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常州延陵、龙城书院课艺概述

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常州延陵、龙城书院课艺概述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集为常州延陵、龙城书院课艺。癸酉冬,余奉命来守是邦。郡城故有延陵、龙城两书院,为下帷肄业之所。否则抱膝长吟,若将终身焉。则今日之月课,即谓为诸生发轫之基也可。正文中作者前标注“观风超等一名”、“延陵超等三名”、“龙城上取四名”等。会甲常挺身营救。汪昉称其从笔不俗。光绪六年会试中式第157名,殿试三甲第33名。同治九年乡试中式第243名举人。

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常州延陵、龙城书院课艺概述

【书院简介】

是集为常州延陵、龙城书院课艺。延陵书院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道光十八年(1838)重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其旧址建成商会图书馆。龙城书院建于明万历间,清乾隆十九年(1754)、同治四年(1865)两次移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武阳公立小学堂。[1425]

【版本序跋】

题“光绪丁丑(1877)暮春镌,板存文焕斋”。

谭钧培序云:

毗陵为江左文物之邦,人才蔚起,冠绝当时。自咸丰初,迭遭兵燹,所在残破,流离转徙,不获安居。操觚之士,浸以荒废者有之。收复以来,近十年矣,休养生息,涵育薰陶,骎骎乎有复旧之规焉。

癸酉(1873)冬,余奉命来守是邦。下车伊始,校阅文风。其才情横溢、见地开拓者,颇不乏人。于是知前人之流风余韵为未泯也。郡城故有延陵、龙城两书院,为下帷肄业之所。每月官师两课,分校而甲乙之。公退之暇,间与诸生讲论文体及制行、立身诸大端,诫之曰:吾人读圣贤书,岂惟是寻章摘句、雕虫篆刻,以博取科第云尔哉!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器之宏者,所受者大;识之高者,所见者远。所受者大,所见者远,然后足以任艰巨而不疑。一旦得志,举而措之已耳。否则抱膝长吟,若将终身焉。又况有器识者,其文艺断无不佳者哉!夫植木于山,蓄鳞于渊,优游而涵濡之,必有楩楠之质、鲲鲸之鬐,应侯而出者。则今日之月课,即谓为诸生发轫之基也可。爰裒集所积,择其尤雅者,付诸手民。惟期与诸生讲求实学,砥砺前修,力追先哲宏规,仰副盛朝雅化之意尔。是为序。

光绪二年岁次丙子(1876)仲秋月,知常州府事黔南谭钧培撰并书。

谭钧培(1829—1894),字宾寅,号序初,贵州镇远人。咸丰九年(1859)顺天乡试中式第37名举人,覆试二等第22名。同治元年(1862)会试中式第96名,覆试二等第34名,殿试二甲第68名,朝考一等第4名,选庶吉士。二年(1863)散馆二等第16名,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历官江西道监察御史,江苏常州、苏州知府,徐州道,安徽凤颖六泗道,山东、湖南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巴西换约大臣,湖北、广东、云南巡抚。著有《谭中丞文集》。[1426]

【课艺内容】

大学》5题11篇,《论语》60题70篇,《中庸》10题12篇,《孟子》18题23篇;经文1题2篇。有眉评、末评。如史致诰《君子人与》,眉评有“从下句逆探而入,笔势飘忽”、“神迴气合”、“庄重不佻”、“笔力雄伟、包孕宏深”、“激昂慷慨、振笔直书”、“无意不周,无语不卓”云云。末评云:“从一与字着想,题位一丝不溢。”

【作者考略】

共118篇,其中:钱福荪(阳湖举人)11篇,韩廷标9篇,周舫(武进举人)8篇,陈清照(阳湖廪贡)6篇,吴会甲(武进廪生)5篇,赵企翊(阳湖附生)、卜文焕(武进举人)4篇,李锡蕃(阳湖举人)、孙方与、史致诰(阳湖廪生)3篇,龚志良(金匮)(一作无锡)、吴振麟、史策光、周毓麒(武进附生)、高槐(武进附生)、孙绍甲(阳湖附生)、汪炳章(荆溪)、方吉颐(武进)、钱宝树(阳湖廪生)、朱鉴章(无锡)2篇,何建忠(武进县学附生)、朱荣绶(靖江县附生)、陶世凤(金匮县附生)、章镕(金匮县附生)、陶世荣(金匮)、杨荫、沈昌宇(武进举人)、高在璞(江阴)、杨桂馨、王树祺(阳湖增生)、侯琫森(无锡)、任曾培(宜兴举人)、张之杲、朱祖培(丹徒童生)、冯观光、董若洵、高侍曾(武进举人)、汪福保、张文洽(江阴附生)、王森锐、吕耀文、吴湘(武进增生)、巢凤仪、孙绍祖(金匮童生)、赵凤书、庄宝璐、潘保祥、朱启鹏、任德迈、郁子莹、华封祝、章其琢、苏际昇(武进附生)、张用清(武进童生)、刘骏(武进附生)、钱燮(阳湖附贡)、许珣(阳湖贡生)、孙汝楫(武进廪贡)、陈廷儒(阳湖附生)、冯景琦(阳湖增生)、杨传第(阳湖举人)、邹骏宝(武进监生)1篇。正文中作者前标注“观风超等一名”、“延陵超等三名”、“龙城上取四名”等。

钱福荪,阳湖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1427]

韩廷标,光绪十年(1884)岁贡。[1428]

周舫,武进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1429]《词综补遗》录周舫(字载帆)词1首[1430],未知是否即此人。

陈清照,阳湖人。候选训导,与修《武进阳湖县志》。[1431]

