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姓汉皇刘氏考:从祁姓刘氏到汉皇刘姓的考证》简介
《祁姓汉皇刘氏考:从祁姓刘氏到汉皇刘姓的考证》这本书是由刘晓辉创作的,《祁姓汉皇刘氏考:从祁姓刘氏到汉皇刘姓的考证》共有182章节
1
序
我国古代特有的姓氏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是中国传统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有幸成为四川刘氏宗亲联谊会汉刘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刘晓辉先生的《祁姓汉皇刘氏考》一...
2
上篇:祁姓汉皇刘氏源流若干问题的考证
...
3
祁姓汉皇刘氏源流考证的约定
1.本考证所采信史料素材的原则为:当同一件史事(含人物记载)在正史(含《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帝王世纪》《世本》《竹书纪年》《战国策》《战国史》及二十四史...
4
第一章 中国姓和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通常是维系血缘的隐形纽带。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姓和氏的产生与发展。...
5
一、远古时期最原始的姓和氏
1.姓的产生和发展 最原始的姓产生于远古时期的母系部落时代。 最原始的母系部落时代的婚姻是部落内部的通婚制,后来发现近亲婚姻存在很多弊端,于是,部落的婚姻由部落...
6
二、天子赐姓、命氏的产生
到了君主分封出现以后,赐姓和命氏随之出现:《左传·隐公八年》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1]之土而命之氏。” 1.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所谓天子,就是历代...
7
三、夏商周时代,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夏商周时代,已经进入阶级社会,社会上人们已经明显存在等级、地位、贵贱的不同。因此,此时的氏已经上升为氏族的形象、等级、地位、贵贱等的象征。从父系社会开始男子就是...
8
四、战国后期“以氏代姓”和“男人称姓”开始出现
到了战国后期,宗法制度[4]开始瓦解,姓氏制度也开始发生变化。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如本属于妫姓的齐国田氏,至战国时已经有以田为姓。 前面说到秦始皇的先祖大费,给...
9
五、秦朝废除分封制度,铲除了氏存在的基础
到了秦朝,由于废除了分封制度,氏表示氏族的形象、地位、等级、贵贱等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氏开始与姓融合,氏本来是从姓衍生而来,现在又开始返回到姓中去,也就是说...
10
六、汉朝以氏改姓,以氏代姓,姓氏合一
司马迁写《史记》,顺应历史潮流,将刘邦的姓祁、氏刘中的“姓祁”改为姓刘氏,开创了以氏改姓、以氏代姓和姓氏合一的史料记载的先河。汉朝中期以后,姓和氏基本融合在一起...
11
七、得姓始祖与得氏始祖的含义
由于很多人不了解得姓始祖和得氏始祖的具体含义与区别,因而在族谱中常常将得姓始祖和得氏始祖混为一谈。 1.得姓始祖 第一个因出生以得某姓的人,就是他派下的所有某姓...
12
八、汉时以氏改姓后的得姓始祖的确认原则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38个,后增补到504个。汉代以氏改姓、以氏代姓以后,姓氏的数量大大增加,现在的姓氏有一万多个,常用的大约五六千个。所...
13
第二章 祁姓汉皇刘氏源流若干问题的考证
...
14
一、最早的刘氏氏族部落
我们翻开汉语大辞典,“刘”字的字义就是“姓”。 在远古的氏族部落时代,在今河北唐县的地方,住着一个部落,他们把类似于今天的“卯、金、刀”三个字组成的叫战斧的工具...
15
二、现代刘姓的来源
现代刘姓人群的来源是多元的,主要有五大源头。 1.祁姓刘氏:帝尧姓祁,氏刘的裔孙称为祁姓刘氏 祁姓刘氏是帝尧的刘氏子孙的祁姓+氏刘的合称即为祁姓刘氏。祁姓刘氏在...
16
三、为什么不将祁姓刘氏源流追溯到帝尧以前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从黄帝至尧帝的传递世系是: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帝尧,尧帝是黄帝的五世孙。按《史记》记载,祁姓刘氏的源流应追溯到黄帝或以上,但我们只追...
