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头骨:真非真
第三节 水晶头骨:真非真
传说中墨西哥的原居民阿兹特克人有用石头、骨头、木头等材料雕刻人头骨的习俗,称为“死亡头”。其中有一些是用水晶雕刻的,主要是当念珠或护身符用的,比较小。比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两个被鉴定为属于“古代墨西哥”的小头骨,小的一个是用滑石雕刻的,大的一个是用水晶雕刻的,高度也不过1.25英寸。巴黎的一家博物馆也藏有一个水晶头骨,大约为真人头骨的一半大小,法国专家认为是阿兹特克人在14或15世纪时制作的。但是这并不是神秘现象或“新时代宗教”鼓吹者所说的水晶头骨。他们心目中的水晶头骨,与真人头骨差不多大小,风格写实,惟妙惟肖,据称是玛雅人的圣物,拥有神秘的力量。
而在《水晶头骨之谜》中说:根据长老会传下来的说法,共有52个。玛雅人有13个,其他的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神圣之地,其中包括美洲许多其他土著部落,也包括西藏和澳洲土著等部落。但是现在已不到52个了,因书中提到:在危地马拉的一个村庄,村里的土著人把水晶头骨拿给神父看,神父说是魔鬼制作的,于是就把那水晶头骨打得粉碎。书中说:其中12个头骨的下颌骨能活动,称作“会唱歌的头骨”,里面存储了大量知识,是外星人从天狼星座给地球人带来的礼物。为了协助知识的传播,外星人在地球上又制作了40个下颌骨不能活动的头骨,称作“会说话的头骨”。
有谣言传说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能说话,会唱歌。这些水晶头骨里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根据传说,人们必须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找到全部头骨。那一天是已经循环了5126年的玛雅历法的终结。除非13个头骨聚集在一起并按正确的位置摆放,否则地球将飞离轴心。只有那样做,头骨的超自然力量才能挽救地球。
安娜的发现
目前世界上除了大英博物馆陈列的这颗水晶人头之外,世界上还有十几个水晶骷髅在巴比伦、埃及、印加帝国等多处遗墟中被发掘出来。巴黎的人类博物馆、纽约的国家博物馆都有收藏。而其中有一颗保存在一位名叫安娜·米歇尔·黑吉斯的英国妇女手中。
有关这颗头骨的重见天日,还有一段神话般的传奇。那是在1927年,当时安娜还只有17岁。这位来自英国的姑娘,随着父亲、考古学家米希尔·海德吉来到了洪都拉斯。父亲的考古队在挖掘拉丁美洲的著名古城卢巴·安吐姆古城废墟时,父亲米希尔正忙于整理和鉴定新出土的古代兵器,但是绿锈斑驳的旧铜器引不起女儿的兴趣。安娜便嬉戏地从一堵断墙跳到另一堵断墙上。突然,一缕白光在墙角闪了一下,安娜好奇地走过去,蹲下身子,扒开碎砖。这下子可把她吓得几乎昏了过去,在她手下闪闪发光的竟是一颗骷髅人头。实际上,安娜这次发现的还只是水晶骷髅的上半部,经过她的细心寻找,3个月后,她又在附近的土里挖出了水晶骷髅的下半部。起初,考察队将这件珍宝献给了洪都拉斯当局。但是在米希尔回国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又把它当做礼物回赠给了他,由他带回了英国。米希尔早已去世,安娜现在也已80多岁高龄,她一直珍藏着这个水晶人头。
谁的作品
水晶人头引起了世界各国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这些水晶人头何人制作?如何制作?产生于哪个时代?制作水晶人头的意图是什么?
