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多风格造像
笈多王朝是继孔雀王朝之后,于4世纪初到6世纪印度人在印度本土建立的一个统一的王国。此时也是印度佛教艺术发展的鼎盛时代,笈多时代的佛像雕刻是在继承了贵霜时代的犍陀罗等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纯印度式的造像风格。这一时期的造像逐渐摆脱了早期犍陀罗造像古拙的面貌,佛像脸形椭圆,眉细长,眼半睁,眼帘比犍陀罗佛像垂得更低,带有沉思的神情。嘴唇宽厚,下巴圆润,颈部有明显的三道折痕。螺发右旋,头后背光已从犍陀罗时的朴素的平板改成带有华丽繁复图案装饰的圆形浮雕形式。身着薄衣贴体,有“湿衣”效果,细密的衣纹下突出身体的变化,使佛像更具有真实感。此时佛像多身材颀长匀称,神情宁静内敛。笈多风格对中国佛教造像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南北朝时期的石窟造像,包括隋、唐等时期的各种材质的佛造像都有重要的影响。

笈多风格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