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六子刘彭祖 赵敬肃王世系
4-1.赵敬肃王刘彭祖王位传递世系
三世 刘启(略)。
四世 刘彭祖,母贾夫人。于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三月以皇子身份立为广川王,赵王遂参与吴楚谋反后,广川王刘彭祖徙赵为王。在位六十三年去世,谥号赵敬肃王。第十子刘昌继承王位。
生二十五子:1.丙(尉侯),2.胡伤(封斯侯),3.受福(榆邱侯),4.建(襄侯),5.仁(邯会侯),6.义(朝节侯),7.遗(东城侯),8.苍(阴城侯),9.顺(邯平侯),10.昌(初封武始侯,于公元前92年继承王位),11.贺(乌氏侯),12.平(易安侯),13.终古(柏畅侯),14.延年(歊安侯),15.宽(漳北侯),16.佗(南蛮侯),17.庆(南陵侯),18.舟(鄗侯),19.福(安檀侯),20.当(爰戚侯),21.乐(栗节侯),22.周舍(洨夷侯),23.起(猇侯),24.道(揤裴侯),25.刘偃(平干顷王)。
五世 刘昌,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武始侯,在汉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继承为第二代赵王,在位十九年去世,谥号赵顷王。长子刘尊继承王位。
生七子:1.尊(继承王位),2.高(绍封王位),3.偃(邯冓侯),4.说(乐阳侯),5.广汉(桑中侯),6.嵩(张侯),7.景(都乡侯)。
六世(1) 刘尊(刘昌长子),于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继承为第三代赵王,在位五年去世,谥号赵怀王,无后。
六世(2) 刘高(刘昌次子),于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以顷王次子绍封为第三代第二任赵王,在位四月去世,谥号赵哀王。长子充继承王位。
生三子:1.充(继承王位),2.买(柏乡侯),3.喜(安乡侯)。
七世 刘充,于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继承为第四代赵王,在位五十六年去世,谥号赵共王。长子刘隐继承王位。
生六子:1.隐(继承王位),2.吉(安国侯),3.交(梁乡侯),4.福(襄乡侯),5.强(容乡侯),6.固(缊(yun)乡侯)。
八世 刘隐,于汉成帝延元三年(公元前10年)继承为第五代赵王,在位十九年,王莽篡位,贬为公,第二年废。
后裔不详。
4-1a.赵敬肃王刘彭祖小子刘偃 平干王世系
据《汉书·景十三王子传第二十三》记载:“初,汉武帝复以亲亲故,立赵敬肃王小子刘偃为平干王,是顷王。在位十一年去世。子缪王元嗣,二十五年去世。”这就是赵敬肃王刘彭祖的赵王系外的平干王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偃,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0年),偃以赵敬肃王小子立平干王,十一年薨。谥号平干顷王。长子刘元继承王位。
生十子:1.元(继承王位),2.敬(曲梁侯),3.明(广乡侯),4.庆(成乡侯),5.世(利侯),6.壬(平阳侯),7.梁(平纂侯),8.充(成陵侯),9.田(阳成侯),10.仁(祚阳侯)。
六世 刘元,于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继承王位。在位二十五年去世。谥号平干缪王。大鸿胪奏本说:“刘元以前曾经杀过奴婢,其儿子杀死过路的客人,被刺史举报,罪证成立。他病后预先下令,让会作乐的奴婢为他殉葬,逼迫十六人自杀,实在是暴虐不道。根据《春秋》大义,该杀的国君的儿子不能继位。刘元虽未伏诛,不宜立嗣。”此奏获得皇帝批准,平干国国除。
后裔不详。
4-2.赵敬肃王刘彭祖派下各代赵王王子侯世系
4-2-1.赵敬肃王刘彭祖王子侯世系
史载赵敬肃王刘彭祖有儿子二十五人,其中小儿子刘偃在赵王世系以外另立为平干王(前面已记叙),在赵王世系有二十四人,嗣子刘昌继承王位,其余王子封侯如下。
4-2-1-1.赵敬肃王刘彭祖长子刘丙 尉文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丙,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尉文侯(尉文,《汉表》属南郡,《史记志疑》认为《汉表》有误,尉文即蔚州,在今河北无极县),在位五年去世,谥号尉文节侯。长子刘犊世袭侯爵。
生子:犊。
六世 刘犊,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世袭为第二代尉文侯。在位十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削去侯爵为民。
后裔不详。
4-2-1-2.赵敬肃王刘彭祖次子刘胡伤 封斯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胡伤,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封斯侯(封斯,县名。《汉志》属常山县,故城在今河北赵县西北),在位二十五年去世,谥号封斯戴侯。长子刘如意世袭侯爵。
生子:如意。
