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养身心健康:教育的首要意义

培养身心健康:教育的首要意义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祁康霖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出具有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人。一人施教,众人阻扰,指望在如此负能量大于正能量的环境下教育好一个人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样的家长和老师能给孩子减负,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吗?在论述中,作者能够将有关中小学生的种种偶发事件与当下教育中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缺失相联系,并阐释其因果关系,令人信服,使人警醒。

培养身心健康:教育的首要意义

祁康霖

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出具有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人。无法做到这一点,无论在其他方面多么出色,这样的教育都是失败的。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将智育抬高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智育的定位又被局限在“分数”或“证书”上,所以,才会有家长的“无边压力萧萧下”、学校的“不尽作业滚滚来”。而在这二者的合力挤压下,学生只能变成一台台为学校考试挣分的“考试机器”、一个个为家庭装点门面的“形象代言”。学校与家长唯独忘记了关键的一点——学生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情感、需要尊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对待“人”,采取如此简单粗暴、冷酷刻板的方法,其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只要关注一下媒体就会知道,如今少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扭曲、性格压抑,毫无幸福感可言。时有发生的学生坠楼事件、时有所闻的孩子离家出走、时见报端的校园霸凌事件……不敢说这完全与学生的学业压力有关,但起码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家长、老师不当的教育和粗暴的管理。而一个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丝毫没有幸福感的人,你如何指望他将来毕业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成为一个营造健康的生存环境、打造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合格建设者?

所以我认为,“双减”之后,给中小学生补上的第一课,应当就是心理建设和人格培养。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个“1”,后面的“0”再多都是毫无意义的。

而要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学校和家庭首先应当营造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外部环境。孟子曾经讲过“一傅众咻”的故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一人施教,众人阻扰,指望在如此负能量大于正能量的环境下教育好一个人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样,如果想给学生心理减压,老师、家长却一个个神经绷得紧紧的,对得失看得很重,恨不得孩子回回考满分次次拿第一……这样的家长和老师能给孩子减负,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吗?(www.daowen.com)

所以,“双减”落实到每所学校,兑现到每个家庭,每位老师、每个家长就必须真正理解、领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其对于培养学生、教育孩子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而不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使之最终沦为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

有朝一日,如果我们的中小学生都能视自己的校园为精神家园,视自己的家庭为温馨港湾;视自己的老师如亲人,视自己的父母如偶像;视自己的同学若兄妹,视自己的兄妹若知己,敬重遇见的每一位陌生者,尊重世界上每一项职业;爱护身边的一花一草,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别人危难时伸出援手,他人苦痛时心存悲悯;不求人生登峰造极,只求永远自强不息……这便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之时,也是我们家庭教育的至高境界!这样的学生越多,我们这个民族就会愈加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就会愈加昌盛,人类也会愈加充满希望!

名师点评

这篇习作的亮点有三:一是观点新颖,见解独特。作者能够找出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由表及里进行分析,入木三分,发人深省。二是联系现实,深挖根源。在论述中,作者能够将有关中小学生的种种偶发事件与当下教育中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缺失相联系,并阐释其因果关系,令人信服,使人警醒。三是善用修辞,感染力强。作者在论述中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手法,使文章富有艺术魅力。像“家长的‘无边压力萧萧下’、学校的‘不尽作业滚滚来’”,很见智慧和创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