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解放纪实:难忘的片段回忆

宁波解放纪实:难忘的片段回忆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我们却不顾这险恶的形势,用庆祝会的形式来鼓舞四明人民迎接解放的信心。4月下旬,我们在陈蔡开过了庆祝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大会后,临委即决定浙东游击纵队解放绍兴城。并宣布诸敏、张任伟二同志去宁波军分区(二分区),陈布衣与我到宁波,他去地委,我上行署,马青、王起留在绍兴,顾本人也到宁波等。

宁波解放纪实:难忘的片段回忆

朱之光

1945年10月初,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力奉命北撤,我被组织留下,同陈布衣等同志一起坚持原地斗争,经历了4个年头,直到1949年5月7日随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解放绍兴。从此,下山人城。回顾历程,四十年前往事一幕幕地映现在眼前,尤其是那些在共同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先烈,不顾家破人亡、舍身支持革命的英雄人民,他们的无畏精神,音容笑貌,使我永远不能忘怀。我们作为在艰苦战斗中的幸存者,叙述一些往事,只是想给年轻人知道一些历史,激励自己,去完成前几代人没有完成的事业。

一、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庆祝胜利。1949年2月初,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已经取得伟大胜利。蒋介石已下野,蛰居溪口,继续在幕后指挥残部作困兽之斗,希望巩固他的后方,当然不会允许我们在他的卧榻旁游动,因而猖狂地围剿我们,当时四明人民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而我们却不顾这险恶的形势,用庆祝会的形式来鼓舞四明人民迎接解放的信心。那时正值春节,四明山人民听到三大战役胜利这一大好消息、,男女老少几千人,情不自禁地在四明山麓集会,连附近上虞县的群众也来参加。他们像迎庙会一样,高举大旗,锣鼓声、欢呼声震天动地,甚至跳起民间的各种舞蹈,直到晚上举行群众大会,人们纷纷上台演讲,欢呼三大战役胜利,准备迎接解放军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离此十里路的南庙和梁弄镇的敌人慑于这种震天动地之势,龟缩在据点不敢出动。连离此仅十余里的余姚城内的反动派,也不敢城一步。处在这“五更寒”的四明人民,敢于向敌人挑战,充分证明了浙东革命人民长期受我党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敢于蔑视敌人,藐视困难,对前途无限乐观,抱必胜信心,任凭“狂飙肆虐,浊浪排空”,我自岿然不动。联想到当前,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同时,遇到暂时困难,只要在党领导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哪有不能渡过难关之理。

二、接调令去浙东临委工作。我们刚参加了庆祝大会回到答岙,就接到中共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从诸暨送来的调令,要我去临委接受新的工作。从通讯员口中知道,临委已召开了扩大会议,主要内容是配合解放军渡江南下,作解放浙东的各种准备。同志们听了这好消息,都非常高兴,相互传告“解放了!可见天日啦!”我来不及向工委其他领导如薛驹、钱铭岐同志告别,只向赵土忻秘书交待了一些工作,就带着陈刚、杨枫等20来位同志,于3月下旬告别了战斗十多年的四明山,昼伏夜行,走山路,过小道,跋山涉水花了近一星期才到了临委驻地诸暨县的陈蔡村。集中在陈蔡的我军主力一部分在村口列队欢迎,用热烈的锣鼓声、欢呼声迎接我们的到来。浙东第二游击纵队司令员马青、参谋长张任伟、政治部主任诸敏等同志亲自在村口等候,这种同志间的亲密感情,使我们激动得找不出适当的语言表达谢意。我意识到,这是浙东纵队子弟兵对四明山老区人民深厚的阶级情谊。在大白天平原的大村庄这样隆重的欢迎我们,显示了敌人已成了强弩之末,我们的力量已日趋强大。一安顿下来我就忙去找临委书记顾德欢同志。顾充满感情地向我微笑,第一句说:“你对四明山是有深厚感情的,怕调你不来。”我高兴地说:“我对四明山人民是留恋的,但作为一个党员,服从组织决定是最起码的条件。”顾接连说:“对,对。”接着跟我谈了解放区取得的伟大胜利的情况,要我加强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和新华社电讯,准备迎接大军过江,解放全浙东。最后谈了我被分配临委做财政经济工作。我一听顿感畏难,因为我根本不懂财政工作。顾鼓励我说不懂可以学么。确实我们许多同志都是由不懂到懂成为行家的,我是不能推辞的。等我回到自己的住地时,桌子上已摆满了文件,我在四明坚持斗争时整天忙于奔波,很少有学习机会,这次面对这些文件,正有如饥似渴之感。