经考古学家鉴定,这种与实体一样大小的水晶骷髅,系由大块水晶制成,重5千克,完全仿人头骨制作,牙齿整齐地镶在牙床上,两只眼睛各为一块圆形水晶;更令人称绝的是,水晶骷髅的下巴可以像真人那般开合,简直合得天衣无缝。考古学家认为,制作这样一颗水晶人头至少费工150年,雕刻后用砂粒磨光。出土前,至少在地下埋藏了3600年。
常识告诉人们,水晶的高级制造技术是始于差不多半个世纪前的1947年。如果事实确定表明数千年前的古人掌握了先进的水晶制造技术,那么显然在其后的数千年间文明发展未能在原有程度上持续下来,而是出现了某种夭折或者说空白。
至于水晶人头何人制作?为何制作?法国科学家在介绍时说,在法国人类博物馆里陈列的那颗水晶人头,是公元14世纪或15世纪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先祖阿兹特克人制作的。从历史和宗教角度分析,估计它是阿兹特克人的一个祭司牧杖顶端的装饰品。在发现这颗水晶人头的现场,发现了许多精制的小型铜制工具。看来,水晶人头是阿兹特克人用铜制工具雕刻的。这说明,中古时代的阿兹特克人不仅早就掌握了冶炼铜的技术,而且懂得了水晶的美和雕刻水晶艺术品的精巧技艺。
但英国科学家却提出异议: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在20世纪40年代还在密林中过着原始生活,他们的先祖是否真在14世纪或15世纪冶制过铜器还是个谜,因此更不能以此为证来确定水晶人头的制作者和制作年代。此外,水晶人头仅仅是一件饰物吗?难道它不具有其他更加神秘的目的和功能?也有科学家认为水晶头是玛雅人的文明遗物,到底有什么用途,却也是个说不清的问题。
电脑检测
围绕安娜的这块水晶头骨不但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科学家对它也非常着迷,它神秘的历史和呈现出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性能激起了他们极大的热情。经过反复的沟通,后来安娜同意让科学家把它带回海莱德-派克尔德电脑电子公司检测。
海尔莱德-派克尔德公司是世界上领先的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制造公司。他们在电子元件领域广泛应用水晶,因此对水晶的物质性能、制作工艺和科学使用方法也颇有研究。
对水晶头骨的检测工作是1970年在位于加利福尼亚萨坦科莱罗的海尔莱德-派克尔德水晶实验室进行的。频率标准小组负责人包括实验室常务主席杰克·卡斯特以及前任石英部件工程部经理查尔斯·亚当斯。
最初检测组还不太相信水晶头骨是由真石英水晶制成的。因为天然水晶的形成过程需要上亿年的时间。水晶生长在地壳深处,通常都要经历火山和地震。在形成过程中凝结了巨大的热量和力量,然后由“种子”水晶将其释放出来。种子是由一个单一的硅原子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与两个在高温状态下的水原子或周围的蒸汽中释放出来的氧原子组合而成。原子组合以后就形成了带有单一水晶细胞的二氧化硅,所有的石英水晶都是由这种物质组成的,其副产品为氢。在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如果条件允许,这一单一种子就开始生长,但周围的流体必须含有适量的硅和水或是长期处于高温高压下的蒸汽。当原生的流体慢慢地渗入到二氧化硅的第一个细胞上时,这个细胞就开始衍生出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细胞,但在复杂的水晶结构中一次只能形成一个原子。水晶体内的每个细胞形态都是重复相同的,每个细胞自身都是一颗小水晶,每个细胞都像前一个细胞一样有着相同的形态。这样水晶就搭起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架——“水晶架”因此而得名,其几何构成极其规律。就这样日积月累,渐渐的一块纯净透明的天然石英水晶就形成了。它的天然状态呈多棱形,通常是六棱形,长到最佳点就逐渐变细。
而且在水晶生长过程中还很容易受到周围铁、铝等大量物质的侵害,结果就出现了色泽上的变化。除此之外高强度的辐射也会影响水晶的生长和色泽。只在没有射线和其他追踪元素的地方,才有可能长出百分之百纯净透明的水晶。因此,大块的纯度极高的天然石英非常稀少。