六世 刘如意,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世袭为第二代封斯侯,在位五十二年去世,谥号封斯原侯。长子刘宫世袭侯爵。
生子:宫。
七世 刘宫,于汉宣帝甘露四年(公元前50年),世袭为第三代封斯侯,薨年不详,谥号封斯孝侯。长子刘仁世袭侯爵。
生子:仁。
八世 刘仁,世袭为第四代封斯侯,免。
后裔不详。
4-2-1-3.赵敬肃王刘彭祖三子刘受福 榆邱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受福,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榆邱侯(《史记》为刘寿福。榆邱,属地不详),在位十五年,坐酎金被削去侯爵为民。
后裔不详。
4-2-1-4.赵敬肃王刘彭祖四子刘建 襄嚵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襄嚵侯(襄嚵,乡名。韦昭说是广平县,故城在今河北省曲周县),在位十五年,坐酎金被削去侯爵为民。
后裔不详。
4-2-1-5.赵敬肃王刘彭祖五子刘仁 邯会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仁(刘彭祖五子),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邯会侯(邯会,县名。故城在今河北省安阳市北),在位六年去世,谥号邯会衍侯。长子刘惠世袭侯爵。
生子:惠。
六世 刘惠,世袭为第二代邯会侯,薨年不详,谥号邯会哀侯。长子刘贺世袭侯爵。
生子贺。
七世 刘贺,于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世袭为第三代邯会侯,在位三十五年去世,谥号邯会勤侯。长子刘张世袭侯爵。
生子:张。
八世 刘张,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世袭为第四代邯会侯,薨年不详,谥号邯会原侯。长子刘康世袭侯爵。
生子:康。
九世 刘康,世袭为第五代邯会侯,薨年不详,谥号邯会厘侯。长子刘重世袭侯爵。
生子:重。
十世 刘重,世袭为第六代邯会侯,薨年不详,谥号邯会节侯。长子刘苍世袭侯爵。
生子:苍。
十一世 刘苍,世袭为第七代邯会侯,薨年不详,谥号邯会怀侯。无后,侯国除。
后裔不详。
4-2-1-6.赵敬肃王刘彭祖六子刘义 朝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义,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朝侯(朝,《史记志疑》说是朝城县,故城在今山东省阳谷县西南),在位十三年去世。谥号朝节侯。长子刘禄世袭侯爵。
生子:禄。
六世 刘禄,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世袭为第二代朝侯,薨年不详,谥号朝戴侯。长子刘固城世袭侯爵。
生子:固城。
七世 刘固城,世袭为第三代朝侯,于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坐酎金,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4-2-1-7.赵敬肃王刘彭祖七子刘遗 东城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遗,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东城侯(东城,县名。《汉志》属九江,故城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被孺子杀死。
后裔不详。
4-2-1-8.赵敬肃王刘彭祖八子刘苍 阴城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苍,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阴城侯(阴城,县名。《史记志疑》说在今河北省曲周县),在位十七年,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去世。嗣子有罪,不能继承侯爵。后裔遂居广平肥乡,为广平刘氏。在唐朝时广平刘氏出了三个宰相。
(以下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赵敬肃王刘彭祖八子刘苍至唐朝宰相刘从一的传递世系
四世 刘彭祖(汉景帝中子)(略)。
五世 刘苍(略)。
…………
十五世 刘邵(刘苍十一世孙),字孔才,魏散骑常侍。
…………
二十五世 刘藻(刘邵十一世孙),生矜。
二十六世 刘矝(刘藻之子),兖州刺史。
…………
二十八世 刘林甫(刘矝孙子),中书侍郎,乐平男。
生四子:1.祥道,2.庆道,3.应道,4.武干。
二十九世 (1)刘祥道(刘林甫长子),唐高宗宰相。
生二子:1.齐贤,2.广礼。
三十世(1) 刘齐贤(刘祥道长子),更名景先,子承父业,唐高宗宰相。
二十九世(2) 刘应道(刘林甫三子),吏部郎中。
生子:令植。
三十世(2) 刘令植(刘应道之子),礼部尚书。
生子:孺之。
三十一世 刘孺之,京兆少尹。
生子:从一。
三十二世 刘从一,唐德宗宰相。