三、解放绍兴城,会合解放军。4月下旬,我们在陈蔡开过了庆祝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大会后,临委即决定浙东游击纵队解放绍兴城。大概是5月2日动身,我们随军出发,一路上急行军。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战速决战术向敌人进攻。接火不多久,敌人来不及破坏绍兴就向上虞方向逃窜。5月7日绍兴解放。由政治部主任诸敏同志派员分头接管各单位。由于群众支持,接管工作很顺利。5月8日顾德欢、马青二同志奉命去杭州浙江省委开会(5月3日杭州解放)。我与几位负责同志共登城内府山山顶,观察全城防务。当时我深有感触,过去的绍兴是国民党反动派剿共司令部所在地,现在成为人民的天下。真是天翻地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反问自己,我们已经走了万里长征第一步,下一步该怎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使祖国复兴呢?不久,顾德欢同志从杭州回来向我们传达会议精神。我现在还记得是两点:一是对我们在浙东4年敌后坚持斗争的估价;二是对本地与南下干部会合后工作分配问题。并宣布诸敏、张任伟二同志去宁波军分区(二分区),陈布衣与我到宁波,他去地委,我上行署,马青、王起留在绍兴,顾本人也到宁波等。当我听传达时,听到省委书记谭震林同志代表党评价我们坚持斗争时说,我们取得的成绩,主要是“高举了党的伟大红旗,没有倒下来,不但保存了力量而且有发展”。我非常高兴,心灵深处感谢党对我们作如此评价。那天晚上,我想得很多。在敌后坚持一开始,国民党顽固派叫喊要在3个月中消灭我们。他们用2万兵力多路向我们进攻,步步为营,处处筑堡。蒋介石终其半辈子总结的剿共经验全用上了:强化保甲制度,特务密布,甚至制造无人区。但4年后的结果是我们以弱克强,劣势胜优势,最后取得胜利。其中奥秘是什么呢·我想到我父亲被国民党反动派绑赴刑场前供词上的八个字“得道者昌,失道者亡”。或许这就是。这“道”字就是我党正确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一片忠心,得此者必昌;反之,如一切唯私利自图,违背党的宗旨、人民的利益,也就必亡无疑。4年中我们是做到了“高举党的伟大红旗”,但这是付了多少代价啊!这代价不是几句虚言空话,而是血和肉、泪和恨。光四明山区我所知道的就有如朱洪山、陈爱中、金达、梁辉、肖东、黄土升、陈沛基等同志献出生命。国民党剿共绥靖专员郑小隐坐镇梁弄镇管辖宁波地区,因此在梁弄被国民党惨杀的革命者就有300余人之多,烧掉拆毁村庄就有6个之多。然而老区人民甘愿作出莫大的牺牲,从不动摇对党的信念,他们坚信中国的希望,人民的幸福全在共产党身上。解放至今已经40年了。反省一下:今天我们的群众观点怎么样呢?

有没有严重脱离群众呢·党风情况又如何呢?有没有腐败现象呢?凡此种种,多么值得深思。

当时,在绍兴城与浙东游击纵队会师的是解放军二十一军六十一师,绍兴广大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是完全自发的,他们集合在街道两旁,欢呼声、口号声不绝于耳。这种热烈场面是记忆犹新的。会师后不久,我们随军进发。解放军是分几路进军宁波的,我们沿着公路步行的队伍比较慢。先头部队在渡曹娥江时与国民党残部接火,牺牲了几位同志。敌人向宁波方向逃窜,我军穷追。我们到曹娥江时碰到二十二军首长孙继先、丁秋生等,他们也在过渡。到余姚城住了二天。许多坚持的老同志都碰面了,非常高兴,相互祝贺,热闹非凡。此时,我知道,自我离四明山之后,四明山的形势也一日比一日好转,力量壮大很快。解放前夕国民党许多部队向我投诚,有的原先策反过的,也不失时机起义。同志们向我描述国民党部队溃逃时的狼狈相,引得我们哄堂大笑。跑来相聚的人越来越多,五东番的韩伯伯也来了,他恳切地对我说:“周先生(我的化名),我这样年龄了,也能看到胜利。打天下容易可管天下难呀。”他用慈祥的眼光盯着我回答。我说:“请放心,我们一定为老百姓办好事。”老人家以满足的心情大笑。我想到我们过去的统战对象如邵子炳、姜枝先、张春阳,沈宗汉、童泉如等他们都是我们抗日时期的老朋友,是同我们风雨同舟的民主人士。现在解放了,决不能忘记他们。因此,我要求在当地坚持的领导继续做好他们的工作。

