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程洋冈村:十家九侨、桑梓情浓

程洋冈村:十家九侨、桑梓情浓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程洋冈得凤岭港之利数百年,过番人之多不可胜数,是澄海著名侨乡,有“十家九侨”之说。作为侨乡,其帮派文化在海外侨居国逐渐演化为各式同乡会、宗亲会。程洋冈蔡氏家族互助社于1956年成立,当时中泰关系尚存在隔阂,泰政府对华侨有所控制,社团组织建立与注册非常困难,故以慈善组织申请登记,称“互助社”。多年来,每有重要节日、重大庆典和传统社日活动,旅外侨胞乡亲都组团回桑梓庆贺。

程洋冈村:十家九侨、桑梓情浓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作为潮汕人,对这句话人人耳熟能详。在澄海,还有“有日头照,便有潮人到”的说法。说明地球村上几乎每个国度、每个角落都有潮人的存在。

澄海地狭人众,生计维艰,纵有丰年,也不足供三月之食,加上暴政乱世、天灾人祸,坐拥临海之利的澄海人,离乡别井,赴海外谋生,便成大势。澄海是一个较早出现华侨的县份,宋元之际就有抗元的宋代遗民流寓海外,实际也就是华侨的先驱。林道乾抗拒明朝海禁政策聚众举事,足迹遍及中国台湾、安南、吕宋、柬埔寨、暹罗等国家、地区,这是潮人大规模旅外的最早记录。澄海向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到南洋一带谋生,俗称过番。澄海人过番,近代有樟林港,而古代则有凤岭港。程洋冈得凤岭港之利数百年,过番人之多不可胜数,是澄海著名侨乡,有“十家九侨”之说。

1987年,程洋冈组织对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台胞及侨属等情况开展专项调查,其时统计到的旅外同胞为497户4579人,以在泰国居住人数最多,共有374户3624人,其余分布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越南等国家。经30年发展,现在旅居海外乡亲有六七千人,相当于目前全村人口的总和。仙美、寨内、郑厝、坑顶、五连、六连各片区均有旅外乡亲分布。

相思堤,去城北十里程洋冈山尾,南至梅浦,又自梅浦折西抵小沙村,共计十里长。[3]

也就是说,从山尾的南溪桥头至东陇桥头蜿蜒十里的长堤名为相思堤。

为何名为“相思堤”呢?民间有“过番相思”的说法。山尾溪既是穿梭南北的渡口,又是出海的主干流。樟林港兴起之前,大凡过番的人都从这里下船漂洋过海。往返南洋的旺季,山尾溪渡口一带停泊的船只数不胜数。过番人与送番人在这里道别,夫妻依依惜别,母子抱头相哭,父子挥泪相送,往往是哭声阵阵,其情其景十分感人,催人泪下。诚然,此地一别,何日重相见,怎不教人依依不舍?故此,过番送别的长堤自然而然地也就变成了相思堤。

程洋冈村西一小山冈,山巅有一嶙峋巨石,石缝里长着一株榕树。远远望去,树形似昂首雄鸡独立于山巅,故乡人称之为“鸡翁树”(原树曾遭雷击死亡,现树为原地补植),山也称为“鸡翁山”。鸡翁山虽是一个小山冈,但地势突出,山上的鸡翁树也就成了航标树,是澄海三大航标之一。鸡翁树也是故乡的标志树,从前海外归侨或远洋乡亲归航,船到汕头妈屿口外,在甲板上便可望见屹立于山巅的鸡翁树,亲情、族情、乡情油然而生,犹如到了家,见到了久违的亲人,无不欢呼雀跃,故此鸡翁树又有一名“思乡树”。

由于战乱、饥荒,老一辈乡民为了生存,背个市篮,扎条水布,带点干粮,搭上洋船离乡背井。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生活艰苦,他们刻苦耐劳、顽强拼搏、团结互助,慢慢地适应了侨居国各种环境,融入当地社会。不论大富小富,侨胞们均未忘家乡,寄批托物养父母、育妻儿。有的还带回巨资,维修旧屋、买田建厝,甚至投资兴业;也有到了老年时,归家颐养天年。

作为侨乡,其帮派文化在海外侨居国逐渐演化为各式同乡会、宗亲会。程洋冈最早的华侨帮会是由南北交行发起,成立于1937年的“程洋冈同乡会”,包括潜溪、东前溪、云溪、管陇、窖东、窖西等各村。同乡会为过洋“新唐”的安置、社会救济、福利等做了不少好事。因太平洋战事爆发,日寇侵略东南亚,泰国依附日本,同乡会工作中断,后一直未予恢复。程洋冈蔡氏家族互助社于1956年成立,当时中泰关系尚存在隔阂,泰政府对华侨有所控制,社团组织建立与注册非常困难,故以慈善组织申请登记,称“互助社”。1994年又重新成立了“旅泰程洋冈同乡会”。(www.daowen.com)

巷道上可见小山岗上的鸡翁树 杜伯坚/摄

旅居港澳和海外的广大侨胞乡亲艰苦创业,许多业有所成,他们身居异国他乡,心系故土,胸怀祖国。程洋冈的海外乡亲对家乡的宗祠寺庙、乡亭学校等公共建筑的修建与保护的贡献不言而喻。

程洋冈旅泰同乡会多次组织捐款,帮助家乡重修林氏宗祠、庸祖祠、蔡氏岳祖祠、蔡氏宗祠等宗庙建筑,还先后捐资重修晏侯庙、天后宫、丹砂古寺、儒林古庙、七圣夫人庙等寺庙殿宇,捐款重建了“绕绿”“亦然轩”“乐和轩”“义春园”等多支锣鼓队。位于陇路和古榕大道的两座进村牌坊,也都是海内外华侨乡亲捐资重光。

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各地的侨胞乡亲不但捐款支持家乡新建程洋冈华侨学校,香港同胞郑镜渊先生等热心人士还倡议,建立教育教学基金会,得到广大侨胞、乡亲、热心人士的支持。基金会的成立,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多年来,每有重要节日、重大庆典和传统社日活动,旅外侨胞乡亲都组团回桑梓庆贺。1991年凤岭古港石牌坊暨乡道竣工、1994年程洋冈华侨学校落成、2004年蔡氏大宗祠重修等庆典活动,海外社团组织回乡庆贺团,与家乡亲人同享欢乐,畅叙乡情梓谊。

丘细见先生和陈淑卿女士 图见/《广东省古村落·程洋冈村》

程洋冈侨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社会精英人物。旅泰著名侨领丘陈淑卿;回国参加远征军挺进缅甸山地作战的陈汉鼎;回国到黄埔军校深造,积极主张抗战,愿“生为中华人,死为中华鬼”的将领蔡光煌;回乡读书,在提高粮食产量和创全国第一个吨谷县中起主力军作用的许舜卿;初在泰国大城经营烟酒业,以曾三次承筑泰国东北线铁路而闻名的陈广都;乐善好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委为“北榄坡救济祖国粮荒委员会”筹款主任,创办北榄坡“同德善堂”慈善机构并任永远名誉理事长,获泰皇御赐五等皇冠勋章的许若思等,都是程洋冈旅外乡亲中的佼佼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