4-2-1-9.赵敬肃王刘彭祖九子刘顺 邯平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顺(刘彭祖九子),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三月封为邯平侯(邯平,县名。《汉表》在广平,故城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在位十四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削去侯爵为民。
后裔不详。
4-2-1-10.赵敬肃王刘彭祖十子刘昌 武始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昌,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四月封为武始侯(武始,县名。《汉表》在魏,故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在位三十四时,其父赵敬肃王刘彭祖去世,皇上决定让武始侯刘昌继承王位为赵顷王。
4-2-1-11.赵敬肃王刘彭祖十一子刘贺 象氏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贺,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四月封为象氏侯(象氏,县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在位十八年去世,谥号象节氏侯。长子安意世袭侯爵。
生子:安意。
六世 刘安意,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世袭为第二代象氏侯,在位二十七年去世,谥号象节氏思侯。长子千秋世袭侯爵。
生子:千秋。
七世 刘千秋,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3年)世袭为第三代象氏侯,在位十六年去世,谥号象节氏康侯。长子汉强世袭侯爵。
生子:汉强。
八世 刘汉强(刘千秋长子),于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世袭为第四代象氏侯,薨年不详,谥号象节氏孝侯。长子酆世袭侯爵。
生子:酆。
九世 刘酆,世袭为第五代象氏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后裔不详。
4-2-1-12.赵敬肃王刘彭祖十二子刘平 易安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平,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四月封为易安侯(易,县名。《汉志》属涿郡,《汉表》在鄗。易,故城在今河北省雄县西北),在位二十年去世,谥号易安侯。长子刘种世袭侯爵。
生子:种。
六世 刘种,于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世袭为第二代易侯,薨年不详,谥号易康侯。长子刘德世袭侯爵。
生子:德。
七世 刘德,世袭为第三代易侯。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犯杀人罪,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4-2-1-13.赵敬肃王刘彭祖十三子刘终古 柏畅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终古(刘彭祖十三子),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十一月封为柏畅侯(《史记》记载为柏阳侯,《汉表》阳作“畅”,在中山。今河北省临城县西有柏畅亭),薨年不详。长子朱世袭侯爵。
生子:朱。
六世 刘朱,世袭为第二代柏畅侯,薨年不详,无后,侯国除。
4-2-1-14.赵敬肃王刘彭祖十四子刘延年 敲安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延年,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十一月封为敲安侯(敲安,《汉表》县名,《史记》为鄗,《汉志》属常山郡,故城在今河北省高邑县东南),在位十三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削去侯爵为民。
后裔不详。
4-2-1-15.赵敬肃王刘彭祖十五子刘宽 漳北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宽,于汉武帝时封为漳北侯(漳北,《汉表》在魏),于汉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被匈奴所杀。
4-2-1-16.赵敬肃王刘彭祖十六子刘佗 南蛮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佗,于汉武帝时封为南蛮侯(南蛮《汉表》在巨鹿),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坐酎金被削去侯爵为民。
后裔不详。