四、在宁波工作。到余姚后第三天,我就赶往宁波向市军管会报到。军管会主任是丁秋生(二十二军政委)、副主任顾德欢。负责同志还有苏展、陈伟达、王中等。副主任张登(沙文汉)没有到任。顾德欢代表组织同我谈话,要我担任专员公署副专员。他特意关照我注意南北干部关系,要搞好团结。接着去拜访丁秋生同志,他给我的印象是忠厚朴实,平易近人,穿着与士兵一个样。苏展同志是专员,也是一位和蔼可亲、且有文化有工作魄力、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年龄不过30出头,同这些领导同志一起工作我就很有信心。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圆满做好南北干部的会师工作。随同部队南下有一大批来自解放区主要是山东的北方干部,他们将同坚持浙东地区工作的本地干部一起接管宁波,建设宁波,因此进城后一项主要的任务就是做好这两部分干部的工作。主要是强调团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们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约法八章》,尤其是七届二中全会文件的学习,获益非浅。两部分干部的会师大会是在民光电影院召开的。军管会丁秋生同志做了报告,他认为南北干部各有所长,今后要长期合作共事,需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提出党处理问题的原则:如果部队与地方干部间有矛盾,责任主要在军队,南下干部与地方干部有矛盾,主要责任在于南下干部。从此,我们南北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开始为宁波的革命建设进行长明的团结合作。(www.daowen.com)

第二,是宣布领导干部任命和建立组织。当时的中共宁波地委称为二地委,地委书记开始是丁秋生同志兼任,后由顾德欢同志接替,顾不久调杭州工作,由陈伟达同志接任,苏展同志任地委副书记兼专员、宁波市市委书记兼市长。二地委组织部长是马子成,副部长陈布衣,宣传部长李频如,副部长薛驹,王中同志兼工会工作,重点在市委工作。我与阎康候担任行署副专员。中层干部有:张凤、朱信、周伟同志负责财政,贺俊平同志负责民政,阎墨林、储贵彬同志负责粮食,卓慕周、奚德祥同志负责农业,严式轮同志负责文教,等等,秘书处有主任张志航,秘书杨枫等同志。

第三,支前剿匪工作。宁波市解放,敌人逃往舟山群岛。部队挺向海边,积极准备解放舟山。我带领支前同志积极支持部队后勤工作。由于镇海人民热情支援,支前工作很顺利。敌人为了阻止我军挺进,每日用飞机对宁波市以及宁波至穿山半岛的交通线乱轰乱炸,灵桥两侧,尤其是江厦街一带房子很多被毁。余姚老区前来支前的民工曾有二人行至灵桥上适遭轰炸,被炸成几段,身首异处。有一次,我与支前同志住在鄞县育王寺突遭轰炸,我的住房被毁,幸而我刚外出,免遭其难。尽管敌机如此猖狂,支前同志以同仇敌忤之心,夜以继日冒着危险加倍努力地运输支前物资。解放舟山的关键在于征集海船,但在镇海的海船已被敌人强征光了,我们只好去余姚、慈北一带搜集,幸好这些地区原是抗日根据地,群众觉悟高,一听到去解放舟山,自动地集中十几条船到镇海听命出发,配合二十二军强渡大海,胜利地解放定海。这次英勇支前的全体同志和壮烈牺牲的烈士亦应同样的列入革命史册。当我们进入城市,忙于支前和建立革命秩序时,广大农村却被武装匪特侵扰。1949年剿匪任务十分繁重。今为慈北的庵东浒山一带,国民党散兵和土匪活动猖獗,对群众生命财产威胁甚大,他们甚至叫嚣“八月半(农历)反攻大陆,我们要回来”。这批匪徒多数原是本地的地痞流氓恶霸,结成一股很强的反共反人民的帮会势力,他们对地形熟悉耳目灵,一时消灭他们较困难。我曾同马承烈同志配合,派人去做一个叫施全炳的土匪头子的策反工作。第一次没有成功。我们一面用部队紧紧包围他们,一面发动群众以及土匪亲属做政治工作,然后再派人去哓以大义,指明出路,士匪才缴械归顺。这仅是一个例子。各县、区同样都有国民党游勇散兵大肆活动。例如鄞西南的刘子良、奉西的徐永昌(小雄鸡)、姚北的姚华康等,都是猖獗一时的大股土匪,仅半年多,这些股匪都被我军依靠人民的支持完全肃清。浙东有名的反共头子、原国民党杂牌军的第八十八团的田岫山,在解放战争中长驻龙坑村的国民党保安大队长华松、国民党左溪乡乡长、特务何金龙等都一一归案、伏法。记得杀害许多革命同志的华松被逮捕受审时,陈伟达同志曾要我去看一下,这个长期是我对手的穷凶极恶分子、国民党反动派的忠实走狗,低垂着头。我问他:“你抬头看看我是谁?我就是4年中你要捉的共产党人。”他现出哀求的眼光认输了。

