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的另一个家园
第一节 金字塔的另一个家园
从发展过程来说,古典初期,玛雅金字塔坡度较缓,层阶明显,许多地方刻上了象形文字。如在洪都拉斯西部科潘的那座金字塔上,就有一条神秘的石阶——文字梯道,它一直通到金字塔的顶端。文字梯道宽10米、长27米,共63阶,高度约30米,由2500块方石构成,文字就刻在每一块经过精细加工的石头上,文字四周雕有花边,石阶每隔12级就立有一个人头雕像。据传说,这是他们的祖先天神的形象。有些学者认为,这座文字梯道可能是古代玛雅人的编年史,或者可能是他们关于金星、日食、月食观测记录。
古典中期,金字塔层阶渐不明显,整个塔身呈锥体形,阶梯坡度越来越陡。古典末期,即公元9世纪时,金字塔又逐渐恢复到最初的情况,体积加大,阶梯坡度也转缓了。
陵墓,还是祭坛
开始人们认为,美洲的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有功能上有显著的不同,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而美洲金字塔则大都是古代印第安人为祭拜神灵筑起的高层祭坛。古代印第安人是多神论者,他们诚心崇拜天神、雨神、雷神、河神、太阳神、月亮神等,每当举行祭祀时,他们总要登上山冈,表示自己更加接近神灵。后来印第安人迁徙到平原、河谷、盆地一带定居,附近没有高地和山丘了,为了祭神,他们便筑起土丘,在丘顶建起庙宇祭神。从此以后,筑台祭神便蔚然成风,世代相传。这样久而久之,祭坛的规模和形式逐渐发展成金字塔式的建筑。这些金字塔不仅反映了古代印第安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状况,而且还集中地表现了他们在建筑、雕刻、绘画和装潢方面的艺术才华和成就,为我们研究美洲古代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然而在20世纪却因一次偶然的发现,打破了以往的说法。当时,有个法国人阿尔贝·吕兹来到玛雅地区帕嫩克古城遗址,考察研究一座金字塔。在金字塔顶端神殿里,发现地上一块大石板上有几个窟窿,他便带人撬开了这块大石板,找到了一条泥石堵塞了的阶梯甬道。吕兹与6名助手用3年时间,挖通了这条长20米、有56级台阶的地下甬道。甬道尽头是石墙,墙下有些玉珠耳饰和项链。他们拆除了石墙,又发现一条新的甬道,它的尽头还是一堵石墙。其左有一石瓮,内有6具年轻人的尸骨,可能是殉葬者。吕兹等人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墙上有一块三角形的大石块,他们断定那是一扇门。他们撬开这块三角石,果然发现了一间大墓室,墓顶上覆盖着一块6吨重的大石板。他们用了4个汽车千斤顶才将它逐渐移走。墓穴高7米,宽4米,长9米,室内四壁布满浮雕人像,中间有一巨型石棺,上面覆盖着重达40吨的石板,石板上雕有人像和复杂的图案。专家们研究了石板上的象形文字,推断它制作于公元7世纪。死者头部覆盖着玉制面具,周围堆放着殉葬品,其中有金玉制的冠冕、耳环、项链、手镯和小偶像。这一发现说明,玛雅的神庙不一定都是供奉神像的,其中有一些是作为统治者的陵墓,有一些则与观察天文有关,例如科班就有专门纪念发现日食的庙。
层中层
美洲金字塔一般都由一个个平台构成,层层叠起,逐渐缩小,多为四五层,也有八九层甚至十几层的。塔的东西两侧或四周建有陡峭的石阶,拾级而上,可达塔顶。美洲最早的金字塔有的呈圆形,例如墨西哥城南部的魁古尔克金字塔就是如此,它建于公元前200年,塔高20米,直径130米,共分4层,过去它在火山岩浆下埋没了2000年,直到近几十年才被发掘出来,重见天日。
又例如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东北部的羽蛇神金字塔,建于公元10世纪,塔座呈四方形,共分9层,层层叠起,向上逐层缩小。塔座四方有宽阔的石阶梯,直通塔顶,每面阶梯各为91级,四面总数364级,加上最后的塔顶平台,不多不少,恰恰是一年的天数——365日,塔座的阶梯分为18个部分,正好古代玛雅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据说这种数字的相同,并不是无意的巧合,而是古代玛雅人精心设计的。至今令人不解的是,在古代不可能有现代科学仪器的条件下,玛雅人凭据什么掌握了那样精确的天文知识,他们能推算出日食的时间以及月球、金星和其他行星的运行周期,创造了以365天为一年的太阳历,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年末加五天为“禁忌日”,他们又推算出平均一年更准确的时间是365.242天,与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只差0.0002天,比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还准0.0001天。羽蛇金字塔引起人们津津乐道的,正是因为它与古代玛雅人的天文历法科学有关。
