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的发展手法
好的歌曲不仅要有好的主题,而且还要把音乐主题运用各种手法多方面地加以揭示、深化,使其成为一个既完整又有变化的统一体。歌曲的发展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各部分之间应做到有机联系,要相互衬托,相互影响,相互对比,相互呼应,这样,才能使整个作品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产生艺术感染力。为此,必须学习和掌握主题发展的各种手法。
一、重复
重复是指将主题或现有的音乐材料一再地反复出现。它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果且最为常用的发展手法。其特征是强调重点,巩固和加深印象,可分为严格重复和变化重复两种类型。
1.严格重复
严格重复是指将主题或现有的音乐材料予以原样不动的重复,多用于乐汇、乐节和乐句的发展中。如:
例4-2-1
例4-2-2
例4-2-3
例4-2-4
2.变化重复
变化重复是指将主题或现有的音乐材料加以适当变化的重复,同样多用于乐汇、乐节和乐句的发展中。如:
例4-2-5
例4-2-6
例4-2-7
上面例子中,例4-2-5仅改变了头部的主题音调,其余部分均为重复关系。例4-2-6与例4-2-7是将主题的尾部进行变化,其余部分不变。这种手法在歌曲创作中最为常见,且多发生在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之中。
二、模进
模进是指将主题或现有的音乐材料移到另一音高上(包括音程关系、节奏形态)进行重复的手法。模进在次数上一般不超过三次。
模进可以分为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两种类型。
1.严格模进
严格模进是指将主题或现有的音乐材料原样不动,而音高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移高或移低进行的重复手法。在实际创作中,常使用二、三、四、五度的模进,多用于乐汇、乐节和乐句发展中。
例4-2-8
例4-2-9
上两个例子为上二度关系的模进手法。
例4-2-10
上例为下三度关系的模进手法。
例4-2-11
上例为上四度关系的模进手法。
例4-2-12
上例为上五度关系的模进手法。
2.自由模进
自由模进是指将主题或现有的音乐材料在音高和节奏上有所变化的移位重复手法。在实际创作中,同样多用于乐汇、乐节和乐句发展中。
例4-2-13
例4-2-14
例4-2-15
例4-2-16
三、节奏的紧缩与伸长
在音乐进行中,将主题或现有的音乐材料在节奏上加以紧缩或伸长,可使音乐情感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
例4-2-17
例4-2-18
以上两例均采用了节奏紧缩的发展手法。
例4-2-19
上例采用了节奏伸长的发展手法。
四、承递
承递是指将主题乐句或现有乐句材料的末尾部分作为后一乐句的开始部分,如此构成连环相扣的承递发展手法,民间艺人称之为“鱼咬尾”。这种手法的主要特征是,由于后句句首采用前句句尾的材料,使音乐获得既对比又变化的艺术效果。如下面几个例子:
例4-2-20
例4-2-21
例4-2-22
五、引申
引申是指在保持主题或现有音乐材料的基础上加以自由派生延续发展的手法。以主题或现有音乐材料的音调和节奏为基础,综合多种发展手法使音乐连绵不断地展开。如下例:
例4-2-23
例4-2-24
六、对比
对比是歌曲创作的主要发展手法之一,其可以对比的音乐要素有很多,如:音调对比、节奏对比、调式调性对比以及力度、速度等的对比。从音乐材料的运用上来看,对比可以分为派生式对比和并置式对比,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的对比程度更大、更强。
1.派生式对比
派生式对比是指源于主题或现有的音乐材料进行发展与其所形成对比的类型。多用于段落结构内部乐句之间的发展中。
例4-2-25
上例是在主题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派生式发展手法,结构全曲,从而赋予了作品变化而统一的艺术效果。
例4-2-26
上例中,第二乐句是在第一乐句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构成的,两乐句之间在音调上的差异产生了段落内部的对比。由于是结构内部的关系,因此,这种对比程度不大,句与句之间还有着内在的联系,使作品在变化中统一。
2.并置式对比
并置式对比是指运用新的音乐材料进行发展从而与主题或现有音乐材料形成对比的类型。多用于整首作品段落之间的发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节奏对比
节奏对比是指运用不同的节奏型及节奏组合与主题或现有的音乐材料形成对比。
例4-2-27
例4-2-28
(2)调式、调性对比
调式、调性对比是指运用不同的调式、调性(转调、换调)与主题或现有的音乐材料形成对比。
例4-2-29
上例运用了离调手法,在音乐结构内部巧妙地形成了调式对比。
例4-2-30
上例是在作品结构内部中、乐句之间运用了平行调式交替手法,从而产生了调性的对比。
例4-2-31
上例是在作品段落之间运用调式交替手法,形成了调式对比。
例4-2-32
上例中,采用了调式交替的手法形成调式对比。即:前四句为C羽调式,后两句转入bE宫调式。
例4-2-33
上例中,由D大调式转入A大调式,之后又转回D大调式。
例4-2-34
上例中使用了同主音大小调式的转调手法。
例4-2-35
上例中,第一句的末尾音与第二句的开始音相同,但调式已由E大调转入G大调,这种转调手法是将共同音作为调性转换的枢纽,使音乐连接更为自然。
(3)曲调对比
曲调对比是指歌曲段落之间音乐材料所形成的曲调线条对比,它是多种对比要素综合构成的结果。
例4-2-36
上例作品中,三个段落之间在曲调线条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音乐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例4-2-37
上例中,以第二段前一部分与第一段及第二段后一部分形成曲调线条的对比,构成了作品的高潮。
练习四
1.认真学习本章内容,掌握歌曲音乐主题的定义与分类。
2.为下面歌词写作两种不同方案的音乐主题。
问斜阳
唐明辉词
雁儿声声过,
菊花渐渐黄,
秋来秋去又一载,
几度秋风几度凉。
大江流日夜,
何时归故乡,
一去四万八千里,
江若有心亦愁肠。
3.举例说明常用主题发展手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4.分析《我爱你,中国》(瞿琮词,郑秋枫曲)的主题发展手法。
5.写作一段带有“重复”与“模进”发展手法的曲调。
6.运用调式、调性对比的手法,写作一段曲调。
7.写作一首带有曲调线条对比的乐曲。
8.自选歌词,创作一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