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记郭家营村奶牛养殖能手高硕

巾帼不让须眉——记郭家营村奶牛养殖能手高硕

高硕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勤快人。但她初中毕业后,没找到什么事做,家里农活儿也不多,很长一段时间闲在家,心里也不是滋味。高硕就想:只有干点事儿,生活才有乐趣,人生活才会充实,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一亩三分地,寻找一条致富之路。可是她又感觉自己文化水平低,始终也没有摆脱贫困的影子。

2007年,村里兴起了养殖奶牛,她就和家里人商量,也买了几头奶牛,搞起了养殖业。开始创业是辛苦的,搞养殖这一行的确非常辛苦,不管是体力上,还是时间上。特别是养牛,每天晚上都要忙到10点左右,第二天早晨三四点就要起床,投料、清槽、清洁牛体、挤奶……。几乎天天如此,但她不在乎。可是她这么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入还是不尽如人意,这让她着急,她也知道,自己不仅缺乏经验,更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可是拉家带口的,去哪学技术啊?

2010年迁安职教中心涉农专业送教下乡到郭家营村,在郭家营设立了养殖专业的教学点,高硕就像见到了救星,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以后上课的日子里,她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地记着笔记,恨不得把老师讲授的知识都记下来,课下更积极地投入实践,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咨询,有时候邀请老师亲临她的养殖场,虚心请教,及时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

虽然是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她就感觉到了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功的养牛路子,现在她的养殖场初见规模,现在存栏45头,年收入达到了十几万元,她逢人就说:是职中老师帮我走上了致富路,职中老师的送教下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掌握了很多实践经验。是的,职教中心的老师们在她家的养殖场下了不少工夫,记得她曾和老师们说:“往年每到夏季,牛的食欲下降,产奶量减少,有人说牛产奶也有淡季,都是这样。”高艳军老师针对这种现象,看书,上网,和其他老师探讨,和老养殖户咨询,后来高老师告诉高硕:“牛的祖先是寒带动物,它的散热功能不发达,耐寒不耐热,如果气温过高,食欲下降,消化功能明显降低,生产性能、产奶量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现在高硕在牛的活动场内搭建起了凉棚,同时配套增加了食槽和水槽,她家奶牛在夏季的产奶量有了明显提高。去年11月,为提高牛的产奶量,高硕又增加了奶牛精料的喂量,可没喂几天,就出了问题,她发现有好几只牛打蔫儿,不爱吃东西,她发现了这种异常,赶紧给高老师打电话,说明情况。高老师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她的牛场,仔细询问情况,查看饲料和牛的表现,告诉她:牛在不同的生长期饲养管理有很大区别,粗、精饲料的配比也不一样,牛是反刍动物,在牛的日粮中,必须有足够的粗饲料,且粗饲料的长度不能过短,否则不能保证反刍时间,使唾液的分泌量不足,影响消化,导致胃酸过高,出现胃酸中毒,表现为打蔫,不爱吃东西,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在高老师的指导下,高硕及时的调整了饲料的配比,打蔫的牛精神起来了,产奶量还大幅提高。高硕高兴地说:我又学了一招!真得感谢职中的老师们!

高硕说:“党的政策就是好,让我们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学知识,什么也不耽误。有些东西自己在书上看不明白的,不理解的,现在搞明白了。有问题时老师们都会耐心地讲解,并给出具体解决办法。现在我养牛不仅有了理论支持,还有老师们做实践后盾,我可以放开胆子干了。”现在,高硕养的牛已有45头,平均牛日产奶30千克,而之前最高只能达到20多千克,成了村里有名的养殖能手,一个柔弱的女子一年的收入竟是很多男子汉的好几倍,让高硕的脸上整天笑容不断,也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和信任。为了帮助乡亲们一起致富,她在担任养殖班班长的同时,还义务担当起了村里养殖户的技术顾问,每当别的养殖户有了问题,她总是毫无保留的为他们答疑解惑,从饲料配制到疾病防疫,她都把从老师那里知道的知识和盘托出,帮助乡亲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高硕,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一个倔强要强的农家主妇,凭着自己的执著和坚韧,凭着肯吃苦肯钻研的精神,借着 “送教下乡”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实现了她的发家致富梦想,不服输的她真正成为了 “巾帼不让须眉”的养牛能手。

凌广新 文

点评

沐浴着送教下乡的春风,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高硕干出了一番事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并带动了乡亲们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她是新农村妇女创业的榜样。(李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