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写作教学:领略素材中的趣味

初中写作教学:领略素材中的趣味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看待生活,往往能发现原本普通的生活素材中耐人赏玩的趣味。当然,“谐趣”并非一味地哗众取宠和夸张地搞笑,只有乐观的态度和机智的语言才能赢得青睐。我们不仅应当培养学生们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素材的能力,更应当训练他们洞悉素材背后“意思”的慧眼,用越来越娴熟的文字功力描绘出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情”“理”“美”“趣”!

初中写作教学:领略素材中的趣味

文学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一代代读者的热捧,著名作家吴伯箫的《菜园小纪》将繁重的种菜劳动写得充满诗情画意。他们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之一就是字里行间充溢着他们特有的生活情趣,展现着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实,他们字里行间所描述的内容,也无非是常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一旦染上了作者的个人主观色彩,顿时显得趣味勃发。

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看待生活,往往能发现原本普通的生活素材中耐人赏玩的趣味。当然,这种趣味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是情趣。即以欣赏的眼光描摹出带有个人色彩的独特感受来。如陶渊明的孤高自诩,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周敦颐的洁身自好,欧阳修的随遇而安,苏东坡的恬淡闲适,张岱的遗世独立。现代初中生大多忙碌于学业功课,若能在老师指导下忙中偷闲,也能力所能及地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兴味:假日郊游时置身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时的无拘无束,偶尔参与体力劳动发现以前耕作的成果时的欣慰愉悦,月明星稀置身乡下祖屋时家人团聚的和和美美,饲养宠物体会特殊感情时的亲昵牵挂,体察入微从蚂蚁搬家蜻蜓翻飞中引发的人生感触……生命的感悟和少年的情思必定远远胜过毫无感觉的平庸应付之作。

二是志趣。即有意识地展示出初中生应该有的正能量,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展现现代少年的风采。一些同学考场作文低分的原因就是疏于经营,不经意间自曝其短。如文中常有“因为闲得无聊,我决定出去走走”“上网打了半天游戏,脑袋里晕晕的”“又一次考差了,我照例把试卷团起来丢进垃圾桶”之类的消极之语,给素不相识的阅卷老师以负面的第一印象。如一名学生在以《这事与我有关》为题目的初稿中写了三件事:抱怨校运会后负责清洁的同学走了,害得自己不得不代人受过;因不满意小区附近新开张了一家石料加工厂的噪音,自己加入了抗议的行列;对考场作弊的学生冷嘲热讽。选材不错,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气。笔者建议他换个角度展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公共意识和坚持原则等健康的志趣,并以“善后清洁工”“小区保卫战”“考纪宣传员”三个小标题组织全文,最终发表在《广东教学报》上。(www.daowen.com)

三是谐趣。即能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积极、乐观地看待现实生活,尤其是一般人看来沮丧、挫折的事情。如中考优秀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开头就以大词小用的方式牢牢吸引住读者的眼球:“‘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学生’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接着以乐观的笔调描述自己在最后一排所感受到的“本地土著”和“捣蛋鬼们”纯真友谊,热情地赞美了这些“表面嬉皮笑脸,课堂上嬉笑怒骂没个人样,可在暗地里也在下功夫呢”的伙伴们,最后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激励周围人的行列,并用“别了,我的流放地,你让我承受委屈,经历风雨。我想:有永远的‘最后一排’,却没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这样富于哲理的语句画龙点睛。读者不仅在会心一笑中领悟到作者的语言谐趣,还能感受到作者笑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自然得分不低了。当然,“谐趣”并非一味地哗众取宠和夸张地搞笑,只有乐观的态度和机智的语言才能赢得青睐。

同样是一张白纸,孩子们可以折叠出千奇百怪的造型,巧妇们可以剪出仪态万方的图样,书法家可以写出价值连城的作品,作曲家可以记录流传不朽的曲谱。我们不仅应当培养学生们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素材的能力,更应当训练他们洞悉素材背后“意思”的慧眼,用越来越娴熟的文字功力描绘出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情”“理”“美”“趣”!

(本文发表于湖北大学《中学语文》2017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