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序 言

结识贾英杰君缘自科普,那是在10多年前参加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时。给我的印象很深——彼时能谦虚、认真、执着地关注并热爱科普的年轻教师,即使在被称为“中国三大科普创作中心”之一的四川也确实不多,这样的人才难能可贵。于是热心拉他“入伙”,参加省、市和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的活动,成为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成都市科普作家协会“同一战壕”的“战友”。10多年来,在科普创作队伍中,他的笔耕并不以科普作品为主,在协助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做很多烦琐的组织、通联工作的同时,低调地把重心放在各类科普活动的调研和科普理论的探究上。

在“科普”这一“系统工程”中,在科普作家协会这样的“群团”中,有心从事科普活动调研和科普理论探究的人,确实是凤毛麟角,没有对科普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的。看了贾英杰君汇集的《科普理论与政策研究初探》,十分感动,十分意外。这几十万字的《科普理论与政策研究初探》,以其广度和深度向我们展示了他10多年来执着、扎实的科普工作业绩。

这些工作,虽然不像科普创作中的科学小品、科学散文、科学家传记、科幻小说等科学文艺作品那样“立竿见影”,直接影响于读者起到科学普及的作用,但是同样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无味”,但这些科普调研和理论探究,对于科普工作和科普创作,恰是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能从科普工作的源头来厘清科普工作的内涵、外延,剖明科普工作的活动、对象和条件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作用,从而使我们的科普工作更加有效、有力和有利。对于这样的科普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四川有周孟璞老先生这样的“科普学”先行者,又有贾英杰君这样的后来者,实是四川科普工作之大幸,也是四川作为全国科普创作三大“中心”之一作出的一项重要特色贡献。

《科普理论与政策研究初探》共九章,分别从科普理论的综述、科普的途径与方式、科普的保障与管理、四川省科普发展战略研究、繁荣四川科普创作的政策研究、成都市科普基地建设政策研究、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普政策研究、成都市加强少年儿童科学教育政策研究和几个科普问题刍议,进行分析讨论。既有翔实的史料,又有接地气的科普调研报告,并对四川省、成都市科普工作活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设性看法和意见。我们可以看出,贾英杰君这位“业余科普有心人”以他10多年对科普的热忱、执着和专注,奉献给我们非常专业的科普理论、政策探索研究。对科普工作者和科普作家颇具启发和引导作用,不仅对成都市、四川省的科普工作活动有积极的意义,对全国乃至国际的科普工作活动也具有可贵的、积极的正能量。

王晓达

2016年6月20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