面均被拆除,唯东面临江长2 132米保存,至今仍起着堤防的作用。

大理古城墙。建于明初,原四面各长1 500米,宽12米,高6米,设4门及门楼。现存南城墙西段300米,西城墙中段、北段共800米,东城墙南、北两段300米和南、北城门,城内棋盘式的布局至今未变。从1998年起,大理市修复了部分古城墙,对古城内的一些街道进行改造,复建五华楼、文献楼,使古城成为大理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榆林古城墙。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成化二十二年(1486)、弘治五年(1492)、正德十年(1515)三次扩建,史称“三拓榆林城”。之后又相继完成以青砖包砌、增高加厚的工程,周长约6 600多米,至今历经600余年,大部分完好。榆林城墙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不仅用以防御入侵之敌,也有效地抵挡了风沙与洪水对城区的威胁。

开封古城墙。前身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建造的汴州城,北宋为东京内城,现城墙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高5~8米,有马面81座,城门5座,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保留有部分城墙的还有正定衢州、长汀、商丘、浚县、襄樊、长沙海口乐山泸州等名城。

北京城墙曾是国内最雄伟、最具历史风貌的城墙,也是北京帝都历史的象征,惜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现仅存皇城正门天安门、内城正门正阳门、内城九门之一德胜门箭楼和内城东南角楼等建筑,提示北京城墙曾经的风姿。苏州故城自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起,2 500年来基本在原址发展,位置、规模、格局变化不大,现古城墙残留无几,城门尚存盘、胥、金三座,其中盘门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元至正十一年(1351)在原有基础上修建,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增筑瓮城,水陆两门交错并列,两道陆门中间为瓮城,是全国仅存的较为完整的水陆并联城门。盘门古城门是苏州古城建筑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