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至极:玛雅之城

第一节 绚烂至极:玛雅之城

从整个古代世界来看,玛雅人的建筑也是十分出色的。几乎所有的玛雅城市都有较大规模的建筑群。大城市更有一系列花团锦簇的建筑物,其中心是巍峨的金字塔坛庙,塔中有华丽的梯道,坛的两边有巨大的宫殿或其他庙宇。有的城市还在四角建了高耸的台楼和坚实的碉堡,以及炫耀战功的纪念馆,另外,也有一些别致的独立建筑物,如修女门、长围墙、赛球场等。建筑群布局整齐和谐,塔庙环立,中心建有广场,气度宏伟。

还有的神庙实际上是艺术展览馆。例如1947年发现的博南帕克“画厅”庙便是这样。此庙坐落在玛雅名城皮德拉斯·尼格拉斯附近,位于现今墨西哥启阿巴斯州东部。那个“画厅”里有巨幅彩色壁画。画室共3间,制作年代约为公元6世纪至公元11世纪。壁画内容包括贵族的仪仗队行列、战争与凯旋、献俘审俘、庆祝游行和呈缴贡赋等场面,壁画色彩绚丽,线条明晰,人像精致,构图严谨。在献俘审俘的壁画中,首领头戴豹皮长毛冠,身穿豹皮坎肩和短裙,脚穿豹皮靴,手拿一把伞形权杖,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在他左边有一个身强力壮的将军,戴着兽头帽,披着甩金钱豹皮制作的披风,献媚地向首领呈缴俘虏。俘虏们赤身露体,有的盘腿而坐,有的已受了伤,支持不住,正斜躺着。他们都在台阶下面向那首领求饶,最下面一层台阶上还有一颗人头。博南帕克壁画是唯一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古墨西哥壁画,它的艺术成就,堪与中国的敦煌、印度的阿旃陀、克里特的诺萨斯艺术媲美,是世界艺术宝藏的一部分珍品。如今玛雅还残留着一些“军人神庙”遗迹。其中一处,庙顶和庙墙都已荡然无存,然而一排排石柱和石像尚且存在。每根柱子都是用十几块一人高的大方石块垒成的。军人神像则是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它头戴平顶小帽,身子半躺着,表情显得悠然自得。玛雅神庙建筑规模宏大,是世界少见的。

奇琴伊查天文观象台

玛雅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建筑物。如奇琴伊查的天文观象台便是其中之一。它是圆顶建筑,位于两层高大的台阶之上。内部有螺旋形的梯道和回廊。天文观象台的观测室早已被严重破坏,然而从残存的建筑物中仍可推测它的结构十分精巧,建筑艺术十分高超,从上层北面的窗口通过厚达3米的墙壁形成的对角线望出去,在右边恰好可以看到春分和秋分落日的半圆。通过南边窗口对角线看去,那方向恰好指着地球的南极。又如今天还存在的奇琴伊查修女堂大门,它是长方形的,有两层楼那么高,门框分几层。门楣上有一蛋形的圈,圈内有一尊端坐着的神像。整个修女堂大门看上去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有的玛雅大型建筑物的外部筑有围墙,如图卢姆至今还保存着一道巨墙,长780米,宽6.6米,高3米至5米。

古代玛雅人创作了许多艺术珍品,可惜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幸存者已是稀世之宝,价值连城,其中有:

帕连克城的浅浮雕像《奴隶主和奴隶》。浮雕的中心人物是一个体胖身高的男奴隶主,他的脖子和手腕上都戴着用黄金创作的装饰品,坐在跪着的两个奴隶身上。左边有人献谷物,右边有人献人头。这幅浮雕极为形象地刻画了奴隶主的残暴和贪婪。浮雕顶部饰以象形文字,这是玛雅图画雕刻中的一大特色,也有的饰以几何图案。

中部热带雨林地区的纪念人像。这种人像是在现今危地马拉森林深处被发现的,它高10米,宽2米,厚0.5米,用整块石料雕刻而成,上小下大,呈舌形。人像上部是繁杂的饰物图案和一顶高大的帽子。中部是被纪念人的上半身,下部是图案装饰。人物面庞丰腴,五官端正,表情安详,眼睛紧闭,可能是参照他睡眠的形象设计的。

奇琴伊查城的金盘。盘中图画的主题是杀人祭神:左边是祭司,他伪善地读着祷告文书,右边是刽子手,手举利矛,准备杀人,中间那个要作祭祀的人披头散发,正等待着死亡。他头上有一个怪龙似的神正张牙舞爪,急欲吞食被当做祭品的人。此图逼真地描绘了当时玛雅杀人祭神的落后风俗。

