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唐代,石刻。位于四川乐山栖鸾峰,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交汇处。塑像始雕于唐开元元年(713年),于唐贞元十九年(803年)雕刻而成。佛像原测量数据称其总高71米,肩宽28米,后经武汉大学重新测量实高为58.7米,肩宽24米,头高11.7米,脸宽7.8米、脚背长19.9米,均与原测量数据存在差异。佛头造型大而方,双目微眯,神态安详,呈向下俯视状。头顶肉髻扁平,一圈绕一圈的肉髻称为螺髻,整个头像共有1051个螺髻(武汉大学测定螺髻为1236个),均为单独嵌入头顶而成。双肩平直而宽大,双臂自然下垂,双手扶双膝,手部塑造写实逼真,身披袈裟,袒胸赤足。佛像建成后,在其外原建有十三层的楼阁作为防护,后于明代被毁,致使佛像表现受风雨侵蚀较为严重。塑像规模庞大,气势宏伟,风格质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

978-7-111-46610-9-Chapter06-242.jpg

乐山大佛