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音调
音调是指短小的且具有表现力的旋律片段(即音高关系)。它由若干个乐音与相应的节拍节奏形式等表现要素有机结合而成,歌曲就是由这种富有特殊表情含义的音调发展而成的。
音调的表情、性格等特征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调关系最为密切。歌曲是音乐与语言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性格等都有着不同的语调特征。因此,音调自然就有着多种多样、变化无穷的特点。下面通过一些歌曲实例来加深理解旋律中的音调特征。
例2-1-1
上例为河北民歌《小白菜》,该曲采用比拟的手法诉说了一个自幼失去亲娘、受人虐待、孤苦伶仃的女孩的悲惨命运。
例2-1-2
上例为现代舞剧《白毛女》第一场中《喜儿哭爹》的唱段,该曲的曲调撕心裂肺、悲痛欲绝,其音调与《小白菜》有着相似之处,即:曲调逐级缓慢下行,带有生活中“哭腔”的音调特点。
例2-1-3
《卖报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此曲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作品中,儿童化的短小语句、简单的节奏、起伏不大的旋律线形成了这首儿歌典型的形象特征。
例2-1-4
这是一首在幼儿中广泛传唱的歌曲。我们可以看出,该音调是在儿童朗诵歌词声调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例2-1-5
例2-1-6
以上两首歌曲选自冼星海在《黄河大合唱》中的男声独唱《黄河颂》与女声独唱《黄河怨》。其中,《黄河颂》的音调上扬,绵延伸展,表现了庄严、宽广、博大的气势,具有男性气概;而《黄河怨》的音调级进下行,中间插入上行的呐喊式旋律片段,表现了被压迫、被凌辱的中国妇女既哀怨痛苦又愤怒抗争的情绪,具有女性倾诉的特征。
从音调的时代特征来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音调的风格也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以下两首歌曲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风貌。
例2-1-7
例2-1-8
以上两首歌曲分别为《大刀进行曲》和《歌唱祖国》。《大刀进行曲》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其曲调刚健、有力,与歌词结合表达了中国人民英勇杀敌、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精神;《歌唱祖国》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获得了解放,翻身做了主人,所以,在歌曲的音调上具有了自信、豪迈的气质。这两首歌曲都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时代风格特征。
从上述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大致了解了旋律中音调的一般特征,从中可以发现音调与语言、情绪、性格、年龄等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同一首歌曲的音调,往往也同时具有诸多方面的内在含义,我们应当采用综合的方法予以全面分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