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的结构

第二节 歌词的结构

歌词的情节与内容,是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来陈述的。因此,曲作者对于歌词句式特点及段落结构的把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结构

字、词是汉语中的基本结构单位。词可以由一个字或多个字构成。如“日”、“月”或“山川”、“河流”等。诗歌中的句子,可按字数分为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十字句等不同的结构形式,每句中的字可构成不同字数的词,从而形成相应的“声韵律动”,为音乐创作提供了节奏、节拍的隐形内涵。以现代歌词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七字句为例,常见结构有3+2+2、2+2+3、2+3+ 2,如:

例3-2-1

我爱你——森林——无边 我爱你——群山——巍峨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春天——吹遍了——山川 春雨——洒满了——园田

二、句式结构

句式结构是指构成句式以及句与句之间字数在结构方面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整齐划一的句式结构(齐言)和长短句式的句式结构两种形式。

整齐划一的句式结构是我国传统诗词歌赋的主要形式。如[唐]孟浩然的五言诗《春晓》:

例3-2-2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长短句的句式结构主要是句与句之间的长短交替,或是在整齐划一的基础上插入结构不同的句式。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例3-2-3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又如《黄河怨》的片断:

例3-2-4

风啊!你不要叫喊!

云啊!你不要躲闪!

黄河啊!你不要呜咽!

今晚我在你面前,

哭诉我的愁和怨。

三、段落结构

段落结构是指构成段落以及段落之间句数在结构方面的相互关系。在歌词的段落结构中,以二句段和四句段最为常见。

二句段的歌词在民歌中运用最为广泛,且最具有典型性。如山西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

例3-2-5

樱桃那个好吃树难栽,

有了那些心思妹妹呀口难开。

山沟沟山洼洼金针针菜,

单为眊你妹妹呀磨烂我一对鞋。

又如山西民歌《会哥哥》:

例3-2-6

门搭搭开花呀不来来,

门外走进俺哥哥来(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

每日里想你你不在,

这些日期你在哪里(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

并头莲花开花离不开,

今日你走了啥时间来(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

杨桃蔓花开白奶奶,

衣服破了你捎回来(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

韭菜花开一大片,

亲哥哥是俺心肝瓣(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

以上两首民歌的歌词,均为两句构成呼应关系的一段体结构,每段的曲调是相同的,并插入了不同的衬词和衬句,虽无具体词义,但对作品的情绪和风格表现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句段是诗歌段落结构的基本形式,其中,“起、承、转、合”的形式最为典型。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例3-2-7

我住长江头,(起句)

君住长江尾,(承句)

日日思君不见君,(转句)

共饮长江水。(合句)

五句段的歌词结构大多是在四句段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构成的。如乔羽作词的《我的祖国》的第一段:

例3-2-8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六句段的歌词除了在四句段基础上加以扩充之外,还可以成为独立的段落形式。如龚爱书作词的《党啊,亲爱的妈妈》第一段:

例3-2-9

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

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

扶我学走路,

教我学说话,

唱着夜曲伴我入眠,

心中时常把我牵挂。

八句段歌词的形成,一般建立在两个四句段的叠加基础之上。如张黎作词的《我和我的祖国》:

例3-2-10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漩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

分享海的欢乐。

大于八句段落的歌词在句式和结构上有很大的自由性,多见于自由体的诗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