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戏曲剧目在教学中的取舍:传承和发展

戏曲剧目在教学中的取舍:传承和发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大学语文》戏曲课不以欣赏戏曲为主,但是要想全面地展示中国戏曲的精华就有必要提供学生可欣赏的戏曲,因此,对戏曲的选择和截取就显得很重要。虽让我们在这方面花费的费用和时间都很大,却通过这些努力对中国戏曲如何进入大学课堂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我们希望中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不仅游人如织,还有好的作品不断推出。[3]傅谨:《中国戏剧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戏曲剧目在教学中的取舍:传承和发展

哪些可以供我们剪辑用于课堂播放呢?我认为,一定要选用经典作品,这是一个原则。任何演绎的作品、搞笑的作品、低级趣味的作品,都不允许进入我们的课堂,戏曲也不例外。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原则和教育良心是必须要坚持的。戏曲的经典作品很多,我目前所选择的只有“四大名旦”的作品片段、京剧《三岔口》、《红娘》等片段,评剧《花为媒》片段、豫剧常香玉的唱腔片段、传统黄梅戏天仙配》片段、昆曲《十五贯》片段、河北梆子《钟馗嫁妹》片段。越剧是我们的地方剧目,课堂上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唱自演一段的,其他的剧种剧目因为受到购买光盘的限制不可能一一做出剪辑。我们打算开辟全校的网络课件,将一些精品戏曲片剪辑后上传其中,供学生们网上欣赏、分析和讨论,这个工作我们目前正在做可行性研究

戏曲演员大多以念唱的功夫见长,而大段的唱词对目前的青年学生们来讲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如果没有一个“听戏”的氛围,学生们很难有耐心听完一曲我们认为很美的唱段。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十分浮躁的时代,如何让我们面前的这些时刻玩弄手机的“80后”们暂时忘掉短信、网聊而进入戏曲世界,的确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我们又不能放弃努力,我们必须努力去做,相信做总比不做强。所以,我们对戏曲的选取是有所取舍的,截取一些演员的表演非常有趣的,唱、念、做都比较精彩的部分,剪辑后加上片头解说词,舍去一些大段的唱腔,即便是非常好的也要忍痛割爱,再做一下链接,片段之间的连接用过渡技巧做好处理。比如,《红娘》戏中有崔莺莺让红娘给张生送书信一幕戏,其中就有红娘的大段唱腔,因为要表现的是待月西厢的过程,因此舍去,而直接连接到红娘与张生的一段表演,解读崔莺莺的给张生书信中的诗,接下来的待月西厢就让大家有了期盼。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取舍是必要的,这样做的效果是避免了学生们对戏曲的排斥心理,让他们感受到了戏曲的美妙。我们还选取了一些精彩的舞台动作的表演,比如:《三岔口》和《钟馗嫁妹》中的一段动做戏,学生们在欣赏时的惊喜感受与老外看到中国功夫时的表现一样。

虽然《大学语文》戏曲课不以欣赏戏曲为主,但是要想全面地展示中国戏曲的精华就有必要提供学生可欣赏的戏曲,因此,对戏曲的选择和截取就显得很重要。虽让我们在这方面花费的费用和时间都很大,却通过这些努力对中国戏曲如何进入大学课堂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我们尝试着努力去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戏曲,学会如何从戏曲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尝试着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传授中国戏曲知识和文化,使中国戏曲和戏曲文化得以传承,使中国经典戏曲剧目得以保护。我们希望中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不仅游人如织,还有好的作品不断推出。

参考资料: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www.daowen.com)

[2]陈建强、张国、张建:《大学语文:只有改革才能赢得尊重》,《光明日报》,2007年5月23日5版。

[3]傅谨:《中国戏剧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余从、周育德、金水:《中国戏曲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