但是令海尔莱德-派克尔德研究组惊讶的是,该头骨确实是是由纯度极高的天然石英制成的。而且不但头颅部分是一整块水晶制成,而且下颌部分也同出于这块水晶。
要知道这种高纯度的水晶石可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了。按照宝石专家所使用的摩恩硬度标准,它只比钻石稍微软一点儿,再加上它脆而易碎,无疑会给雕刻工作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尽管如此,头骨的雕刻工艺却精美异常。根据检测小组估算,即使用当今带有钻石头的电动工具,也要刻上至少一年的时间。但是检测小组断定,要雕刻这样娇贵的物品,根本不能用任何带钻石头的电动工具,因为它经不起用该工具所产生的振动、热量和摩擦,它会因此而破碎的。以至于一个小组成员不得不说:“真难以想象还真有这样一个头骨”。
水晶头骨的解剖学意义
除了对水晶头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严格鉴定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解剖学方面认真研究了这个艺术品。这个头颅用水晶雕成,高12.7厘米,重5.2公斤,大小如同真人头,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雕成的。这颗头颅的五官比例与现代人一模一样,牙床上整齐地镶着上下两排牙齿,眼睛由圆形水晶石点缀,鼻骨则由三块水晶石拼成。水晶头骨从解剖学的角度考虑惊人地精确,但他并不是以一个普通女土著人为模型雕成的。至今一千多年历史,专家们研究过头颅的表面及其内部结构后,肯定其历史非常悠久,确是玛雅时代遗留的文物。它的牙齿虽然制作得非常精确,细节全备,但却不属于人的任何类型。斯诺医生说它的臼齿是“X”型的。
所有人的臼齿不分种族,都带有天然的凹槽,这使得它们高低不平,更适于咀嚼。这些咀嚼面上的凹槽看上去像个加号(十)。奇怪的是米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牙齿表面上的凹槽角度与人类臼齿上的不一样,看上去像个“X”。考虑到整个头骨在解剖学上的精确性,它甚至都包含了这样的细枝末节,斯诺医生觉得这不大可能是雕刻家的疏漏。说到底,他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地尽量做得与原型完全一致,但却犯这样一个愚蠢的错误呢?这么一分析,就看出“X”形臼齿说明头骨的原型不可能是人类——或者说至少不是我们所知道的现代人的一种。
难道这个头骨真的是以某个“异形人”为模特制作的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或者它能证明某种已经灭迹的古代人种曾经存在过?这好像也不太可能。
毋庸置疑的是水晶头骨具有明显的美洲土著人头颅的特征。这是众多水晶头骨中最精致的一个,而它显然与美洲有关。无论如何,这个头骨看起来不像是在欧洲的工场里拼凑起来的。我想有关头骨起源的传说中所谓的“德国制造”的说法会不会是考古学上的殖民主义的体现呢?——认为中美洲的土著人自己没有能力制作这么精致的头骨,完全否认头骨是圣物的可能性。这会不会又是在贬低墨西哥土著人的艺术成就呢?
它来自哪里
正因为这个头骨的质地与雕刻技术如此成熟,使人们对它的出处更感兴趣。古代玛雅人是数学、天文学和历法方面的专家。他们所拥有的技能可以与现代技术相匹敌,甚至还能超过它。但是我们却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表明古代玛雅人真的曾经拥有过水晶头骨。而且,有另外一些证据表明,是后来的阿兹特克人和墨西哥中部及高原上的印第安人制作了它们。这些古代人都善于在水晶上雕刻一些美丽的物品,也很频繁地使用过头骨这一意象。
曾经有两名考古学家就此展开了两年的缜密调查,发现被安娜发现的头骨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一本名为《人》的人类学图书,当时的持有者在1945年左右将这颗头骨以400英镑的价格卖给了米歇尔的父亲,在此之前曾经还有过一次拍卖,当时同样是在英国苏富比拍卖行拍卖,当时大英博物馆曾出价360英镑,但是当时的水晶头骨持有者认为价格太低,便自己又买了回去,现今,在大英博物馆依然留有当时拍卖时的文献,这更加确定了现今的水晶头骨持有者所讲述的事情完全就是凭空捏造,水晶头骨根本就不是玛雅文化的产物,更不是玛雅神庙出土,而它的来历,或许只有当年那个拍卖它的持有人才能说的清楚。