第四,巩固胜利,加强人民政权。在历史大变动中,未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批人涌进革命队伍,其中多数是纯洁的青年人,也有少数复杂分子。亟需要弄清我们队伍中人的政治面目,同时对新干部进行训练,提高素质,这是巩固新政权必须做的一项工作。我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组织镇反学习,一种是举办政治轮训班。

镇反学习的对象主要是为我们接收过来的国民党政权中的旧官僚、旧职员,通过学习提高觉悟,主动交待问题,与旧政权划清政治界线。然后根据情况区别对待,适当使用。我们在龙山办了4期这样的学习班,先两期由我主持,后来由王裕民同志负责。参加学习的有几百人,极大多数在党的政策感召下,能比较彻底地交代自己的政治历史,放下了包袱。他们中极大多数人在以后的岁月中为人民办了好事,有的还入了党立了功,作出了贡献。

关于政治学习班,主要由林森同志负责,学习对象是县、区、乡干部,主要是进行政治基础知识教育。其内容是党的纲领和重要的革命文献。并对学员进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以确立他们的革命世界观和人生观,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素质。为人民服务是当时干部的最起码要求,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组织性、纪律性简直是人皆有之、不值一谈的美德。现在想起来,如果那时不把党的这种优良传统继承下来,为旧社会污泥浊水包围,我们的党早就变了质,国家也早变了颜色。

第五,生产自救,抢修海塘。这是保障人民生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解放伊始,百业荒废,人民生活极为困难。尤其是偏僻山区群众向自己的政府要求救济图生存。地委听到群众这一呼声,尽管百废待举,粮食与财政十分困难,还是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对待,当即召开会议提出了生产自救的办法,拨了款子给群众作本,组织生产,自产自销,减少中间剥削。再提出建立互助组,互济互助克服困难。屋漏又逢连夜雨。这时又袭来十二级以上的台风,加上秋汛,长期失修的海塘,无法抵御,很多处被毁进水。虞北、姚北、慈北海边的房子、牲畜和棉田极大多数被吞灭,几十人伤亡,我曾去视察,目睹这一惨状。这是自然灾害对我们新政权的考验。22年的黑夜我们都翻过来,自然灾害怎能吓倒我们?地委领导很快作出决定:由专署成立工作组,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群众,进行抢修。当时,我陪同施求臧老工程师作了实地勘察,制订了全面的抢修规划,要求在特大台风中不出问题。规划通过了。在旧社会饱经风霜的老工程师却不知道如何来完成这个大工程。当我们向他提出了发动群众、划区包干的办法时,他又顾虑“群众怎么肯来呢”。于是我们先到临山搞点,把道理向群众一讲,群众很快发动起来,像部队一样在海边搭篷取泥作塘。不到半个月,包干的临山群众的海塘果真按要求修好了。我们及时总结经验,让其他地区参观,推广这分段包干的办法,不到半年,海塘全部修好了。老工程师带领助手,亲自验收工程,完全合格。他从海塘回来非常兴奋地说:“我对共产党真正服了!这样庞大的工程,要是在旧社会花浩大的经费,几年还完成不了,可是你们发动群众花很少钱短期内就完成了,真是神效奇迹。”

以上是我关于宁波地区解放前后的片断回忆。由于年老记忆力差,肯定会有疏漏错述之处,希望知情者补正。我非常高兴地看到40年后的宁波新貌,变化之大,令人敬佩。我坚信,在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十三大路线指引下,在“动员全世界‘宁波帮’建设宁波”的口号下,宁波的前景无限璀璨。但这胜利的奠基石是在伟大的党领导下先烈们用鲜血灌浇成的,是南北干部的精诚团结、紧紧依靠群众而取得的。为此,在节庆之日,我们不能忘记革命来之不易,不能忘记先烈和为解放宁波、建设宁波理精竭虑已经作古的干部和人民!衷心祝愿宁波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城市不断取得新胜利。

(选自《宁波党史资料·宁波解放40周年纪念专刊》,1989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