尤卡坦的妇人抱犬携子陶像。这是一件民间工艺品,妇人右手抱着一只小犬,左手搀着爱子,像是漫不经心地在散步。陶像形态古拙,但能表达出母、子、犬三者不同的神情:妇人安闲,儿童娇憨,小犬依人。这些宝贵的艺术品,为研究玛雅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充分说明了玛雅人的聪明智慧。玛雅人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异彩做出了伟大贡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赞叹和重视。

库库尔坎神庙的飞蛇

在北美洲墨西哥合众国东南部尤卡坦半岛的东北端,距离尤卡坦州首府梅里达100千米处,有一座驰名全球的古迹——奇琴伊查城的库库尔坎神庙(西班牙人称为“卡斯蒂略神庙”)建筑在高达29米、周边各宽55米的台基上,台基分为9层,每边有90级石阶梯,直通顶部台阶两侧是宽达1米的边墙。在朝北一面台阶的边墙上自刻有七个等腰三角形,与当地生长的响尾蛇背上的三角形花纹十分相似。在神庙正面梯级的底部雕刻着两个带羽毛的蛇头,蛇头高1.43米,长1.78米,宽1.07米,张开大嘴,伸出长舌头,颇为壮观。每年春分和秋分时节的下午,当太阳开始向着正西方向徐徐下落时,北面边墙受太阳照射的部分,蛇形显现,从上而下,逐渐由笔直变为波浪形,直至蛇头,远望犹如活生生的巨蛇从塔顶向下游动似的,形象十分逼真,蔚为壮观。自古以来,每当墙上蛇影出现时,当地居民就涌向庙前,摆出食品、香烛等供品,虔诚地膜拜顶礼,唱起民谣,翩翩起舞,祈祷“蛇神”保佑。随着太阳下沉,夜幕降临,墙上蛇影才渐渐消失。

为什么平常不见而只在每年春分和秋分时节的下午才能看到蛇影呢?蛇影怎样会在边墙上显现出来?古人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很多探索,但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后来一些学者经过长期研究,终于解开了这个谜。这个奇景原来是古代玛雅人的天才创造。

玛雅人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中科学文化最发达的部族之一,他们崇拜太阳神,把“带羽毛的蛇”视为太阳神的化身,库库尔坎是玛雅语“带羽毛的蛇神”。早在公元5世纪初,一部分玛雅人开始向尤卡坦半岛北部迁徙,于公元五六世纪之际建立奇琴伊查城。公元7世纪,奇琴伊查居民放弃这座城市向西南迁徙,在尤卡坦半岛西南部丛林沼泽地带,又建立了新的城邦。到了公元10世纪末,这些城邦因受到来自墨西哥的托尔特克人的攻击,其居民重返故乡奇琴伊查城。入侵者托尔特克人统治这座城市达两个世纪之久。这时,奇琴伊查城成为玛雅人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玛雅文化是美洲古代三大文化之一,是美洲文明的源泉。玛雅人长于雕刻、绘画和建筑,在他们建造的古老神庙和宫殿的墙壁、立柱、梯阶上都饰有精致的浮雕,绘画彩色瑰丽,构图较严谨,形象生动准确。他们在天文历法和数学等方面具有杰出的成就,对天象进行了周密观测,很早就知道月亮、金星和其他行星运行的周期,能准确地推算出日食的时间。他们以冬至为岁首,创造了以365天为一年的太阳历。他们在奇琴伊查城建造了著名的天文观象台,这是在两层高大台阶之上筑起的圆形建筑物,内部有螺旋形的梯道和回廊,从上层建筑北面的窗口,通过厚达3米的墙壁形成两道对角线,依此线望去,在右边可以正好看到春分和秋分落日的半圆;南边窗口的对角线则正好指着地球的南极和北极。由于春分和秋分日的太阳光都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南、北半球得到的光热相等。玛雅人根据这一自然规律和特点,巧妙地设计和建造了库库尔坎神庙,并在朝北一面台阶的底端精心雕刻了披有羽毛的蛇头,其身躯藏在阶梯的断面上,若在平时,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唯有在每年春分和秋分日的下午,而且只有在日落偏西到了某个特定角度时,阳光斜射过来,使偏北方向的九层台基棱角的阴影正好遮在那连接蛇头石雕的阶梯断面上,形成波浪形的长条,弯弯曲曲显现出蜿蜒的蛇身,连同蛇头,整个是飞蛇白天而降的形态,随着日落光线辐射角度的变化,那蛇身好似在徐徐游动,犹如“蛇神”显灵似的。古代玛雅人创造出“光照蛇影”如此惊人的艺术幻觉,这包括建筑物、阳光、阴影等一系列不差分毫的精确的几何计算,它由时间、地点、角度交织而成,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光照蛇形”的奇景是古代玛雅人杰出科学才华和艺术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闪烁着奇光异彩的一颗珍珠,直至今天仍深受人们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