4-2-1-17.赵敬肃王刘彭祖十七子刘庆 南陵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庆,于汉武帝时封为南陵侯(南陵《汉表》在临淮),于汉武帝后元三年(公元前86年),为沛郡太守,犯徇私枉法罪,下狱瘐死。
后裔不详。
4-2-1-18.赵敬肃王刘彭祖十八子刘舟 鄗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舟,于汉武帝时封为鄗侯(鄗,县名,《汉表》在常山),不得封年,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犯祝诅上罪,腰斩。
后裔不详。
4-2-1-19.赵敬肃王刘彭祖十九子刘福 安檀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福,于汉武帝时封为安檀侯(安檀,《汉表》属魏),于汉武帝后元三年(公元前86年)为常山太守时,犯污蔑上司罪,在审问期间病死。
后裔不详。
4-2-1-20.赵敬肃王刘彭祖二十子刘当 爰戚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当,于汉武帝时封为爰戚侯(爰戚,《汉表》属济南郡),不得封年,于汉武帝后元三年(公元前86年),犯与兄廖谋反罪,自杀。
后裔不详。
4-2-1-21.赵敬肃王刘彭祖二十一子刘乐 栗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乐,于汉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封为栗侯(栗,属地不详),在位二十七年去世,谥号栗节侯。长子刘忠世袭侯爵。
生子:忠。
六世 刘忠,于汉昭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世袭为第二代栗侯,薨年不详,谥号栗炀侯。长子刘终根世袭侯爵。
生子:终根。
七世 刘终根,世袭为第三代栗侯,薨年不详,谥号栗质侯。长子刘况世袭侯爵。
生子:况。
八世 刘况,世袭为第四代栗侯,免。
4-2-1-22.赵敬肃王刘彭祖二十二子刘周舍 洨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周舍,于汉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封为洨侯(洨,属地不详),薨年不详,谥号洨夷侯。长子刘惠世袭侯爵。
生子:惠。
六世 刘惠,世袭为第二代洨侯,薨年不详,谥号洨孝侯。长子乃始世袭侯爵。
生子:乃始。
七世 刘乃始,世袭为第三代洨侯,薨年不详,谥号洨节侯。长子刘勋世袭侯爵。
生子:勋。
八世 刘勋,世袭为第四代洨侯,薨年不详,谥号洨哀侯。长子刘承世袭侯爵。
生子:承。
九世 刘承,世袭为第五代洨侯,免。
4-2-1-23.赵敬肃王刘彭祖二十三子刘起 猇节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起,于汉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封为猇侯(猇,属地不详),在位十三年去世,谥号猇节侯。长子充国世袭侯爵。
生子:充国。
六世 刘充国,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世袭为第二代猇侯,在位二十年去世,谥号猇夷侯。长子广明世袭侯爵。
生子:广明。
七世 刘广明,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0年)世袭为第三代猇侯,薨年不详,谥号猇恭侯。长子刘固世袭侯爵。
生子:固。
八世 刘固,世袭为第四代猇侯,薨年不详,谥号猇厘侯。长子刘巨鹿世袭侯爵。
生子:巨鹿。
九世 刘巨鹿,世袭为第五代猇侯,免。
4-2-1-24.赵敬肃王刘彭祖二十四子刘道 揤裴侯世系
四世 刘彭祖(略)。
五世 刘道,于汉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封为揤裴侯(揤裴,郑氏曰:“在肥乡县南五里,即非城也。”汉表在东海郡),在位十二年去世,谥号揤裴戴侯。长子刘尊世袭侯爵。
生子:尊。
六世 刘尊,于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世袭为第二代揤裴侯,薨年不详,谥号揤裴哀侯。长子刘章世袭侯爵。
生子:章。
七世 刘章,世袭为第三代揤裴侯,薨年不详,谥号揤裴顷侯。长子刘景世袭侯爵。
生子:景。
八世 刘景,世袭为第四代揤裴侯,薨年不详,谥号揤裴厘侯。长子刘发世袭侯爵。
生子:发。
九世 刘发,世袭为第五代揤裴侯,薨年不详。
后裔不详。
4-2-2.赵敬肃王刘彭祖长子赵顷王刘昌王子侯世系
史载赵顷王刘昌有儿子七人,长子刘尊继承王位即赵怀王,无后,次子刘高绍封为第四代赵王,其余王子封侯如下。
4-2-2-1.赵顷王刘昌三子刘偃 邯冓侯王子侯世系
五世 刘昌(略)。
六世 刘偃,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四月癸卯封邯冓侯(邯冓,《汉表》在魏),在位九年去世,谥号邯冓节侯。长子刘胜世袭侯爵。
生子:胜。
七世 刘胜,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世袭为第二代邯冓侯。薨年不详,谥号邯冓厘侯。长子刘度世袭侯爵。
