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史记》

八、《史记》

1.《史记·五帝本纪》

(1)原文:

黄帝者,少典族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译文: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zhuan)顼(xu)帝。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蟜(qiao)极,蟜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蟜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2)原文: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译文: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娵訾(zi)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同父异母的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3)原文: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

尧曰:“吁!顽凶,不用。”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

岳应曰:“鄙德忝帝位。”

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

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

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

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

尧曰:“吾其试哉。”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

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舜子商均亦不肖,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译文: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

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

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

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

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

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能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

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4)原文: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译文: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在长江南岸的九疑山,这就是零陵。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瞽叟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2.《史记·夏本纪》

原文:

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17]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传曰迁于鲁县。

译文:

帝孔甲继位后,迷信鬼神,干淫乱的事。夏后氏的威德日渐衰微,诸侯相继背叛了他。上天降下两条神龙,一雌一雄,孔甲喂养不了它们,也没有找到能够饲养的人。已经衰落的陶唐氏的后代中,有个叫刘累的人,从会养龙的人那里学会了驯龙,就去侍奉孔甲。孔甲赐给他御龙氏,让他来接受豕韦氏后代的封地。后来那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做成肉酱拿来献给孔甲。夏后孔甲吃了以后,又派人去找刘累要,刘累害怕了,就迁到鲁县去。

3.《史记·秦本纪》

(1)原文:

《史记·秦本纪》:“秦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在秦。晋赵盾欲立之,使隋会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隋会来奔。”

译文:秦康公元年。去年秦穆公去世时,晋襄公也去世;襄公的弟弟名叫雍,是秦国宗室子女所生,所以住在秦国。晋国的赵盾想要立他为国君,派隋会前来迎请公子雍,秦派兵护送他到令狐城。晋国立襄公的儿子为国君后反过来攻击秦军,秦军战败,隋会又来投奔秦国。

(2)原文:

“二年,秦伐晋……六年,秦伐晋,取羁马,战于曲河,大败晋军。晋人患隋会在秦为乱,乃使魏寿余详反,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

译文:

(秦康公)二年,秦伐晋……六年,秦伐晋,取得了晋国的羁马城,又在曲河地区交战,大败晋军。晋国人担心隋会在秦国会给晋国带来祸害,就派魏寿余假装反叛,来和隋会合谋,蒙骗并得到了隋会,隋会因而就返回了晋国。

(3)原文:

(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52年)魏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译文略)

4.《史记·晋世家》

(1)原文: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灭唐。

译文:

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继位,唐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

(2)原文:

八年,士蔿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十年,晋欲伐虢,士蔿曰:“且待其乱。”

译文:

(晋献公)八年(公元前670年),晋大夫士蒍劝说献公:“晋国原有很多公子,不杀死他们就要发生动乱。”于是献公派人要把所有公子杀死,同时修筑聚城当作都城,改名叫绛,开始定都定绛……十年(公元前668年),晋想讨伐虢,士蒍说:“姑且等它自己发生内乱!”

(3)原文:

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盾曰:“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贾季曰:“不如其弟乐。辰嬴嬖于二君。”赵盾曰:“辰嬴贱,班在九人下,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君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母淫子僻,无威。”使士会如秦迎公子雍。

译文:

七年(公元前621年)八月,襄公逝世。太子夷皋还年幼。晋人因为多次遇难,想立年纪长些的君王。赵盾说:“立襄公弟弟雍。雍温和善良年纪大,先君又喜爱他,而且他亲近秦国,秦本来是友好邻国。立善良的人国家就稳固,侍奉年长的人国家就顺利,侍奉先君喜欢的人就孝顺,与旧日的朋友结交就安定。”贾季说:“雍不如他弟弟乐。辰嬴被两位国君宠爱,立她的儿子,百姓一定安心。”赵盾说:“辰嬴卑贱,地位在九个妃妾之下,她的儿子能有什么威望。况且她被两位国君宠爱,这是淫乱。乐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投靠大国而出居小国,这是孤立。母亲淫乱,儿子孤立,没有威严;陈国既小又远离晋国,得不到援助,怎么可以为君呢?”于是晋国派士会到秦迎接公子雍。

(4)原文:

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昔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郄之患。”乃多与公子雍卫。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而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盾所,顿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发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赵盾为将,往击秦,败之令狐。先蔑、隋会亡奔秦。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以灵公初立故也。

译文:

