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就军魂

热血铸就军魂

王海涛,1981年10月出生,1996年9月进入迁安市职教中心农业系林果专业学习,在系主任凌志杰及全体老师的精心栽培下,三年间一直担任学习委员,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1999年毕业半年后带着农业系全体师生的期盼与寄托光荣入伍,入伍一年半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警森林指挥学校, 2004年7月毕业于武警森林指挥学校,现任武警甘孜州森林支队康定中队副营职中队长,上尉警衔。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王海涛入伍后思想积极,要求进步,不断进取。2003年6月入党,历任排长、副中队长、中队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他,经历磨炼的同时取得了不少成绩:2003年、2010年各荣立三等功一次;2012年被四川省评为 “防灭火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 “全国森林防火先进个人”。他所在的中队曾多次被指挥部表彰为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基层建设先进中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2011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 “基层建设十大标兵中队”;连续十年“无事故、无案件、无严重违纪”;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学习力求突破

长期以来,他始终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先进理论,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政治信念坚定;他潜心钻研现代军事理论,苦练专业技术和业务技能,能熟练操作部队配发的多种装备;先后有 《川西高原林区水泵灭火技战法初探》等3篇研讨文章被总队转发。

工作力求发展

他眼界开阔,素质全面,始终围绕提高战斗力抓落实,在打牢部队基础上下工夫。针对灭火作战远程机动难、动中通联难、川西高寒地区高山灭火作战扑救难等问题,组织官兵进行多次带实兵演习,潜心研究西南战区复杂的火场环境紧急避险的方法,使部队作战安全系数得到明显提高。他积极进行装备器材革新,先后设计制作了水泵管带桥、水带背囊,得到了实战应用和普及。

改革力求创新

2006年,康定中队担负支队水泵分队先行试点工作,时任中队副中队长的他被指定为水泵试点工作负责人。在训练中他结合西南林区灭火作战特点,不断研究创新战法,先后带领水泵分队研究出了水泵接力并串联、利用蓄水囊实现远程灭火等战法,在全支队进行了普及,同时他作为教员,对全支队水泵训练进行了统一规范。他注重加强中队自身建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理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干部和士官管理规定,对干部、士官、义务兵的管理逐一进行了细化,并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官兵,推动了从严治警在中队的有效落实,中队实现了连续10年 “三无单位”的目标。

身教力求打赢

他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尤其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2008年 “3·14”期间,时任甘孜支队道孚大队四中队代理中队长的他请缨参加维稳工作,带领所属中队,按上级和联指指示,出色完成了外围封控、寺庙清查、武装威慑和日常巡逻和县政府安全警卫等多项工作,时至92天。他组织指挥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身先士卒,亲自指挥灭火作战28余次,特别是在2012年增援雅江县灭火作战和2013年康定县木格措4A级国家风景区等灭火作战中,他积极向火场联指建言献策,带领官兵上一线、打头阵,科学指挥,灵活采用战术,圆满完成了灭火作战任务,受到了警地领导的高度赞扬。

廉洁力求和谐

作为基层党支部副书记,他大局意识强,作风民主,自觉维护支部班子团结,珍惜友谊,言行一致。作为基层带兵人,他律己严格,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官兵中他积极倡导 “坚持原则,处事公道,以情带兵、以礼带兵、尊干爱兵”的良好风气,从不乱拉关系,为自己牟私利。他生活简朴,为人诚恳,尊重领导,关心战士,在全中队乃至全支队的口碑很好,群众威信高。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这些荣誉正是王海涛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每当有人问起他:“你觉得自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王海涛总是这样回答:“是学生时代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鼓励了我,他们教会我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要谦虚谨慎,不能浮躁自大;要不断进取,不能怠惰因循。”他就是这样一直处处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

叶春波 文

点评

他,始终牢记着母校职中的深深嘱托——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他,用行动践行着森林卫士的铮铮誓言。一项项成绩,一个个创新是他为绿色的忠诚献礼!一个个荣誉,一声声褒奖是对他的真诚肯定。王海涛,用青春和热血向金色盾牌献礼;用执著和奉献守卫绿色的丰碑!(张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