生子:度。
八世 刘度,世袭为第三代邯冓侯,薨年不详,谥号邯冓顷侯。长子刘定世袭侯爵。
生子:定。
九世 刘定,世袭为第四代邯冓侯,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4-2-2-2.赵顷王刘昌四子刘说 乐阳侯王子侯世系
五世 刘昌(略)。
六世 刘说,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四月癸卯封乐阳侯(乐阳,在常山),薨年不详,谥号乐阳缪侯。长子刘宗世袭侯爵。
生子:宗。
七世 刘宗,世袭为第二代乐阳侯,薨年不详,谥号乐阳孝侯。长子刘崇世袭侯爵。
生子:崇。
八世 刘崇,世袭为第三代乐阳侯,薨年不详,谥号乐阳顷侯。长子刘镇世袭侯爵。
生子:镇。
九世 刘镇,世袭为第四代乐阳侯。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4-2-2-3.赵顷王刘昌五子刘广汉 桑中侯王子侯世系
五世 刘昌(略)。
六世 刘广汉,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四月癸卯封桑中侯(桑中,属地不详),薨年不详,谥号桑中戴侯。长子刘纵世袭侯爵。
生子:纵。
七世 刘纵,世袭为第二代桑中侯,薨年不详,谥号桑中节侯。长子刘敬世袭侯爵。
生子:1.敬,2.舜。
八世(1) 刘敬,世袭为第三代桑中侯,薨年不详,谥号桑中顷侯。无后。
八世(2) 刘舜(刘纵次子),由于兄长敬公无后,于汉成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以敬公弟舜绍封第三代第二任桑中侯。在位十九年,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4-2-2-4.赵顷王刘昌六子刘嵩 张侯王子侯世系
五世 刘昌(略)。
六世 刘嵩,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四月癸卯封张侯(张侯,《汉表》在常山),在位八年,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犯杀人罪,在狱中瘦死。
后裔不详。
4-2-2-5.赵顷王刘昌七子刘景 都乡侯王子侯世系
五世 刘昌(略)。
六世 刘景,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七月封为都乡侯(都乡,县名《汉表》在东海),薨年不详,谥号都乡孝侯。长子刘溱(zhen)世袭侯爵。
生子:溱。
七世 刘溱,世袭为第二代都乡侯,王莽摄政,免,国除。
后裔不详。
4-2-3.赵敬肃王刘彭祖庶孙刘高 赵哀王王子侯世系
赵敬肃王的嫡孙赵怀王刘尊无后,以赵怀王刘尊的弟弟刘高绍封为赵王即赵哀王。赵哀王刘高有儿子三人,长子刘充继承王位,其余二子封侯如下。
4-2-3-1.赵哀王刘高次子刘买 柏乡侯世系
六世 刘高(略)。
七世 刘买,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四月封为柏乡侯(柏乡,属地不详),薨年不详,谥号柏乡戴侯。长子刘云世袭侯爵。
生子:云。
八世 刘云,世袭为第二代柏乡侯,薨年不详,谥号柏乡顷侯。长子刘谭世袭侯爵。
生子:谭。
九世 刘谭,世袭为第三代柏乡侯。王莽摄政,免,国除。
后裔不详。
4-2-3-2.赵哀王刘高三子刘喜 安乡侯世系
六世 刘高(略)。
七世 刘喜,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四月封为安乡侯(安乡,属地不详),薨年不详,谥号安乡孝侯。长子刘福世袭侯爵。
生子:福。
八世 刘福,世袭为第二代安乡侯,薨年不详,谥号安乡剺侯。长子刘合众世袭侯爵。
生子:合众。
九世 刘合众,世袭为第三代安乡侯。王莽摄政,免,国除。
后裔不详。
4-2-4.赵敬肃王刘彭祖曾孙刘充 赵共王王子侯世系
史载赵共王刘充有儿子六人,长子刘隐继承王位,其余儿子封侯如下。
4-2-4-1.赵共王刘充次子刘吉 安国侯世系
七世 刘充(略)。
八世 刘吉,于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六月封为安国侯(安国,属地不详),在位十六年,王莽摄政,免。
后裔不详。
4-2-4-2.赵共王刘充三子刘交 梁乡侯世系
七世 刘充(略)。
八世 刘交,于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六月封为梁乡侯(梁乡,属地不详),在位十六年,王莽摄政,免。
后裔不详。
4-2-4-3.赵共王刘充四子刘福 襄乡侯世系
七世 刘充(略)。
八世 刘福,于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六月封为襄乡侯(襄乡,属地不详),薨年不详,谥号襄乡顷侯。长子刘章世袭侯爵。
生子:章。
九世 刘章,世袭为第二代襄乡侯,王莽摄政,免。
后裔不详。
4-2-4-4.赵共王刘充五子刘强 容乡侯世系
七世 刘充(略)。
八世 刘强,于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五月封为容乡侯(容乡,属地不详),薨年不详,谥号容乡剺侯。长子刘弘世袭侯爵。
生子:弘。
九世 刘弘,世袭为第二代容乡侯,王莽摄政,免,国除。
后裔不详。
