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歇:春申君的故事|《史记》第5册

黄歇:春申君的故事|《史记》第5册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申君是楚国人,姓黄,名歇,在楚国顷襄王朝中做官。顷襄王因为黄歇口才好,就派他为使者出使秦国。当时,秦国派白起攻打楚国,攻占了巫和黔中,攻克鄢和郢,势力达到竟陵。为躲避白起,楚顷襄王将都城往东迁到陈县。

黄歇:春申君的故事|《史记》第5册

春申君是楚国人,姓黄,名歇,在楚国顷襄王朝中做官。顷襄王因为黄歇口才好,就派他为使者出使秦国。当时,秦国派白起攻打楚国,攻占了巫和黔中,攻克鄢和郢,势力达到竟陵。为躲避白起,楚顷襄王将都城往东迁到陈县。黄歇害怕楚国被秦国灭亡,于是上书秦昭王说:“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秦国和楚国更加强大了。现在秦国和楚国交战,这就是两只老虎搏斗啊。两只老虎搏斗,得利的就是猎狗。大王您不如和楚国亲善。请让我说明原因。我听说物极必反,就好比是冬天和夏天;东西太高了,就会危险了,就好比把棋子堆起太高会倒一样。现在大王您的土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阔。大王您让盛桥在韩国任职,盛桥把韩国的土地割给秦国,所以大王您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百里土地。大王可以说是贤能啊。您派兵攻打魏国,围住大梁,占领了河内、燕、酸枣、虚和桃,又攻打邢,魏国军队闻风而逃。大王您可以说是功绩彪炳啊。您整顿军队,两年后继续攻打魏国,占领了蒲、衍、首和垣,兵临仁、平丘。黄、济阳只能据守城池,魏国只能臣服于您。您又占领了濮、磿北面的土地,占据了秦齐之间的要道,断绝了楚国和赵国之间的联系,六国诸侯不敢互相援助。您可以说是威震天下,没人可比啊。

竟陵:古地名,古代属风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竟陵邑。秦朝设置竟陵县。今治在湖北省天门市。

“如果大王您能够持功守威,消除攻伐之心而广施仁义,这样全天下人都会敬仰您,您也成就了王业,那么您就会和三王五霸齐名了。但是您要是想倚仗人多势众,军队强大,企图用武力臣服天下,我担心您会留下后患。《诗经》说‘万事万物都会有个开始,但很少能有善终’,《易经》说‘狐狸过了河,却湿了自己的尾巴’。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开始的时候简单,但到后来却很难。为什么呢?从前智伯只知道讨伐赵国的好处,却不知道自己会有榆次的灾祸。吴国只知道讨伐齐国的好处,却不知道自己会在干隧遭到惨败。这两个国家,并不是没有大的功绩,只是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后来的灾祸。吴国相信了越国,于是讨伐齐国,在艾陵战胜了齐军,然而却被越国偷袭,最后导致灭亡;智伯相信了韩国和魏国,讨伐赵国,攻打晋阳城,没想到韩国和魏国背叛,自己也被杀死在凿台。现在大王只知道攻打楚国,却没想到灭了楚国,韩国和魏国就强大了。我暗中为大王您担忧。

“《诗经》说:‘大军不应该离开自己的国家长途跋涉攻打别的国家。’从这点来看,楚国是大王的援兵,韩国和魏国才是大王的敌人。现在大王您相信韩国和魏国,就像是吴国相信越国一样啊。我听说,敌人不能放过,机会不能失去。我害怕韩国和魏国表面上卑躬屈膝,实际上却是包藏祸心。为什么呢?大王您没有给韩国和魏国再生的恩德,却和他们有着几代的仇恨。韩国和魏国不亡,就会是秦国最大的祸害。但是现在大王您却和他们一起攻打楚国,不正是过失吗?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00多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大王您攻打楚国难道不用出兵吗?而大王一旦出兵就要向韩国和魏国借路。这样一来,军队出发的时候,就等于是您把自己的军队交给了仇敌韩国和魏国,您就要担心他们能不能回来。要是不向韩国和魏国借路的话,您肯定要攻打随水右边的地区。那可都是高山大河,不毛之地啊。大王您即使占领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这样的话,大王您背负了灭楚国的恶名,却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

“而且大王您一旦攻打楚国,其他四国肯定会偷袭秦国。就算您打败了楚国,但是却让韩国、魏国和齐国强大起来。等他们强大起来,即便是不能称霸,但是要阻止大王您称帝,也足够了。(www.daowen.com)

“我为大王您考虑,不如亲善楚国。秦国和楚国联合后,逼迫韩国,韩国肯定会投靠秦国。大王您再起10万精兵驻守郑地,魏国肯定非常害怕,只能臣服于您。等到楚国、魏国、韩国和秦国成为一个整体,您再逼齐国割让济州一带的土地,到时候,燕国、赵国和齐国不就是大王囊中之物吗?那时,大王您就能够称雄天下了。”

昭王觉得黄歇的话有道理,下令停止向楚国出兵,又辞谢了韩国和魏国,并且派使者去和楚国结为亲善国家。

黄歇完成使命回到楚国,楚国又派他和太子完去秦国充当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下来。楚顷襄王病重,太子完不能回国。太子完与秦国相国应侯很要好。黄歇就对应侯说:“丞相真的对太子好吗?”应侯说:“当然了。”黄歇说:“现在楚王的病估计好不了了,秦国不如放太子回去。太子继位后,肯定会亲善秦国,感激丞相,到时就是两国交好。如果不放太子回去的话,那他就是咸阳的一个平民,楚国立其他人为太子,肯定不会侍奉秦国。希望您仔细考虑。”应侯把这些话告诉秦王,秦王决定让楚国太子的师父先回去问问楚王的病。黄歇替太子完谋划说:“太子您不如逃回去。我留在这,以死来担当责任。”太子完换上马夫的衣服,替楚国使者驾车出了关。黄歇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也来不及了,才对秦王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国,大王您请治我的罪。”秦王非常生气,想杀了他。应侯劝阻说:“楚国太子继位以后,肯定会重用黄歇。大王不如赦他无罪,放他回去,显示秦国对楚国的亲善。”秦王于是把黄歇遣送回国。

应侯:即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3个月以后,顷襄王去世。太子完即位,他就是考烈王。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任命黄歇为相国,封为春申君,赐给他淮北12县的土地。过了10年,黄歇对楚王说:“淮北和齐国接壤,战事紧张,请大王设为郡,更加方便。”他把淮北12县献给楚王。黄歇请求封在江东,得到了考烈王的同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