美洲很多金字塔里面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金字塔,例如著名的奇琴伊查大金字塔里面,就发现了一个小金字塔,而在乔卢拉金字塔里则有三个小金字塔。之所以出现“塔中有塔”的奇怪现象,这是因为在古代印第安人部落之间的战争中,胜利者总要把他们的胜利表现在金字塔上,征服者的金字塔往往被胜利者的金字塔所覆盖,这就是金字塔里有一个或几个小金字塔的原因,这也是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的显著区别之一。
形态各异的创新
美洲究竟有多少金字塔?由于有些金字塔尚未被发掘或者未恢复原状,因此,目前很难做出准确地统计。据有些学者粗略地估计,大大小小可能在1000座以上,其中最著名的是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被称为美洲金字塔之中的佼佼者。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美洲许多金字塔在造型、结构、风格方面都不完全相同,各具特色。例如危地马拉西北部的蒂卡尔,坐落在佩腾湖畔的原始森林深处,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热带森林中,一座座梯形金字塔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分外巍峨、庄严、肃穆。绿草如茵的长方形广场的东侧,有一座金字塔的形状颇像一头雄踞于密林中的美洲豹,因此,被称为“美洲豹金字塔”,建成于公元810年,塔基坡度很陡,高52米,塔身由上到下共分9个梯次,顶端建有小庙。在美洲豹金字塔的对面,有一座金字塔高46米,塔顶饰有一个巨大的石刻假面,塔的底部分3个大厅,墙壁上雕刻着表现玛雅人劳动和生活的动人图景。经离此塔500米处,是一座最高的金字塔,高达75米,塔的门楣和梁柱多用当地出产的一种硬木,被完整保存下来的一方木雕门楣,被视为古代玛雅木雕艺术的代表作。几年前,一些考古学家在丛林中又发现了一对奇异的孪生金字塔,它们对称地矗立在一块石砌的平台上,塔身分五部分,塔顶是一个近似正方形的小平台,塔身四面都有宽敞的石阶直通塔顶,从碑石的铭文可知,这对金字塔建成于公元71年,像这样在一块平台之上对称地建造一对奇异的孪生金字塔,这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在美洲,哪里有金字塔,哪里就有城市。凡是政治和宗教的中心,必定建有金字塔,例如乌斯马尔和奇琴伊查是玛雅部族的政教中心,建造了著名的乌斯马尔金字塔和奇琴伊查金字塔,塔底宽80米,呈方形,从底部往上逐渐缩小,高200米,有900级台阶至塔顶,塔顶建有神坛。
在艾尔培希恩地区有一座结构奇异的壁龛金字塔,它好像人们庆贺生日的一个7层的“生日蛋糕”,令人百看不厌。阿尔班山金字塔建造在2300年前夷平的一座高山顶上,塔上饰有可怖的雕像,令人望而生畏。洪都拉斯的科潘金字塔,阶梯上刻有许多形状奇特的象形文字符号,记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变迁的真实记录。
山的化身
1976年,巴西空军用红外线从空中拍摄了亚马孙流域的照片。一些考古学家通过对航空照片的分析,竟意外地发现在巴西亚马孙地区的层峦叠嶂中有三座奇特的金字塔形山峰,它们由于被蓊郁的森林和浓重的雾霭所遮盖,过去一直未被考古学家所发现。根据航空测定,三座金字塔形山峰中最高的一座高200米,比埃及两座最大的金字塔还要高出1/3。
这三座奇特的金字塔形山峰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对此国际学术界至今仍然众说纷纭,其衷一是。有些学者认为,远古时地壳运动频繁,地形屡有变迁,才自然演变成三座金字塔形山峰,因此,它们不是人工修建成的,而是天然的巧合。更多的学者却不同意此种解释,他们认为,这三座金字塔形山峰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远古人们修建的。考古学家在原始森林里发现古代印第安人居住过的一些洞穴和古建筑遗址。发现崖壁上刻有至今人们不能辨认的形状,还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古文物,一些陶片上刻印有几何形纹。一些考古学家估计12 000年至14 5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曾居住过一个名叫荣古拉腊的印第安部落。据推测,这三座奇特的金字塔形山峰,很可能是他们修建的。
发现了金字塔形山峰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全世界考古学界和地质学界的巨大兴趣,许多国家的学者和考察队纷至沓来,争论不休,各执己见。
如果这三座山峰果真是古代印第安人修建的金字塔,那么,美洲金字塔的历史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疑谜:10 000年前的印第安人真能创造出如此宏伟的奇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