4-2-4-5.赵共王刘充六子刘固 缊乡侯世系
七世 刘充(略)。
八世 刘固(刘充六子),于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五月封为缊乡侯(缊乡,属地不详),在位十六年,王莽摄政,免,国除。
后裔不详。
4-2a.赵敬肃王刘彭祖小子刘偃 平干顷王王子侯世系
4-2a-1.平干顷王刘偃王子侯世系
史载平干顷王刘偃有十个儿子,长子刘元继承王位即平干缪王,其余九个儿子封侯如下。
4-2a-1-1.平干顷王刘偃次子刘敬 曲梁侯世系
五世 刘偃(略)。
六世 刘敬,于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七月壬子封为曲梁侯(曲梁,属魏郡),薨年不详,谥号曲梁安侯。长子刘时光继承侯爵。
生子:时光。
七世 刘时光,继承王位为第二代曲梁侯,薨年不详,谥号曲梁节侯。长子刘瓠辩继承王位。
生子:瓠辩。
八世 刘瓠辩,继承王位为第三代曲梁侯,免。
后裔不详。
4-2a-1-2.平干顷王刘偃三子刘明 广乡侯世系
五世 刘偃(略)。
六世 刘明,于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七月壬子封为广乡侯(广乡,属巨鹿郡),薨年不详,谥号广乡孝侯。长子刘安继承王位。
生子:安。
七世 刘安,继承为第二代广乡侯,薨年不详,谥号广乡节侯。长子刘周齐继承王位。
生子:周齐。
八世 刘周齐,继承为第三代广乡侯,薨年不详,谥号广乡厘侯。长子刘充国继承王位。
生子:充国。
九世 刘充国(刘周齐长子),继承为第四代广乡侯,免。
后裔不详。
4-2a-1-3.平干顷王刘偃四子刘庆 成乡侯世系
五世 刘偃(略)。
六世 刘庆,于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七月壬子封为成乡侯(成乡,属广平郡),食邑九百户,薨年不详,谥号成乡质侯。长子刘霸继承王位。
生子:1.霸,2.果。
七世(1) 刘霸,继承为第二代成乡侯,于汉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去世,谥号成乡节侯。无后。
七世(2) 刘果(刘庆次子),由于霸公无后,汉成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刘果以霸公弟绍封为第二代第二任成乡侯,在位十九年。王莽篡位,免,国除。
后裔不详。
4-2a-1-4.平干顷王刘偃五子刘世 平利侯世系
五世 刘偃(略)。
六世 刘世,于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三月封平利侯(平利,属魏郡),薨年不详,谥号平利节侯。长子刘嘉继承侯爵。
生子:嘉。
七世 刘嘉,继承为第二代平利侯,薨年不详,谥号平利质侯。长子刘禹继承侯爵。
生子:禹。
八世祖 刘禹,继承为第三代平利侯,薨年不详,谥号平利厘侯。长子刘旦继承侯爵。
生子:旦。
九世 刘旦,继承为第四代平利侯,免。
后裔不详。
4-2a-1-5.平干顷王刘偃六子刘壬 平乡侯世系
五世 刘偃(略)。
六世 刘壬,于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三月封平乡侯(平乡,属魏郡),薨年不详,谥号平乡孝侯。儿子刘成继承侯爵。
生子:成。
七世 刘成,继承为第二代平乡侯,薨年不详,谥号平乡节侯,儿子刘阳继承侯爵。
生子:阳。
八世 刘阳,继承为第三代平乡侯,免。
后裔不详。
4-2a-1-6.平干顷王刘偃七子刘梁 平纂侯世系
五世 刘偃(略)
六世 刘梁,于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三月封平纂侯(平纂,属平原郡),薨年不详,谥号平纂节侯。无后。
4-2a-1-7.平干顷王刘偃八子刘充 成陵侯世系
五世 刘偃(略)。
六世 刘充,于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三月封成陵侯(成陵,属广平郡),食邑四百一十户。薨年不详,成陵节侯长子刘德继承侯爵。
生子:德。
七世 刘德,继承为第二代成陵侯。于汉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犯弟与后母乱,共杀兄,德知不举,不道,下狱瘐死。
后裔不详。
4-2a-1-8.平干顷王刘偃九子刘田 阳成侯世系
五世 刘偃(略)。
六世 刘田,于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三月封阳成侯(阳成,属地不详),薨年不详,谥号阳成愍侯。长子刘贤继承侯爵。
生子:贤。
七世 刘贤,继承为第二代阳成侯,薨年不详,谥号阳成节侯。长子刘说继承侯爵。
生子:说。
八世 刘说,继承为第三代阳成侯,薨年不详,谥号阳成厘侯。长子刘报继承侯爵。
生子:报。
九世 刘报,继承为第四代阳成侯,免。
后裔不详。
4-2a-1-9.平干顷王刘偃十子刘仁 祚阳侯世系
五世 刘偃(略)。
六世 刘仁,于汉宣帝五凤元年(公元57年)四月封祚阳侯(祚阳,属广平郡),在位十三年,于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犯擅自制定实施兴徭役和税赋罪,削爵一级,为关内侯,食邑九百一十户。
后裔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