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者刘思泷

八、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者刘思泷

按照《新唐书》关于“……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编者注:应为魏迁都)徙大梁,生清”的记载,“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者应是刘清公的父亲刘思泷。刘思泷在公元前566年至公元前562年秦收复河西之地的秦魏战争中受伤被魏俘获时应为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因此,刘思泷的生年应是在公元前396年至公元前382年。

根据以上先祖及姓氏发生变化先祖推算的出生年,再按平均代距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远古世系先祖大约的出生年如表3-1所示。

表3-1 刘邦以前历代先祖出生年推算

说明:
1.表中数字前的“−”号表示公元前;
2.按《新唐书》关于士会归晋,留秦者的十世孙迁徙大梁生清(刘邦曾祖父)的记载计算,士会应为帝尧的六十二世;
3.由于士会是杜伯的六世孙,杜伯应是帝尧的五十七世孙;
4.韦假与唐杜敬均按他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他们的世别。

【注释】

[1]见《春秋左传·昭公元年》、清王维国著《今本竹书纪年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