【知识链接一】
嗜血玛雅
就像玛雅在数学和天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可否认一样,在库埃罗发现的有关玛雅人嗜血的证据也无可置疑。玛雅人不仅嗜好给自己放血,并且还拿俘虏作人祭。在此遗址上除了发现有上述和人牲有关的物件外,还发现了一根魟鱼的脊骨,根据象形文字推测,这可能是在祭祀仪式上男人用它刺破耳垂或阴茎、女人则用它刺破舌头的放血用具。
的确,对玛雅人来说,任何重大事件,从生老病死,到播种玉米、国王即位都需要放血。它不仅具有象征意义,也是人类在向诸神奉献他们最贵重的礼物。玛雅国王作为连接生者和诸神以及先祖之间的神圣纽带要举办各种形式的仪式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打通尘世和精神世界之间的通道。在仪式上,主持祭司试图进入半真半幻的状态,以期和超自然世界作直接接触。权贵们借助迷幻药甚至麻醉制剂和药草进入虚幻世界,也为随后进行的最重要的仪式项目——放血做前期准备。
在一些玛雅人的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正在给自己放血的一尊塑像:他的头饰、耳饰和缠腰布都显示他身份高贵,但缠绕在他身上、捆绑俘虏用的绳子则表明他是在赎罪。他正在划破生殖器(在这样的仪式上还划破舌头和耳垂),让流出的血滴在树皮纸上。浸透鲜血的纸随后将被焚烧,变成烟雾后由诸神将之当成给养吸收。
【知识链接二】
球赛:事关生死
古代玛雅盛行一种叫做“波塔波”(Pok-Ta-Pok)的运动,类似于今天的篮球,所以几乎每一个玛雅城市都有一个球场。在玛雅,球赛是一项具有浓重宗教意味的赛事。玛雅人认为,球赛象征着第三次重生中攸关生死的搏斗。球场的地面代表着人类的地球平台,在第三次重生之中它从地下世界中分离出来。是神主宰着球赛的胜负,正如他们主宰着战争的胜负一样。而最与现代人的思维相悖的是,最终胜方将被砍头献祭神灵。按现代人的想法,没有人希望赢得胜利。但在玛雅人的信仰里,为伟大的太阳神献身是最幸福光荣的事。所以说,玛雅时期有特权阶层参加的球赛并非是为了消磨酷暑时节后半天的时光。
通常,在建造细致、由城市重要仪式建筑环抱建的球场上,参赛者重新上演着英雄两兄弟和地府的阎王之间因积怨而引起的赛事。像神话中描述一样,这是生死攸关的比赛,有时以失败者成为仪式上的人牲而告终。
尽管考古学家多年以来不愿相信球赛中含有人祭的成分,但玛雅的绘画和铭文都显示球赛有时以死亡结束。有时俘虏之间相互比赛,象形文字记载了参赛者的名字和头衔,有时囚犯则和权贵组成的球队对阵。带有血腥的球赛以多种形式告终:失败者可能被重球击毙、斩首或者在后来的球赛中当做球使,他们被捆得紧紧的,在神庙的台阶上被扔来扔去,或在球场内被球棒击来击去。
【知识链接三】
活祭的男孩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墨西哥古玛雅活人祭祀使用的很可能是男孩或年轻男子,而不是先前认为的处女。
在被西班牙人16世纪初征服之前,玛雅人在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的丛林中修建了高耸的寺庙和精美的宫殿。尤卡坦半岛奇琴伊察市的玛雅神职人员用小孩祭祀,向神祈求雨水和肥沃的田地,他们会把小孩扔进神圣的灰岩洞。
对玛雅人来说,这些灰岩洞是他们的水源,并被视为通向阴间的一个入口。尤卡坦大学的考古学家吉尔勒莫-德安达把在奇琴伊察一个神圣山洞底部发现的127具尸体的骸骨拼凑起来,发现超过80%的尸骨很可能是3到11岁的男孩。德安达表示,另外的20%主要是成年男性。他戴着水下呼吸器潜入水里发现了玛雅人的珠宝和尸骨。
他表示,小孩经常是活生生地被扔进山洞,以取悦玛雅雨神,有些小孩则在被献给众神之前按照仪式被剥皮或肢解。德安达说:“据说,这些神喜欢小孩,尤其是雨神,它有4个被描绘成矮人的助手。所以玛雅人用这些小孩祭祀,作为一种直接与雨神沟通的方式。”
先前,考古学家认为,玛雅人是用处女来祭祀,因为从公元850年左右直到西班牙人建立殖民地期间的这些尸体被发现时常常戴有翡翠珠宝。德安达表示,在他们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很难确定尸骨的性别,但他认为,玛雅神话的文化证据表明,这些年轻的受害者其实是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