灵公元年(公元前620年)四月,秦康公说:“先前文公回到晋国没有卫士,所以发生了吕、郄的祸患。”于是,秦送给公子雍很多卫士。太子的母亲缪嬴日夜怀抱太子到朝廷号叫哭泣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继承人有什么罪?你们丢弃嫡子却到外边找君主,打算把太子放在什么位置上?”缪嬴出了朝廷,就抱着太子跑到赵盾的住所,磕头说:“先君把这个孩子嘱托给您,曾说过:‘这孩子成了材,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不成材,我就怨恨你。’现在先君去世了,话还响在耳边,您却废掉他,怎么行?”赵盾和各位大臣都害怕缪嬴,又怕被诛杀,于是背弃了迎接的雍,而立了太子夷皋,这就是灵公。同时派军队抵御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赵盾为将军,率军攻打秦,在令狐打败秦军。先蔑、隋会逃到秦。

(5)原文:

七年,晋六卿患隋会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余反晋降秦。秦使隋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

译文:

(晋灵公)七年(公元前614年),晋国的六卿担心在秦国的隋会常常造成晋国内乱,就假令魏寿余叛晋降秦。秦国派隋会到魏邑接受投降,因而将隋会带回晋国。

(6)原文:

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隋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隋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译文:

十四年(公元前607年),灵公长成人了,非常奢侈,搜刮民脂民膏用彩画装饰宫墙。从高台上弹人,以观赏人们避开弹丸而取乐。厨师没把熊掌煮烂,灵公就发怒,竟杀死厨师,让妇女抬着厨师的尸体扔出去,路过朝廷。赵盾、隋会前去多次劝告,灵公根本不听;后来,他们又看见死人的手,于是又前去劝告。隋会先去劝,灵公不听。灵公也担心他们,竟让鉏(chu)麑(ni)刺杀赵盾。赵盾内室的门敞开着,鉏麑看见赵盾的住处极其简朴,便退出来叹息道:“杀死忠臣,违背君王的命令,这罪都是一样的。”说完,头撞树身亡。

(7)原文:

三年,楚庄王围郑,郑告急晋。晋使荀林父将中军,隋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郄克、栾书、先縠、韩厥、巩朔佐之。六月,至河。闻楚已服郑,郑伯肉袒与盟而去,荀林父欲还。先縠曰:“凡来救郑,不至不可,将率离心。”卒度河。楚已服郑,欲饮马于河为名而去。楚与晋军大战。郑新附楚,畏之,反助楚攻晋。晋军败,走河,争度,船中人指甚众。楚虏我将智罃。归而林父曰:“臣为督将,军败当诛,请死。”景公欲许之。隋会曰:“昔文公之与楚战城濮,成王归杀子玉,而文公乃喜。今楚已败我师,又诛其将,是助楚杀仇也。”乃止。

译文: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包围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晋国派荀林父统帅中军,隋会统帅上军,赵朔统帅下军,郄克、栾书、先谷、韩厥、巩朔辅佐他们。六月,晋军赶到黄河。听说楚国已降服郑国,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与楚国结盟,楚军就回去了,荀林父想班师回晋。先谷说:“总算是来救郑国的,不到达不可以,否则将帅将要离心离德。”晋军终于渡过黄河。楚国已经降服郑国,想在黄河饮马扬名就离开郑国。楚晋两军大战,郑国刚刚归附楚国,惧怕楚国,反而帮助楚军进攻晋军。晋军大败,退到黄河边,士兵争船渡河,船中有很多被砍掉的手指。楚国俘虏了晋军大将智罃。晋军返回晋国后,林父说:“我是大将,晋军失败我应该被杀,请求死罪。”晋景公想答应他。隋会说:“过去文公与楚国在城濮作战,楚成王回到楚国后杀死了大将子玉,文公很高兴。今天,楚国已经打败了我军,我们又杀死自己的将军,这是帮助楚国杀死楚国的仇人。”晋景公听了这番话才罢手。

(8)原文:

七年,晋使隋会灭赤狄。(译文略)

(9)原文:

八年,使郄克于齐。齐顷公母从楼上观而笑之。所以然者,郄克偻,而鲁使蹇,卫使眇,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郄克怒,归至河上,曰:“不报齐者,河伯视之!”至国,请君,欲伐齐。景公问知其故,曰:“子之怨,安足以烦国!”弗听。范武子请老休,辟郄克,克执政。

译文:

八年(公元前592年),晋国派郄克出使齐国。齐顷公的母亲从楼上观看而发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郄克驼背,而鲁国使者跛足,卫国使者一只眼瞎,这样,齐君也派同样的残疾人去引导宾客。郄克很生气,回到黄河畔发誓说:“誓报复齐国的羞辱,河伯来见证!”郄克返回晋国,向晋君请求攻打齐国。晋景公询问进攻的原因后,说:“你个人的怨恨,怎么能够烦扰国家呢?”晋君没有听。范武子为了不让郄克的怨恨在晋国爆发而请求辞职,推荐了郄克,郄克执掌国家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