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中地区道教信仰:楼观、重阳宫和八仙宫等

关中地区道教信仰:楼观、重阳宫和八仙宫等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起源于战国时的神仙方士和秦汉时的某些民间信仰,借用了先秦道家的名称以及众多术语,在形成及流传过程中又汲取了儒、佛两家的部分理念,故而从起源上看,它是一个相当冗杂的混合体。关中地区的道教信仰主要集中在楼观、重阳宫和八仙宫等。唐武宗时兴道灭佛,并摩尼、景教、火教尽灭之,楼观道教势力隆隆直上,道士达二三百人。八仙宫以其美丽动人的“八仙”传说而享誉海内外,被视为道教仙迹胜地。

关中地区道教信仰:楼观、重阳宫和八仙宫等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起源于战国时的神仙方士和秦汉时的某些民间信仰,借用了先秦道家的名称以及众多术语,在形成及流传过程中又汲取了儒、佛两家的部分理念,故而从起源上看,它是一个相当冗杂的混合体。关中地区的道教信仰主要集中在楼观、重阳宫和八仙宫等。

楼观。楼观台位于关中周至县东南的终南山麓。楼观道派发端于周,兴建于秦汉,鼎盛于隋唐。据《楼观先师传碑》记载:楼观之兴,缘于周朝函谷关令尹喜来此修道,结草为楼,观星望气,自此始有楼观之名。后来老子李耳去周西行,路过函谷关时,尹喜把他接到楼观,执弟子礼,让老子在此讲授《道德》五千言,楼观便成为了道教的发祥地。唐初李渊为对抗门阀旧族、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追封李耳(老子)为远祖,大力提倡道教,在楼观建造祖庙,并亲祀老子。唐武宗时兴道灭佛,并摩尼、景教、火教尽灭之,楼观道教势力隆隆直上,道士达二三百人。在唐朝历代统治者的提倡下,道教在唐蓬勃发展。宋太宗赵光义改宗圣观为顺天兴国观,亲书匾额,楼观道教至今仍然隆盛。

重阳宫,又称为重阳万寿宫,位于距户县县城1千米的祖庵镇。重阳宫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也是道教全真派的3大祖庭之首。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自焚其居,东行至山东宁海,得丘处机、刘处玄、谭长真、马钰诸弟子,创全真道教。王重阳卒后,弟子护送其遗骨葬于旧居。马钰(丹阳)掌全真教,于其地建立道观,手书“祖庭”两字为额。嗣后,王重阳弟子王处一上奏,请于其址建灵虚观,丘处机又请改名重阳宫。元世祖时乃更名重阳万寿宫。重阳宫在元代的北方道教中影响很大,居全真道3大祖庭之首。元世祖时,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元代时,重阳宫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谓河,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明清以后屡遭破坏,宫院逐步缩小。(www.daowen.com)

万寿八仙宫,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又名八仙庵,始建年代不详。据乾隆《西安府志》和嘉庆《咸宁县志》记载,宋时有郑生于长乐坊遇八仙显化,遂建庵祭祀。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系唐兴庆宫局部故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时曾住八仙庵,赠银整修,并颁赐庙额“敕建万寿八仙宫”,八仙宫因此得名。《历代真仙体道通鉴》说吕岩于唐会昌时在此遇钟离权为黄粱一梦所悟,遂入道,为“八仙”故事渊源。八仙宫以其美丽动人的“八仙”传说而享誉海内外,被视为道教仙迹胜地。“八仙”是道教传说中的8位神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每到农历四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八仙庵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届时周边地区的信徒和游客会纷纷来到这里,进行朝拜等宗教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