吴会甲,字子名,武进人。廪生,授徒为生,而志在利物。江南省试,以人众喧呼拥挤,或颠蹂以死。会甲闵之,为醵钱市贡院左一廛,列长几,具茗饮。试者至,为左右第其坐,待炮声作,从容鱼贯入。大府善之,下其法于他郡,复于江阴试院侧立公所,如省试例,士多便焉。咸丰六年(1856)参与督办团练。十年(1860)太平军入常州,会甲避地靖江。时南人北渡者,当事辄目为贼谍,没其赀,或杀之。会甲常挺身营救。[1432]

赵企翊,字纯安,阳湖人。工文。与杨光暄(1839—1876)为画友。力摹倪画,往往神似。汪昉(1799—1877)称其从笔不俗。[1433]

卜文焕(1834—?),字嵩生、若泉,武进人。同治三年(1864)乡试中式第253名举人,大挑教职。主讲江阴西郊书院。光绪六年(1880)会试中式第157名,殿试三甲第33名。官山东肥城知县。与修《武阳志余》。[1434]

李锡蕃,阳湖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1435]

史致诰(?—1854),字申甫,阳湖人。廪生。瞿溶(1784—?)主讲龙城书院,最器之,叹为隽才。屡应乡试不第。体素清羸,又以殚心授徒,疾作而卒。[1436]

龚志良,金匮人。廪生。与修《无锡金匮县志》。[1437]

孙绍甲,阳湖人。廪贡生。与修《武阳志余》。[1438](www.daowen.com)

钱宝树,阳湖人。同治十年(1871)岁贡。[1439]

朱鉴章(1846—?),字达甫,号海琴,无锡人。同治九年(1870)乡试中式第243名举人。十年(1871)会试中式第19名。十三年(1874)补殿试,成进士。光绪十四年(1888)官钱塘知县,二十八年(1902)官金华知县。[1440]

陶世凤(1852—1933),字端一,号端翼,金匮人。光绪十五年(1889)乡试中式第91名举人。十八年(1892)会试挑取誊录第67名。二十年(1894)会试中式第1名,覆试二等第57名举人,殿试三甲第140名,朝考二等第4名,授兵部主事,改吏部,旋调度支部,兼任蒙养院国文教员。归主东林书院,书院改学堂后任总理。曾为其师许珏(1843—1916)编刊《复庵先生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3辑)。[1441]

陶世荣,金匮人。陶世凤(1852—1933)堂兄弟有名世荣者[1442],疑即此人。

沈昌宇(1836—1884?),字子佩,武进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直隶,一署永年知县而卒。少经乱离,长复不遇。填词百篇,皆商声。著有《泥雪堂诗钞》、《泥雪堂词钞》。《晚晴簃诗汇》录其诗7首。《词综补遗》录其词2首。《全清词钞》录其词2首。[1443]

杨桂馨。常熟杨桂馨(1848—?)[1444],疑即此人。

王树祺,字壮初,阳湖人。增生。父兄早卒,事母抚侄甚孝慈。常州城陷,大骂太平军,投水死。[1445]

侯琫森,字玮辰,一作维辰,号铁生,无锡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官浙江遂安、海盐、新昌知县。工书,索者辄书先正格言以应。卒年七十。著有《花隐庵诗文集》。[1446]

任曾培(1845—?),字垕夫、后孚、厚甫,号珍陛,宜兴人。同治十二年(1873)乡试中式第105名举人。以海运功保教职,选授山阳县教谕。升知县,分发浙江,权山阴县事。在县不及二年,积讼一清,囹圄空虚,晋级以直隶州用。丁母忧归,卒于家。[1447]

董若洵(1855—?),字景苏,阳湖人。以廪贡生官如皋教谕。光绪十九年(1893)乡试中式第8名举人,覆试一等第16名。二十四年(1898)会试中式第26名,覆试一等第52名,殿试二甲第86名,朝考二等第71名,选庶吉士,散馆改广西柳城知县。辑有《董氏遗书四种》。[1448]

高侍曾,武进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1449]

巢凤仪(1851—?),武进人。附贡。同治十三年(1874)报捐双月通判。光绪五年(1879)改捐知县,分发浙江。历官平阳、嘉兴、淳安等县。复报捐道员,三十二年(1906)分发安徽候补。三十三年(1907),徐锡麟(1873—1907)刺杀恩铭(1846—1907),凤仪亦受伤。[1450]

庄宝璐,武进人。与同邑乡绅倡建溪南书院。[1451]

潘保祥。咸丰十一年(1861)恩贡,官知县。[1452]

朱启鹏。与修《宜荆续志》。[1453]

章其琢,武进人。与同邑乡绅倡建溪南书院。[1454]

钱燮,阳湖人。咸丰九年(1859)副贡。[1455]

许珣,阳湖人。咸丰六年(1856)恩贡。[1456]

陈廷儒,字匊生,阳湖人。著有《诊余举隅录》二卷。[1457]

冯景琦,阳湖(一作武进)人。增生。孝子。[1458]

杨传第(?—1861),字听胪、汀鹭,阳湖人,包世臣(1775—1855)婿。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一作咸丰二年(1852)举人。七年(1857)会试又不第,入河督黄赞汤(1805—1869)幕,旋以候选知府分发河南。奉母赴开封,未入城而捻军至。母死,传第仰药殉母。工骈体文及诗词,其词笃守常州一派。著有《汀鹭文钞》三卷、《汀鹭诗余》一卷。[1459]《国朝常州骈体文录》录其文3篇。《全清词钞》录其词1首。[1460]

余皆待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