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思考:透过细节体味作者用意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思考:透过细节体味作者用意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那些能以“一发”而牵动“全身”的细节,精读细品,沿波讨源,就能深度体味作者的用意,体味文章的深意。部编本九(上)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里“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不仅是细节,更是画面;不仅修饰行为特点,更标记精神特征。看似有幸逢知己,但骨子里不改凄清、怅惘和孤独之情。所以父亲的高台阶建好了,父亲也迅速衰老了。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思考:透过细节体味作者用意

细节是文章的血肉,文章借细节聚合生命力,正因为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散落众多精彩的细枝末节。而那些能以“一发”而牵动“全身”的细节,精读细品,沿波讨源,就能深度体味作者的用意,体味文章的深意。

部编本九(上)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里“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不仅是细节,更是画面;不仅修饰行为特点,更标记精神特征。正是那一份绝世独立,所以张岱眼里的景:“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在鲜明的对比中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缥缈感和孤寂感。正是那一份绝世独立,所以“强饮三大白而别”“是金陵人,客此”。看似有幸逢知己,但骨子里不改凄清、怅惘和孤独之情。正是那一份绝世独立,所以即使“舟中人两三粒”,也是“独往”,孤傲如他,在俗世里知音难觅,纵有人群环拥,终也精神孤寂。一个“独”字,写尽了雪夜独行的脱俗之举,写尽了遗世独立的孤傲情怀。

韩麦尔先生“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是那么不同寻常,“只在督学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礼服、领结、小黑丝帽,韩麦尔先生穿着它痛心地上“最后一课”;穿着它批评别人的过错,责备自己的懈怠;穿着它赞美法语的美丽;穿着它朝着黑板,写出“法兰西万岁!”;穿着它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穿上那套礼服,不仅是纪念这最后一课,更是一个国民失去国土但极力维护尊严的爱国之举。那套礼服,在最后一课的课堂上时时注解着韩麦尔先生失去国土的痛苦和不失希望的风范。(www.daowen.com)

“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台阶》里父亲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在艰难困苦中负重前行,终于建成了高台阶,这种坚忍和执着是令人敬重的。但是父亲赢了建高台阶的梦想,却输给了不可抗拒的生命规律,输给了精神家园物质化的脆弱。所以父亲的高台阶建好了,父亲也迅速衰老了。这种父亲形象的描绘细节,既是父亲几十年含辛茹苦的凝聚,也是对父亲那个伟大的追求还不足以支撑父亲整个精神世界的暗示,所以父亲的目标一旦实现,反而失落了。只是父亲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像是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抓住这一细节,能够从容地走进文本,将父亲几十年的辛劳和小说的丰富内涵对接起来。

通往罗马的路有很多条,解读文本的角度、方法也是不胜枚举,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一个恰到好处的解读入口,就是一条通往文本的黄金通道,一语解而全篇明,执一本而末全从,助阅读教学姿态万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