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10.4.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程序设计就是用一种计算机语言,结合一个具体应用问题,编出一套计算机能够执行的程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确定解法(或称计算方法,或称完成步骤,或称总体方案),再仔细分析原始信息是什么,经过怎样的努力,达到最后的结果。

(2)根据思路绘制程序框图。在确定一个问题的解法之后即确定了编写各部分的先后顺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这种用预先规定好的各种几何图形指向、连接线以及文字说明来描述计算过程的图式,称为程序框图,或称流程图,简称框图。对程序量稍大一点的课题或任务应先设计框图再编写程序,这样思路清楚,调试方便,尤其利于逻辑上的调试。

框图中标明了程序的各个算式、分支、条件、转向等,据有直观易懂、便于检查修改等优点,这个基本功必须掌握。用于程序流程图上的常用符号如图10-23所示。

图10-23 程序框图中常用图标

(3)确定一种编程工具(如某一种计算机语言),根据程序框图编出源程序。

(4)调试该源程序直至通过投入使用。

(5)写出任务说明书,即将以上加以总结备案,以便今后方便查阅、修改与功能扩充。

在本章中所举程序设计的实例都比较简单,目的是给初学者以启迪,但即使编制简单的程序,初学者也要按照以上步骤去处理问题,那么今后遇到复杂问题就不难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