17
四、为什么说只有帝尧才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
1.帝尧姓祁,或从母姓伊祁氏,名放勋 陶唐氏天子帝尧,名放勋。谥尧,史称帝尧、尧帝、唐帝。父帝喾,母陈锋氏女庆都。 《史记》记载:黄帝姓公孙,叫轩辕。《国语·晋...
18
五、为什么明清时的《刘氏族谱》以监明或源明为祁姓刘氏一世祖
帝尧是祁姓刘氏一世祖在宋代以前的史志文献和《刘氏族谱》的记载是十分清楚的。然而从明代的《刘氏族谱》开始,祁姓刘氏的一世祖由以前的帝尧变成帝尧的儿子或孙子这一代,...
19
六、为什么说丹朱是祁姓刘氏的二世祖
在“只有帝尧才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或肇基始祖、一世祖)”中已经间接地说到丹朱是祁姓刘氏的二世祖,为了慎重,还得重复几句。 刘累是帝尧裔孙,刘累到刘邦(粗约)的...
20
七、帝尧为什么要使嫡子朱于丹渊为诸侯
《汉书·律历制》记载:“帝喾四妃,陈锋氏生帝尧,封于唐。盖高辛氏衰,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陶唐氏。让天下于虞,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即位七十载。”...
21
八、关于“帝舜封丹朱为唐侯”的解读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舜封丹朱为唐侯。 帝尧认为子朱不肖,不将帝位传给嫡子朱而传给舜,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帝尧告老居家后就居住在丹渊,而且驾崩于丹渊。...
22
九、刘累的氏“刘”和名“累”是怎么得来的
1.刘累的氏“刘”的得来——封地命氏 在前面的解读中我们已经知道刘累是丹朱裔孙,舜封丹朱为唐侯的唐地在定州唐县。根据唐林宝《元和姓纂》关于“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
23
十、祁姓刘氏的三世祖永和应当是丹朱的庶子
有的刘氏族谱将永和说成是丹朱长子,值得商榷。 前面已经探讨了舜封丹朱为唐侯实际上是舜封丹朱嫡子为唐侯。按照嫡子继位的原则,只能是丹朱的嫡长子才能接受帝舜分封的唐...
24
十一、关于杜伯至士会的传递世系问题
杜伯到士会之间的传递世系问题,《左传》《新唐书》均记载为杜伯→隰叔→士蔿→士缺(成伯缺)→士会共五代。杜伯在公元前785年被周宣王冤杀,杜伯之子隰叔的出生年不会...
25
十二、士谷不是士会之父
很多《刘氏族谱》都直接将士谷记载为士会之父,有的则说士谷又名成伯缺,间接的说士谷是士会之父,这是一种误说,其理由如下: 1.杨伯峻教授认为士谷是士蔿之子,但他并...
26
十三、《春秋左传正义》关于“别族复累之姓”的记载不可信
在《春秋左传》里有一句祁姓刘氏族人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是:“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其意思是说士会在归晋后,秦康公实践他的诺言,归还士会留在秦国的妻室儿女。士会...
27
十四、留秦者是谁
在上一节里,我们已经用充分的事实说明了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的《春秋左传正义》里讲的“别族复为刘氏”是不可信的。那么,《春秋左传·文公十三年》记载的“……魏人噪...
28
十五、关于留秦者至刘清公父亲之间的传递世系问题
按理说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新唐书》说得十分清楚。但是很多《刘氏族谱》,甚至包括一些名人主编的《刘氏族谱》都不符合《新唐书》的记载,特作如下说明。 《新...
29
十六、战国时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的时间应是公元前361年
因为留秦者的十世孙于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时徙大梁,所以,战国时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的时间问题也属于刘氏源流考证之列。 对于战国时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的时间,《史记·魏...
30
十七、关于对“秦灭魏,迁(徙)大梁”的质疑
《汉书·高帝纪下》有这么一段记载:“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 《新唐书·宰相世系》也记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